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共识庐江郡,六皖开先宰相家”。能够配得上这副楹联的家族,在古安庆府,唯有桐城(枞阳)青山何氏一族。安庆府古为皖国,明代辖桐城、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六县,所以后人多以“六皖”谓之。宋元之前,安庆文名不显。明隆庆四年(1570年),“以振文风”的安庆振风塔建成之后,境内文风果然昌盛,人才辈出。明清两代不仅出了桐城的父子宰相、状元赵文楷、书法大家邓石如、大思想家方以智,并且形成了以桐城籍文人开创并为主要作家的“桐城派文化”。在这些文化世家当中,桐城青山何氏家族无疑是开创先河的一大家族。它肇始于中国七大郡望之一的庐江郡,元末移民至桐城大青山(现枞阳县境内),从此,在这块神奇秀丽的土地上开枝散叶,蔚成大族。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何如申何如宠两兄弟同年荣登进士榜,后何如宠官至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位极人臣,成为开六皖之先的第一人。
安徽枞阳城东,群山蜿蜒,有一峰独秀,傲视群雄,山色如黛,得名青山。登峰远眺,西北群山,重重叠叠,呼啸涌来;东南江水,一泻千里,滔滔而去。神灵赛湖和脍羹赛湖像两颗闪耀的明珠,镶嵌在左右两侧,又如一对善睐的明眸,充盈着天地间的灵气。此等形胜之地,当何鼎公第一次由婺源渡江至此,怎不为之倾倒呢?桐城青山何氏源自婺源田园何氏,其始祖是南唐国师何溥(922一1019),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国师生逢乱世,后归隐于婺源之东芙蓉峰,有堪舆名著《铁弹子》《灵城精义》等传世。在文风鼎盛、群英荟萃的婺源,田源何氏也是簪缨世家、名门望族,其后世子孙中不乏科甲登第、诗书传家。元末明初,军阀大混战,也将战火烧到了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古徽州,田园何氏家族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幸好还有江北枞阳之大青山这方净土,让何氏家族的荣光在此得以延续。
当年婺源田园何氏十五世何鼎公的“青山北渡”,在何氏家族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桐城今后几百年的文化勃兴之势!“见青山穹窿江表,为一方之冠,遂卜居焉。”《青山何氏家谱》寥寥数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毋庸置疑,“穹窿江表,为一方之冠”,深含着丰富的堪舆学知识。作为国师之后,家学传承,何鼎公当然深知其要旨!安庆府望江县沈镐(1647--1726)在其名著《六圃地学》中有一段文字,对大青山主峰作了一番生动的注解:“犹如一木直冲天,特立高峰体势全。浑身隐石或出石,头面苍古骨相坚。此是贤贵大宗神,更须穿落看变传。……”沈六圃先生又在其著作开篇“木形”卷中,以何宰相祖地为例,对其作了详尽的解读:“右地在桐城县东乡青山,立木落相,枝转天葩文星,峦头饱满。……主翰林登第,科甲绵绵。”沈新周六圃先生主要生活在清康熙年间,对于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家乡贤达、前朝宰相文端公的诸多事迹,他当然是了然于胸。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先生独自一个人涉深水、穿丛林、斩荆棘、攀危岩,徒步登上海拔高度近三百米的大青山之巅,其决心之大、意志力之坚,实在令人钦佩。戊戌年一个秋日,我们一行四人,踩着先生的足迹,从龙桥的祖龙村沿着事先在卫星地图上规划好的路线,向大青山的主峰进发,作一次千年探寻。沿途几经波折,后通过卫星导航,才得以顺利登顶。秋风瑟瑟,云淡天高,西北回望,大青山山脉走向一览无余:由振阳公学背后的笔架山大断而起至龙桥黄华岭,有一峰突起,怪石嵯峨,如芙蓉出水,盛开在鲸波巨浪之中。此乃白荡湖以西、连城湖以东、龙桥至枞阳县城一带的祖山。山势佯向东北,其山腰闪出一枝向南潜行,在广阔的原野中似乎隐藏了踪迹,直到刘家大洼口附近又顿起山峰,如鲲鹏展翅般横开帐角十余里。东北方浩浩荡荡向白荡湖进发,遇水乃止;西南方滚滚跌跌,如串珠般止于脍羹赛湖之滨。正气前行,起玉屏土星后,蜂腰鹤膝,完成了最后的驳换,化为冲天木星,是为大青山主峰,海拔达294米,犹如巨人般耸立在长江之滨。攀上峰顶,东南而望,汇四方来水成羹脍赛湖、神灵赛湖,“洋洋悠悠、顾我欲流”入长江。更令人称奇的是,峰顶有一尊酷似佛祖“拈花一笑”的巨石,四周众石环生,犹如“仙侣列坐”,听佛祖讲经说法。毫无疑问,这就是大青山最为核心的景点一一“天葩文星”!亿万年的日月精华,终于在此孕育出了“六皖风云起,开先宰相家”的千古传奇!
又是一个金秋,2021年10月30号,受县文旅局委托,我们“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踏勘绘制大青山景区旅游路线图并景点命名。我们一行八人出枞阳县城往东,经G347左拐,进入通往青山石屋寺的“彩虹公路”,在这条由红、黄、蓝三条彩线标识的“彩虹公路”上驾车轻驰,两旁的金色田园、绿水青山,如电影镜头一般扑入我们的眼帘。同行的“文乡枞阳”主编燕子告诉我们,枞阳县已将大青山旅游开发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除开通我县首条“彩虹”旅游公路外,还依山修建了登山步道和观景平台,要将大青山打造成3A景区、乡村旅游的样板。我们将车停靠在新建的停车场,举目东望,只见一柱擎天、白云萦绕。这难道就是古籍所载的“天葩文星”?同行的向导告诉我们,这正是大青山的主峰,在“石屋寺”山门的位置观看,犹如一头雄狮咆哮云端,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狮子卧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而我最关心的还是山顶的那尊巨石——“佛祖拈花”。沿着停车场右边的文物保护石碑,拾级而上,穿过幽深的竹林,在“石屋寺”作短暂停留后,我急忙右拐,顺着刚刚修建好的石砌台阶,跨“雷打沟”,过“元宝石”,等不及在小平台的石墩坐下休息,径直沿着山路台阶向上攀越。因为我听说大青山的旅游坡道刚刚竣工,游客可以选择“石屋寺”东西两条线路任意上山。回想起当年从山后登顶的艰辛,我担心施工人员在开山修路的同时,会对“天葩文星”造成伤害。当我气喘吁吁地一路狂奔,登上“狮子卧云”后面的大青山主峰时,眼前的一幕简直让我不敢相信,那座酷似“佛祖拈花”的巨石不见了,“仙侣列坐”也难寻痕迹。在黄土朝天的角落,有一堆破碎的、白色的石块在哭泣,“佛祖拈花”已被生生肢解碾碎,现场是狼藉一片,周围的古茶树也被连根铲起,散落四周……上苍用了亿万年的时间去塑造一件艺术品,而人类毁灭它只需短短的几分钟!闻讯而来的一群文友,见到眼前的遭遇,也只能目瞪口呆,声声叹息……忽然想起,今年5月10号,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将安庆振风塔上的葫芦形塔尖吹落,这场天灾在全省乃至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屹立在万里长江边的“长江第一塔”,承载了古皖大地太过厚重的历史情感和人文情结。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当然无法抗拒,但人类为了所谓的发展,为何一味贪婪地向自然索取,野蛮式的掠夺开发,而毫不顾及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传承?
“天葩文星”已荡然无存,在这堆残破的石头前,我似乎看见文端公长衫飘飘,捻须高吟:“清斋无事纵朝眠,况是辞寒未热天。啼鸟一声惊乍起,隔林遥见午炊烟。”余音袅袅,在青山之巅,已成千古绝唱……
(编者按:昨天下午,文乡平台应邀出席由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平泰能源枞阳大青山风电项目方及施工方共同参加的大青山主峰修复整改小型会议,县发改委责令施工方对山顶进行修复、弥补,项目方和施工方也作了诚恳表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期待大青山以及所有热爱枞阳山水的人民所受的创伤早日平复,期待大青山有个绚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