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访谈 | 奚家鑫:凭心而作,尽力而为

“画饼画得好没有用,关键是能不能自己烙出来一个饼。”奚家鑫的这个比喻,正是他治校理念的写照。

今年54岁的奚家鑫就任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安师大附外”)校长不到一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校的基础管理上。他不提口号,也不急于组织名目繁多的活动,作为奚家鑫名校长工作室的牵头人,他带领老师精研课程标准,找准对应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这些在外界看来“出力不讨好”的事,在他这里却是最重要、最马虎不得的,因为他深知,只有夯实课堂教学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安师大附外“红色基因、绿色发展、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

奚家鑫不喜言说,是个绝对的实干派,比起当下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他更在意的是学生在毕业二三十年后如何评价这段求学生涯。“凭心而作,尽力而为”是奚家鑫的人生哲学,这朴实的八个字伴随他走过了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未来也将继续走下去。

凭心而作、尽力而为的“救火队员”

奚家鑫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并不长。1994年,在当了几年语文老师后,27岁的他走上了学校管理之路,担任一所初级中学的校长。

积累了一定的学校管理经验后,在安徽省大力促进“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的大背景下,奚家鑫先后被派到芜湖乡镇教育委员会和县教育局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几年,让他得以从更全面、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芜湖县的教育概况,也为他日后的数次“救火”增加了底气。

从芜湖县到芜湖市,从县二中到火龙岗中学、清水河中学,再到城南实验中学,奚家鑫的每一次工作调动都伴随着数个待解的难题,而他总能从中抽丝剥茧,找到解决方案。例如在城南实验中学,他注意到学生文化课普遍比较薄弱的现状,便另辟蹊径,以体育作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教体结合”的特色之路。五年多的时间,学校培养出数百名体育特长生,他们有的在省运会上摘金夺银,有的通过体育特长进入了理想的大学,而城南实验中学也成为了芜湖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试点。

在不同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奚家鑫不断思考教育的真谛,“最开始以为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就是素质教育了,后来发现这实在太表面,也太片面了。我们反对应试教育没有错,但要清楚反对的是什么。”

对教育的认识不断转变,但奚家鑫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原则一直没有变“凭心而作,尽力而为”这八个字也是他做人的哲学。“无论在哪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者什么样的状态,都能凭心而作。”奚家鑫说,这个“心”过去讲的是良心,现在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后者更高一个层次,但都要“凭良心尽力而为,做自己能做到的事”。

带着对教育的不断思考以及不变的做人哲学,奚家鑫来到了安师大附外——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名校——迎接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挑战。

传承红色基因,强调绿色发展

和奚家鑫以往管理的那些“问题校”不同,安师大附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了红色基因,目前的教学质量更是名列芜湖市前茅。

安师大附外又名芜湖市第十一中学,前身为广益学堂,1897年由美籍瑞典人卢义德创办,1902年易名圣雅阁中学,1958年定名为芜湖市第十一中学。2002年,经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增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牌。2015年4月,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创办了安师大附外教育集团。目前,学校拥有城东校区和狮子山校区,校园面积达102亩。

学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李克农,著名文学家阿英的母校,曾获得过“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德育先进实验学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

为了继承革命遗志,弘扬革命精神,1987年10月13日,在当时校党总支、校团委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以王稼祥同志命名的中队。王稼祥中队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安师大附外培养学生“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特色阵地。34年来,王稼祥中队铭记先辈遗愿,追随先烈的足迹,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从未停息,曾被评为全国、省、市级优秀少先队中队。

安师大附外的光荣传统,也触发了奚家鑫的新思考。“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他引用了托尔斯泰的名言来概括自己的思路,“学校的发展一定是基于学校的历史,而红色基因就是我们学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点。我们要汲取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在办学中,将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融入到学校的血脉当中,体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要传承下去。”

与传承红色基因相辅相成的是“绿色发展”,这一点也契合了“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奚家鑫解释,“孩子的发展一定要是全面的、协调的、有个性的、终身的、优质的,是可持续的发展,要培养孩子潜在的品质,让他们具有后续发展的能力,能够终身受用。这就是绿色发展的内涵。”

在实践绿色发展方面,安师大附外以44个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长期坚持艺术特色发展,依托与安徽师范大学的深厚渊源,于1997年和1998年分别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联办了高中音乐、美术特色班,配备了一流的教学设备和一流的教师参与教学与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美术社、“圣雅各”合唱团、管弦乐团等艺术类社团。2019年,学校社团获得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表演类声乐节目获二等奖。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类的社团,像机器人、无人机、燧石3D打印、编程等,以创意启发、兴趣培养、专家引领、社团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近年来,在参加的市、省、国家级科创大赛的过程中,安师大附外的众多师生屡次斩获大奖,获得国家级奖项25项,省级奖项46项,市级成果数百项。

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并不矛盾

虽然在基础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三十年,但奚家鑫坦言,担任安师大附外校长对他仍是一个挑战,“压力蛮大的,因为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芜湖是第一方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

如奚家鑫所言,安师大附外目前有在校学生2600余人,教学行政班级66个,教职工210人。学校初中部教学质量一直名列芜湖市前茅,中考省示范高中录取率达65%以上;高中部特色明显,高考本科录取率在70%以上;尤其艺术教育成果突出,双达线达95%以上。

与此同时,作为安徽省首家公办外国语学校,安师大附外在教材校本化、分层走班、小语种选课、开展AFS项目活动、开展国际交流与境外研学、初高中小语种贯通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实,安师大附外不仅立足于“红色基因,绿色发展”,也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注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家国情怀强调中国的传统美德,家国之间的关系,强调一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担当,进而延伸到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让学生理解自己和家庭的关系,自己和国家的关系。”奚家鑫说,国际视野更多的是基于外国语学校的特色提出的,“它并不仅仅是一种开放的思想,不是只有出国才算国际视野,而是要让孩子掌握多元文化,以开放、包容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并不矛盾,二者恰恰是和谐共生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安师大附外组织了一系列国际交流和外研活动。学校迄今共接待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挪威、俄罗斯、拉脱维亚等国的23位AFS国际留学生,并派出21位同学分赴美国、意大利、日本留学。另外,学校作为芜湖市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学校,于2009年2月首次举办了师生赴境外的游学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2年,共派出教师92人次,学生900人次,活动遍及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日本等国家。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起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为学校培养更多走向世界的多元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取巧的改革,从研究课标开始

担任安师大附外校长近一年的时间,奚家鑫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一件在外人看来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带领全体老师研究国家课程标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课程的角度来说,其实都是落实在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标准是一个学科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则,是高度凝练的。”在奚家鑫看来,很多老师不读课程标准,或者读了之后没有感觉,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不读课程标准,就无从了解学科教学的规范,相当于没有根”。

为了带领老师们更好地研读课程标准,夯实课堂教学,今年年初,芜湖市奚家鑫名校长工作室成立。1月20日,在工作室启动仪式上,奚家鑫和工作室的研修成员就《基于新课标的作业与命题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畅谈了各自的理解与建议。

“我们现在做的第一步是把新课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落实到教材中去,变成知识点,编制每一个科目的'知识点、新目标’,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从奚家鑫的描述中不难体会出,这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初级阶段。

在奚家鑫的设计中,课程标准对应到知识点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推进课堂教学,最终形成“课程标准—知识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层层推进的逻辑和步骤。

因为在清水河中学有过长达三年的艰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奚家鑫深知课改不可一蹴而就,特别对于那些已经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老教师来说,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一次他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暂时搁置课堂教学的改革。具体的做法是,要求老师们在找出新课标对应的知识点之后,继续编制一个表格,用于指导出试题和布置作业,称为“双向细目标”,让知识点和考点对应起来,做到方向明确、靶向准确。这样一来,老师在布置作业和出题的时候,有了明确的标准,学生的作业更高效了,减负的目的达到了,同时,试卷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也就相应提高了。

很多时候,学生的课业负担正是由于无效作业导致的。产生无效作业的原因就是靶向不明确,为什么会不明确?因为老师在知识点的研究上太空了。”奚家鑫说,暂时搁置课堂改革恰恰是因为这是最重要、也最难改变的一个环节,是很深的一门学位。“先让老师们明确课程标准,对应到知识点和考点,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慢慢地去倒推课堂教学的问题,然后再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最终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学生毕业后对学校的评价更有说服力

今年已经54岁的奚家鑫,很大概率会在安师大附外退休,这也意味着他将把自己毕生对教育的思考、经验,都倾注在这所学校身上。

说到学校未来五年的办学目标,奚家鑫表示,在教学质量上,安师大附外的初中要保持在第一梯队,而高中要努力赶超兄弟学校。“十四五规划讲到要有可测量的目标,而在教育上,我认为有些目标是可测量的,比如升学率,但也有一些不可测量的,像办学的厚度与宽度。”而且,比起家长和社会在当下对学校的评价,奚家鑫更看重学生在毕业20年、30年后对学校的印象,到那时候,他们会回忆起“在学校的三年或者六年,自己究竟收获了什么”。

奚家鑫认为,想让学生在毕业后对学校给出高评价,最重要的是在校期间给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而“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基础,以适合学生主体特征的方式,去适应国家要求、适应社会特性、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奚家鑫说,“适合的教育”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很多学校都在提,在他的理解中,所谓“适合的教育”——首先是要适合学生的人性,顺应学生天性的要求,发掘人的潜能;使学生成为社会的人、时代的人;唤醒人的意识,使人成为精神性的存在。

其次是要适合学生的群体性,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教育,是以国家的公民教育为要求,满足学校相应学段群体学生发展水平的教育。

第三是要适合学生的独特性,既要适合不同群体的学生,又要适合不同个体的学生。不仅适合学生既定的状态,还要适合不断变化生成的新状态。适合的教育,是落在“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要的差异。

奚家鑫认为,目前学校的教育还处在“向时间要成绩”的阶段,很多成绩的取得是靠老师和学生投入时间拼来的,未来,希望随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可以挤出一些时间还给孩子,丰富他们的成长经历。

“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不能只是讲理念,而是要落实到操作层面。”奚家鑫说,在安师大附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要去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