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2仲由冉求公西赤曾参之行

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2仲由冉求公西赤曾参之行

题文诗:
仲由之行: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

其都以富,材任治戎.孔子也者,和之以文,

说之以诗,受小大拱,下国骏庞,荷天子龙.

不憨不悚,敷奏其勇.强乎武哉,文不胜质.

冉求之行: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

省物而勤.孔子因语:好学则智,恤孤则惠,

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

其称之曰:宜为国老.公西赤也,齐庄能肃,

志通好礼,其能傧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

子曰其:礼经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

则难也哉.公西赤问:何谓也?:

貌以傧礼,礼以傧辞,是谓难焉.众人闻之,

以为成也.孔子语曰:当宾客事,则达.

谓门人曰:欲学,宾客之礼,其于赤也.

曾参之行: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如不及,

先王难之.博无不学,貌恭德敦;言于人也,

无所不信;其桥大人,常以浩浩,是以眉寿.

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信德之厚;

忠德之正.参中四德,以此称之.曾参情真.

【原文】


"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是仲由之行也。孔子和之以文,说之以《诗》曰:'受小拱大拱[5],而为下国骏庞,荷天子之龙。不憨不悚,敷奏其勇。’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6]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傧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子曰:'礼经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也?’子曰:'貌以傧礼,礼以傧辞,是谓难焉。众人闻之,以为成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7],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称之。

【注释】
[5]拱:法。
[6]冉求:即冉有,字子有,孔子弟子。
[7]眉寿:长寿。因人老会长出长眉毛,故称眉寿。

【译文】

"不害怕强暴,不欺辱鳏寡,说话遵循本性,相貌堂堂端正,才能足以打仗带兵,这是子路的品行。孔子用文辞来赞美他,用《诗经》中的话来称赞他:'接受上天大法和小法,庇护下面诸侯国,接受天子授予的荣宠。不胆怯不惶恐,施神威奏战功。’强力又勇敢啊!文采胜不过他的质朴。

"尊敬长辈,同情幼小,不忘在外的旅人,喜好学习,博综群艺,体察万物且勤劳,这是冉求的品行。孔子因此对他说:'好学就有智慧,同情孤寡就是仁爱,恭敬就接近礼义,勤劳就有收获。尧舜忠诚谦恭,所以能称王天下。’孔子很称赞他,说:'你应当成为国家的卿大夫。’

"整齐庄重而又严肃,志向通达而又喜好礼仪,作为两国之间的傧相,忠诚雅正而有节制,这是公西赤的品行。孔子说:'礼经三百篇,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了解;三千项威严的礼仪细节,则难以掌握。’公西赤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作傧相接待宾客要有庄重的容貌,要根据不同的礼节来致辞,所以说很难。众人听到傧相的致辞,认为仪式就完成了。’孔子对大家说:'接待宾客这件事,他已经做到了。’孔子又对弟子说:'你们想学习接待宾客礼仪的人,就向公西赤学习吧。’
    "完满却不自我满足,渊博却如同虚空,超过却如同赶不上,古代的君王也难以做到。知识广博无所不学,他的外表恭敬,德行敦厚;他对任何人说话,没有不真实的;他的志向高明远大,他的胸襟开阔坦荡,因此他长寿,这是曾参的品行。孔子说:'孝是道德的起始,悌是道德的前进,信是道德的加深,忠是道德的准则。曾参集中了这四种品德。’孔子就以此来称赞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