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红烛(2)
1950年的土地革命运动中,拥有高中文化的热血青年阿四哥,随之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土改运动。
在温老师的自述中写道:从五零年开始,投身于八字运动,清匪反霸,打土豪分田地;在工作组的带领下表现积极,得到工作组长陈干和钟佛才的充分肯定,在群众大会上受到表彰,说“阿四哥领会政策透彻,水平高工作积极,值得培养。”
历时两年的土改工作结束了,被誉为工作积极水平高的阿四哥,仅以寥寥几句,在其自述中一带而过,很少纪录工作中的曲折经历,没有过多地渲染自己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也许他觉得不足挂齿,透过这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他谦虚谨慎、低调做人的高尚品格。或许,他更多的是心怀感恩,感恩在参与伟大的运动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因而没有给我们留下关于土改方面更多的讯息。关于“八字运动”我早听说过,但不知道哪八个字,阿四哥没细说,网上似乎也没有信息可查,就留作悬念,下次再问问阿四哥吧。
土改工作结束后何去何从?是继续安心农村立足农业呢?还是?受耕读传家文化氛围影响的客家人,阿四哥志存高远,他不听信命运的摆布,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他以社会青年的身份,于1952年夏天报考梅州师范。毕竟实力摆在那里,毕竟他曾是蕉中肄业两年的高中生。波澜不惊,阿四哥如愿得偿被梅师录取了,小学教师的摇篮梅州师范,为阿四哥抛来了橄榄枝。
他被梅师录取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领导耳边,关心他成长的领导听到喜讯,由衷地为他高兴,出于关爱、同时也不想看着肥水出外溪。领导在祝贺他的同时,动员他放弃就读梅师的念想,并推荐他到寨洋小学教书,当代课老师,每月工资14.5元(后提至15元)。去代课,脱下沾满泥巴的汗衫,走上讲台摇身一变就是老师,着实让阿四哥怦然心动。然而,一方面是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爱不释手;一方面是让人五味杂陈的代课二字,工资虽少但立竿见影;的确让人煎熬很难取舍。经过再三考虑,反复权衡之后他作出当代课老师的选择。
当年他与钟海开、钟宝胜、徐学旋,三位老前辈一同走上三尺讲坛,与两位钟姓老师同时被安排在寨洋小学任教,徐老师即被安排在福北小学。寨洋小学的校长是郑新添老师,八十年代后的郑老师是数学教研员,在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与语文教研员张志魁老师,共同负责指导全县小学的教学工作,这两位劳模教研员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据说当年梅师毕业后,试用期一年,工资31.5元,转正后工资36元。在五十年代这工资待遇还是不错的,那时候的物价很低,就大米而言才7分钱1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