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孔嬷嬷教你,怎么教育孩子手足和睦,家族兴旺

1、家和万事兴

小时候,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儿。每到写春联贴春联的时候,小孩子们总是家家户户的跑着看。

每家的春联虽然写的都不一样,都是一个意思,吉祥如意。

但是有一个“家和万事兴”的横批,基本上每家都有,并且都是贴在大院儿的门上横批,或者贴在正堂屋的门上的横批。

家和万事兴,意思就是家庭和睦就能兴旺。

和睦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特别是一个家庭中子女多的就更难了。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但是怎么让这些各有不同的龙子凤女和睦相处,亲密无间,不但是一个技术活,还是一个心理战。

且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孔嬷嬷怎么教育盛家姐妹的?

2、墨兰争强好胜引发姐妹战争

说到孔嬷嬷教育盛家姐妹,看看孔嬷嬷为什么要到盛家?

电视剧中演的是吴大娘子带着梁晗来到盛家,盛家姐妹隔着门厅偷看梁晗,如兰和明兰被墨兰推倒摔在了客人面前,盛纮认为姐妹们的行为败坏了家风,罚明兰和如兰跪在祠堂,袒护了墨兰。

盛老太太为了解救明兰和如兰,这才把宫中的孔嬷嬷请来,教导明兰和如兰两姐妹礼数,而墨兰却是林小娘求了盛纮硬塞进来的。

小说原著中写的却是,作为六品官的长女,华兰要嫁给京城中的忠勤伯爵府的次子袁文邵,老太太这才把宫中的孔嬷嬷请来,教导华兰礼仪,墨兰如兰和明兰那时还小,也就六七岁的样子,只是作为旁听生而已。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原著,墨兰都不是主角,可是墨兰偏偏争胜好强,逮着孔嬷嬷问这问那,俨然一个主角形象,把其他姐妹挤兑的一点儿请教孔嬷嬷的时间都没有,引发姐妹大战,这才有了孔嬷嬷教育盛家几姐妹的场面,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小错不罚终将酿成大错

孔嬷嬷的开场白很简单,却蕴含深意:

下午的争吵之事,虽是闺阁小事,可姑娘们都大了,有些事非却得辩上一辩,须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错不罚终将酿成大错。

这一大段话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孩子们犯错无论大小都要教育,孩子们才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犯错就要惩罚,这样才能记住,以后不再犯大错。

小错不罚,可能是所有父母的通病,大家的想法无外是两种。

孩子还小,不懂事。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儿,值当着惩罚?

小孩子在一起玩儿,互相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本是正常。可是有的小朋友在走时,却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拿走,有的父母却把这当为小事,说起来“也不过是就一个玩具嘛,值几个钱,孩子高兴最重要”。

父母把这当为小事,给孩子输灌思想就是“只要要是我喜欢的,都应该是我的”,或者是“只要是我想要的,就必须得到”。

当孩子形成了这样一个思想,怎么办?

孩子喜欢一个玩具,你能轻松的买给他。当孩子长大了,需要一个房子,一个汽车,你也能勉力的买给他。

哪天孩子心血来潮想去火星,你也能满足他吗?

或者哪天孩子需要一个你无法满足的东西,你怎么办?孩子迫切想要,怎么办,让他去偷去抢,去犯罪吗?

如果到了那个地步,可真应了孔嬷嬷的话,小错不罚终将酿成大错。

4、父母要一碗水端平

孔嬷嬷教训墨兰有两错,一是言错,与妹妹们拌嘴,不该开口闭口就是庶出的嫡出的。

二错,你心里头念头不好,你口口声声说想学东西,想为家人争光长脸,难道盛府只有你这么一个姑娘?难道只有你长脸了,盛府才算有了光彩?那你的妹妹们呢,她们就不需要学东西,不需要长脸?

孔嬷嬷这些话看似是对墨兰所说,实则也是对盛纮所说。

墨兰开口闭口就是嫡出庶出,实际上是把姐妹分了两个阵营,还是两个对立的阵营。

这样还能家庭和睦,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吗?那是做梦。

二错,孔嬷嬷说的很含蓄,实际上墨兰就是要打压姐妹,不希望姐妹学到什么知识,说白了就是自私。

可是这个自私,是盛纮给他的,因为宠爱她,偏疼她,所以她就处处想要高妹妹们一头。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还样还能姊妹和睦吗?

记得以前看《看了又看》,贞子就是偏爱金珠,不喜欢银珠,姐妹两个只要一有矛盾,贞子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训斥银珠。

受了委屈的银珠,总是不甘心?总是要报复回来,所以姐妹间的矛盾总是不断。

所以,父母对待孩子问题上,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偏疼这个,少疼那个的。

5、同气连枝,共荣共损

盛家姐妹这场战争中,明兰本没有错,可是孔嬷嬷还是一样要惩罚她,孔嬷嬷说。

六姑娘,你定然觉得自己今天没有错,不该受到牵连是不是?

那我今日告诉你个道理,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同气连枝共荣共损。日后你若荣耀了全家都荣耀,你若丢了人全家都跟着丢了人。

一个家族要繁盛,兄弟姐妹同心协力才是。

同气连枝共荣共损,这个道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适用的。

就看墨兰与梁晗偷情,被盛纮发现后,那种死了亲爹亲娘的心情,可说是万念俱灰。

华兰从婆家回来哭诉,如兰哭着要自杀。

王大娘子被迫拉下脸去梁家提亲,被拒之后,盛老老太太出面搞定。

充分说明了一个姑娘犯错,连累所有的姑娘,真是共损了。

所以,家里都两个孩子的,或者多个孩子的,一定要教会他们互相帮助,而不是各顾自己门前雪。

6、兄弟姐妹要互相帮助

小时候在家,村里有一个伯伯大娘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

三个大的都是读完初中都不在上学了,各自出去打工赚钱。

最小的一个女孩儿,和我同岁,学习很好,特别有希望考上大学,那也是她的愿望。

可是,高二时,她就辍学了。

有一次,偶然从妈妈的口中得知,那个伯伯大娘年纪大了,单靠种地无法支付小女儿的学费,即使考上大学也无力供她念书。

虽然几个哥哥姐姐都出去打工赚钱,但是都是要自己赚钱,自己拿着,以后自己娶媳妇,当嫁妆。谁都不愿意给小妹妹赚学费,她只好辍学了。

当时听到,还可惜了一阵,学习多好的一个姑娘啊。

每次想起她,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简直生在了福窝里,梦里都要偷笑。

我自己生在农村,我在上高中时,弟弟已经辍学不上了,家里经济困难,供不起两个学生。

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弟弟就开始打工给我赚学费,以后每年,到九月份快开学的时候,弟弟都会往我的银行卡里给我打学费。

整整四年,弟弟给我打了四年的学费。我也顺利的大学毕业,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有时想,我自己确实是一个幸运的,毕业后很容易的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从1000多块的工资,没两年就涨到了七八千,2000零几年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七八千,算是高工资了。

工作前几年,工资基本上都贴补给了家里,帮弟弟娶了媳妇盖了房子。

后来家里经济好转,父母弟弟便不让我在给家里钱,然后我就自己攒钱在北京买了房子,日子过得算是不错,

后来弟弟一家在南阳落脚,我也有了余钱,帮衬着他买了房子。弟弟就把父母从老家接出来,一块生活。

父母,虽然过的不是大富大贵的日子,但是比起村里的其他人,算是过的拔尖的,过的舒心自在。

我经常在想,如果不是我们姐弟两个互相帮助,我们都没有今天的日子,父母更没有今天舒心的日子。

上个月,我们姐弟陪妈妈回老家上坟,叔伯婶娘问起妈妈,“在城里是带孩子,还是做饭”。

妈妈说:孩子认人,不让她抱,也就是在媳妇面前抱一会,做饭都是儿子媳妇的事。

叔伯婶娘们一阵唏嘘,眼神羡慕复杂。

而那家各扫门前雪的四个兄弟姐妹,都是在家靠田地过活,农闲时出去打工赚点力气钱,据说过的也很一般,都很拮据。

那家的伯伯大娘更是日子艰辛,七十多了,忍着腿疼,还要下地干活,听着实在是让人不忍。

所以,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和睦,互相帮助,而不是各扫门前雪。

俗话说,上战在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孔嬷嬷也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知道这样几个道理:

家和万事兴

父母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偏袒哪个孩子

小错不罚毕竟铸成大错

同气连枝,共荣共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