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而非为调理疾病
几天前住院部请我会诊,会诊单上写到:
“……请中医调理。”我问那位住院医生,这个调理是什么意思呢?她无以言对。很多患者在一个疾病运用西医治疗得很无奈的时候,劝其服用中药治疗,病人说:“就是,我早想用中药调理一下了。”在很多老百姓的眼里,这个调理是什么意思,就是调治保养,而不是起主导治疗作用的一个方法,甚至于根本谈不上治疗作用,基本等同于保健的方法。我常说:“中医不是调理疾病,而是治疗疾病的。”甚至于在中医界里,很多同道也以此为称谓。其实在我们医生的思想观念里,应该明白一个概念问题,并以自己正确的思想来教育我们的患者,来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明白我们的中医学,是为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誉为中国的国粹。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西医主导的社会环境中,中医能这样健康蓬勃地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医临床效果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病例吧!
吴某,男,46岁,反复牙龈出血1年余,口唇稍微吮吸即出血,伴口中有血腥味,初期未予重视及治疗,今来我院门诊治疗,开口即要求做检查,以明确诊断,在门诊,病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明确自己得什么病,所以很多病人来门诊看病就是为了检查,于是检查凝血功能,肝功能等。下午病人拿着化验单来了,一切都正常,如果用西医治疗,只有继续找原因,继续检查,或请口腔科医生诊治。我劝其服用中药治疗,病人同意,察:舌苔黄,微腻,脉数,诊断:血证,齿衄,胃火炽盛证,拟玉女煎加减治疗,处方为:大蓟15克,小蓟15克,藕节15克,白茅根15克,石膏20克,生地20克,知母10克,川牛膝15克,麦冬15克,茜草15克,黄芩10克,侧柏叶10克,病人服药3副,每副药吃两天,6天后复诊,病人诉出血明显好转,只有在刷牙时有少量出血,舌苔薄黄,脉数,嘱继续服用上方3副,随访半年未复发。
敬某,女,46岁,诉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感半月。病人近半月来无诱因出现脐周疼痛,痛则欲便,大便呈粘液便,或如鼻涕状,无脓血,前医以白头翁汤加减治疗5天,症状有好转,但停药后症状仍如前,查舌苔黄腻,脉滑数,诊断:痢疾,湿热痢,拟芍药汤加减治疗。处方为:白芍20克,赤芍20克,黄芩10克,黄连9克,槟榔15克,木香15克,枳壳10克,薤白15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当归10克,黄柏10克,炙甘草6克。嘱病人服药3副,以观疗效。6天后复诊,病人诉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好转,每天解黄色不成形便2次,无粘液,无里急后重感,有轻微腹痛,食欲稍下降,舌苔薄黄,脉滑,继续以上方加焦山楂15克,嘱服用3副,病愈。对于薤白这味药,虽为辛温之品,但其行气导滞的功能较好,与芩连同用,则仍偏重于清热解毒,行气导滞;与木香、枳壳、槟榔同用更加大行气导滞之功,笔者临床运用,不管湿热、寒湿皆用之,效果较好。
某男,半年前右侧口僻,经治疗后好转,但总感面瘫一侧不适。此次发病为颜面部以及眼睑水肿,伴皮肤绷紧,尤以患右侧皮肤拘紧,此次就诊时主诉即是颜面部水肿7天,其余地方皆无水肿,要求检查后再开药,做了相关检查,比如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血脂皆无异常,给予服用中药治疗,查:舌苔薄黄,脉浮,拟桂枝汤加味治疗,处方为: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葛根30克,蝉蜕10克,荆芥10克,防风15克。嘱服药3副,病人复诊时诉:水肿大减,且皮肤拘紧感也减轻,嘱再服上方3副,病愈。此案患者虽然有舌苔薄黄,但病人主诉颜面部水肿,皮肤拘紧之寒象,此案实为口僻后期,患者平素感右侧面部不适,实为气血亏虚导致,今又感风寒之邪,导致气血痹阻,邪阻经络,而致局部水肿、皮肤拘紧等不适症状,选桂枝汤外以散风寒,内以化气和阴阳,故诸症得愈。
患者为男性,57岁,藏族,已婚,素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近2年来双眼浮肿,看东西呈双影,晨起为显,偶感眼部胀痛不适,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沉滑有力,患者曾在华西医院诊治,医生诉没有什么疾病,不用服药。这个病没有治疗的经验,予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处方:柴胡24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党参10克,大枣10克,生姜15克,炙甘草6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川芎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猪苓15克。上方服药1周,复视症状有好转,继续以上方服用近3月,诸症基本消失。治疗期间,或有眼珠疼痛较甚,给予葛根汤加减治疗,好转后又投以上方。
姚某,男,55岁,汉族,已婚,睡眠欠佳伴便秘半年余,大便4-5天1次,偶有面部泛红,双手冰凉,伴阳痿,无晨勃现象,无口干、无心悸等不适,舌质淡红,舌苔薄,舌上有裂纹,脉沉滑细,拟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处方:制附片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茯神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黄柏20克,砂仁10克,紫石英30克,磁石30克,远志10克,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肉桂10克,龟板15克,患者服药3副,一天二次,服药7天,上述症状无好转,患者主诉为失眠便秘,此当为《伤寒论》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主证,遂以此方加减治疗,处方:柴胡24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党参10克,大枣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6克,大黄10克,桂枝15克,茯苓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磁石30克,远志10克,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患者仍服用7天,复诊诉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且有晨勃的现象。继续服用上方半月,病愈。
患者陈某,男性,29岁,因间断头痛3年就诊。患者每在受寒后或冬季出现左侧头痛,夏天缓解。曾服用中药以及天麻粉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来诊时见舌苔薄白,脉浮紧。拟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处方:川芎18g,荆芥12g,防风15g,羌活15g,细辛6g,白芷15g,薄荷10g,炙甘草6g,天麻15g,僵蚕10g,蔓荆子15g。嘱服药3副,每天1副。3天后复诊,患者头痛缓解,今日天气寒冷也未复作,嘱继续服用上药治疗。
此患者素体阳虚,稍受风寒,头痛症状即发作,寒为阴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清阳受阻,寒凝血滞,脉络不畅,不通则痛。川芎茶调散疏风散寒,为治疗风寒头痛的首选方剂,再加天麻、僵蚕、蔓荆子以加强祛风止痛,诸药合用,起效颇佳。
赵某为我院同事,患感冒数日未愈,初期出现鼻塞流清涕,伴头痛,畏寒发热,轻微咳嗽,无寒战高热,无咽痛,无胸痛等不适,自己服用白加黑、复方甘草片等药物治疗1周,头痛好转,但每天皆有流清涕,伴有轻微畏寒,全身轻微酸痛不适,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仍在服用上述药物但就是不见彻底痊愈,小小感冒,普通至极,却如此烦心,要我开中药治疗,切脉沉滑,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拟荆防败毒散原方,患者服药1天,上述症状基本痊愈。
中医虽不能像现代医学那样,明确疾病的诊断,甚至于有些“糊里糊涂”地治疗,但她经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其理论之完善,经验之丰富,是目前人类认识与治疗疾病最远古、朴素的学科,是目前治疗疾病的较理想的选择,她不等同于打着中医幌子的保健行业的调理疾病。因此,不管是医生,或者是患者,大家有一个同感,就是:“一座城市,一个乡镇,一片社区有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特别是中医医生,不但能方便、廉价地为老百姓治愈疾病,更会提高这座城市、这个乡村、这片社区的幸福指数。”
中籍华人 赞同田先生的观点!中医治病就是治疗,而非调理,一些网上中医平台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概念不清,如万家中医对医生开出的处方都称为“调理处方”,而没有治疗处方的概念,这是很遗憾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