散文||漫话利川
漫话利川
一座凉城,一个传说,一首民歌
——题记
一
不经意间,利川“火”了,人们将鄂西这座边陲小城赞之为“凉城”。有名的火炉武汉,许多人趋之若鹜蜂拥而至来利川避暑。除了武汉人,重庆、长沙和周边县市也有许多人来利川,盛暑炎夏,利川城大小酒店民宿客舍,几乎一房难求。如果全是短暂住几天避暑消闲旅游,不稀罕,许多人还在这里购房。利川城近些年建成的新楼盘鳞次栉比,一推送出很快售罄,多数是外地客买下用作避暑房。离利川城区几十公里有个地方叫“苏马荡”(土家族语,原意是“老虎喝水的地方”),本是个种药材的村落,盖起许多楼房公寓,高峰时段据说涌入几十万人,而像“苏马荡”这样的地方,利川全境还有多处。
利川真的“火”了。利川地处湖北省西南一隅,西邻渝蜀,东靠恩施,南接湘沅,北依三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清江横贯全境,平川广袤,自古号称“有利之川”“大利之川” ,故名“利川”。这些年利川的名气越来越大,湖北乃至全国各地许多人慕名而来,可以预期,今后全中国全世界知晓利川来这里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或从事其他行当的人会越来越多。见过一时名声大噪,变得“火”起来的地方,但利川,原本是个知名度不高的县级市,能这样“火”得迅速,“火”得持久,“火”得有名堂有实惠有远景,确实不太多见。
利川的“火”,首要得益于自然。利川夏天气候凉爽宜人,炎夏酷暑,无论达官巨富平头百姓皆喜爱清凉,“又得浮生一日凉” , 道尽这种心态感受,能有机会到利川避暑消夏,获取“浮生一日凉” 的乐趣,何乐而不为?!那天临近中午,我们一行自武汉起程,候车室有空调,从候车室走去上车,顶多几百米,大蒸笼一样的酷热霎时让人汗如雨下衣衫湿透。车行四个多小时,到了利川,一下火车,扑面而来的是习习凉风,没有武汉火炉考红薯般的灼热感,也没有那种湿度太高全身湿漉漉的气闷感。进宾馆,从从容容用过餐,然后随意溜达,沿清江两岸的绿道散步,水清流急,禽鸣花香,切肤的感受可用网络流行的一个字概括:爽!
除了气候宜人,人们还能随口说出利川许多好处,如林木葱郁,植被繁茂,睁眼一观,无不赏心悦目;空气清新,永远的蓝天白云,是天然氧吧;基本没有蚊虫,免去叮咬的许多烦恼;……诸如此类,种种好处,造就了利川的优越,说利川的“火”得益于自然条件,有道理,无甚不妥。可是免不了会疑问,多年以前,天是这天,地是这地,为什么利川不“火”?现成的解释张嘴就来:那时候,到利川交通太不方便。我有个北京的朋友,听人说与利川近邻的巴东县有个神农溪,很好玩,于是决定走一趟。下飞机,坐汽车,本来难走,又堵在路上,预计三至五个小时的车程花了十几个小时才到目的地。这位朋友去过世界许多地方,事后不无风趣的说:去巴东比去巴西还难呀。这话虽是调侃,但说出那时实情,鄂西与四川、重庆紧邻,要入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这话不是虚言,从武汉、宜昌方向到利川,先要途经巴东,至巴东难,从巴东再跑二百多公里才到利川,你想想难不难!一九八四年,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在时任团中央书记胡锦涛等人陪同下考察鄂西,足迹遍及恩施州及其所属包括利川在内的各县市,留下诸人到乡村进餐,由胡锦涛亲手交伙食费、粮票的逸事。胡耀邦是以最高领导人身份到鄂西的第一人,如果仅止于此,不足多言,当年恩施城有个小机场,起落小飞机,胡耀邦等人乘飞机到恩施,然后去各县、市,没高速公路的,只能在险峻崎岖的山间公路驱车前行,胡耀邦留下的期待是希望恩施州成为最先进的自治州,到二零一二年李克强任总理首次离京调研选择了恩施州,他可是坐火车去的。从一九八四到二零一二,历史长河一瞬,火车通了,高速通了,如今从武汉坐动车去利川,四、五个小时就到了。不能不言,利川之“火”了,得益于地利,更得益于真正改革开放的天时。
利川“火”了,能不能“火”得长久?利川有吸引力,能招徕人吸引人的地方,神奇的地方,有咧。
一个山洞,能将一条江吞下,潜行几十公里变成地下河,然后山洞又将这条江吐出来,重新变成地上河,渲泄奔腾,千迥百转,流向远方,这样的神奇事你见过吗?相信吗?世界上就有这样奇特的洞----离利川城区不远的腾龙洞;吞吐的这条江颇有名气-----长江重要的支流水量充沛的清江,“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 ,故名清江。曾有位作家马识途,写过一部书《清江壮歌》,流传甚广。如今清江流域山明水秀,风景如画,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 ,声名远播,是人们争相涉足的旅游胜地。这么一条清江,起源于利川的齐岳山,又有这么一个吞吐江流的腾龙洞,就在离利川中心城区仅几公里处,你说神奇不神奇,能不能吸引人?!
既来利川当然要游腾龙洞。来到洞口,只见水汽蒸腾,雾幔缭绕,流到洞口的江水突然断崖似向下冲进去,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山崖壁立,层峦叠嶂间隐隐有罅隙,左冲右突奔腾于此的清江水忽然没于罅隙,嘎然之间,不见了踪影。这吞没清江的山洞,称之为水洞。沿山径台阶而上,便是旱洞。有介绍说,旱洞曾经是清江古河床,有年代久远形成的“阴沉木”。旱洞洞口真大真高,文字介绍说洞口高七十余米,宽六十余米,可容二十多辆卡车并排驶入。进去时,眼见洞口有一帮人在此经营热气球,热气球从洞口往上升,升到碰着洞的顶部停止,抬头看那些坐热气球升空的人,都变成又矮又小的玩具人一般。进洞往里走,依然高大宽敞,洞中有洞,不希奇;洞中还有山,名为龙鳞山,传说是神龙每五千年来此蜕皮换鳞堆积而成;洞中来往穿梭的电瓶车行走专门的车路,步行的游人走步道,各不相扰;洞中一处宽敞的大厅,建有剧场,能容纳几千观众。宣传推介说,腾龙洞是中国已知的最大的岩溶洞穴,被中外专家认定为世界特级溶洞之一,应该没虚夸而可信。
除了腾龙洞,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好去处。如有名的水杉古树,是地球已知最大、最古老的一颗水杉母树,树龄有五百余年,人称“水杉王”、“活化石”、“天下第一杉”,在高大的古杉下伫立,沧桑之感油然而生。还有驰名的大峡谷、古河床、大水井、土司王城,等等,岂能一一叙说。
山水之乐,怡养性情,凉城利川,气候清爽,适宜也,山水佳胜,乐游也,一言以蔽之,好也。
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一处地方,除了自然风光,还得与人打交道,“火”起来的利川,人怎么样?利川近百万人口,少数民族占了近六成,其中土家族有近50万,占总人口的一半还多。土家族是有来头的,这载于正史。
传说利川古为廪君之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见中华书局一九六四年点校版第2829至2868页) 这样记载:巴郡南郡蛮族,有五姓,都出于武落钟离山,巴姓子务相比剑术赢了,比行船又赢了,于是五姓共立务相为君,是为廪君。廪君率领众人,沿夷水迁徙,到了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 夷水、盐水皆为清江的别称,盐阳即现在的利川,《后汉书》这段文字实际记载了一个美丽而又悲壮的神话故事:廪君率领众人迁徙到利川,清江上有神女,对廪君说:“这个地方广袤无边,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希望你留下来我们共同居住。” 廪君不答应停留共居。盐水女神到夜晚来找廪君同床共寝,到天亮就化为虫子,与其他虫子一起飞舞,把太阳的光芒都掩没遮蔽了,天和地都变得晦暗不明,(神女企图以这种方法阻碍廪君离开,率领众人继续前行迁徙)。这样过去了十多天,廪君找到方便的机会,射杀了清江女神,天重新变得明亮。廪君于是去夷城就君王之位,其他四姓都是他的臣子。廪君死后,他的魂魄世世代代化为白虎。
《后汉书》这样记载,我们不可不相信廪君有其人,他勇力智力超过众人,是大家推举选出的首领。廪君率领部落迁徙时,遇到了美丽大方渴望爱情的清江女神,俩人堕入情网同床共寝。清江女神企图羁縻廪君于富足温柔之乡,廪君为了部落的利益,脱离羁绊继续前行,不惜射杀了深爱自己的女人。但廪君对与清江女神这段缠绵经历并非无动于衷而是刻骨铭心。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老虎好饮人血,象征廪君后来的大成功,饫清江女神的鲜血而前行是大关节,是人生迈过的一道大坎,值得永久纪念。现今的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白虎是土家族崇拜的图腾,留传久远。
东汉之后,自隋唐、北宋南宋至元朝,朝庭都在这视为“南蛮”、“西南夷”的聚集地实行一种羁縻的“土司”制度,即由当地的蛮夷族首领组成“政府”,“以土官治土民” ,是谓“土司”,表面归顺朝庭,实则很少接受朝庭官府节制,“土司”对当地民众予求予取,掌握生杀大权,除了不能登基称帝,其他一切似都可比照皇帝行事。有幸曾参观一处“土司王城”遗址,大山谷中,建一溜青石板铺就的长街,街两边分列各类衙门,举凡司法、财政、行政、兵事等,都齐全齐整,无一缺少,除了普通监狱,甚至真的还有关押“重罪犯人”的水牢。到明朝至清初,“土司”制度开始松动,有人鼓吹改革,但基本格局仍然维持。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朝庭才真正开始逐渐推行“改土归流”。先裁施州卫,领于巡荆道归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真正实施“改土归流”,以施南土司、忠孝土司、忠路土司、建南土司、沙溪土司等5个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建制利川县。所谓“改土”顾名思义是改变改革“土司”制度;“归流”的流,有流动、流变、流转的多重涵义,一般把归流解释为将原属于土司的权力收回归于朝庭任命但官职可以随时变动的“流官”,实际却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流”是双向的,不仅朝庭任命的官员是“流”的,原来的土司首领理论上制度安排上也可以“流”起来去异地为官或居住的。这当然是一种巨大的变革,也是民族之间融合交流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多靠征讨征伐确立民族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祖先却想出了“改土归流”这种办法来摆平理顺民族关系,实在是一种大智慧。“改土归流”的过程大体上是和平的,既去除了实行“土司”制度的种种弊端,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团结,几百年来土家族与汉族友好相处,全无隔阂。走在利川的城镇乡村,迎面碰到的人很可能属土家族,但看上去与汉族人没什么两样,至少可以说区别不大。
历史久远流传的团结、融合、亲和的走向,造就利川浑厚、纯朴的民风,当然存在长期相对闭塞带来的某些缺失,如生活节奏舒缓,有待接受现代气息等等。但是,“火”起来的利川,不正在顺应潮流,更加敞开大门,接纳八方来客,也接纳新的事物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思潮吗?!利川在变,利川人也在变,变得更文明更进步更可爱。
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造就这一方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可要讲利川的文化,该从哪儿讲起呀?颇为踌躇颇费思索,想一想,还是先讲讲一首歌,但凡中国人,或听过或唱过,或多或少都应知道这首歌:
“正月是新年(哪咿哟喂)/妹娃子去拜年(哪喂)/金哪叶儿梭银哪叶儿梭/阳雀叫(哇咿呀喂子哟,那个咿呀喂子哟)/(女白)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男白)我就来推你嘛!/艄公你把舵扳哪!/(哪个喂呀ZUO,哪个喂呀ZUO)/把妹娃推过河哟喂!……”
这首歌起源于利川灯歌“种瓜调”,利川灯歌是利川土家族逢年过节,以彩龙船为道具的民间演唱形式,发韧于清初,已有数百年历史。自从上个世纪经文化工作者在利川采风发掘出这首民歌,进一步精心打磨修改,搬上舞台演出,又经过一代又一代著名音乐家、歌唱家着意演绎推送传播,这首名为《龙船调》的歌,受到广大民众喜爱,数十年跨越两个世纪在全国传唱,也漂洋过海,唱响奥地利的金色大厅,唱响澳洲的悉尼歌剧院,受到全世界的赞许。
《龙船调》这首歌能受到这么广泛热烈的欢迎,当然在于这首歌贴近生活,很土气,甚至“土得掉渣”,却用歌声营造出一个无比优美动人的画面:一名少女,美艳妩媚,光彩照人,站立河边,众人倾倒,梢公惊羡。少女轻启朱唇,柔声宣示,要过河,谁推我?梢公胆气豪迈,快语高声回答:我就来推你嘛!竹篙轻点,双桨划动,小舟快速划过清澈碧水,朵朵浪花飞溅,少女立在船头,河水映照她俏丽的倩影,在山歌互答快乐氛围中,少女欢欣愉悦地渡过河,去向远方……闭目遐思,这是一幅多么浪漫多么美好多么真切的风俗画卷呀!这画卷,利川有,土家族聚居区有,是民族的,地域的,当然是中国的,也才会是世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这当然是对这首歌无尚荣光的褒奖。
《龙船调》好听,利川还有许多好听的歌。土家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许多民歌源自于日常生活,如结婚办喜事,有亦庄亦谐的“哭嫁歌”;安葬祭祀亡人有寄托哀思的“跳丧鼓”;还有表现男女互相愉悦又互相试探互相挑逗调情的“六口茶”,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旋律优美,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好学好记等特色,堪称民歌中的精品。来吧,到“火”了的利川来,在这里你能享受到极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盛宴。
“火”了的利川很美好,利川的明天更加美好!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雷体华,湖北松滋人,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后在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律师,曾任中国科技法学会副会长。当过知青、工人,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松滋县教育局、松滋县政府办公室、湖北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过。出版有散文集《流变的断想》。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