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太白山图》与宁海有关

《太白山图》与宁海有关

文/应可军

《太白山图》画的是浙江太白山天童寺及其周围景物,着重描绘了天童寺前二十里夹径松林。苍松丹槲,枝繁叶茂,溪流拱桥,曲径通幽,寺宇宏伟,林荫夹径。

图首有小字篆书“太白山图”四字,卷末钤白文“王蒙印”一枚。

画幅中有宗泐跋:“左菴昔年此说法……钱唐有客曰王蒙,为君写此千万松。”

守仁跋:“左菴旧隐知无恙,我欲相从采伏菩。”

徐仁初跋:“舜江城东初识时,知是说法天童师。款我谈诗穷昼夜,喜剧颠倒穿裳衣。万松吟卷袖中出,顿觉心胸清思逸……左菴对此意潇洒,黛色凉阴座隅泻。”

乾隆题诗:“作者之意弗易揣,曰为左庵特图此。”

《太白山图》作于1359至1365年间,是王蒙前往天童寺做客时,为酬谢天童寺僧左菴的热情招待,挥笔而就的,为王蒙中期作品。王蒙中期在师法赵孟頫,兼采各家基础上形成解索皴,至正末年在解索皴基础上创出了牛毛皴,以为鉴定之参照。

元良禅师原住台州瑞岩寺,1358年奉旨而居天童寺,天童寺屡经兴废,元良禅师居天童寺之后对其建设影响极大,重建朝元阁,范万铜佛于其上。《天童寺志》详细记载,可以确定此左菴即为元良禅师,故王蒙实为天童寺元良禅师绘此《太白山图》。

从《太白山图》全幅图来看,山石的走势连绵不绝,前景的山石异常繁密,致使夹道和水道被分割开来,石头的繁密与路段的空旷形成了“繁”与“疏”的对比,使得路段变成了画面中的气眼,手法精到。

此画构图繁复,结构严谨,画面的所摄取的景物繁多,乍见全幅画面密密麻麻,但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溪山漾潆湿润,松林茂密,杂树青红,沉郁清秀的自然风貌。[5]

《太白山图》中的松林,苍郁茂密,高大挺拔,对于树木的描绘上,可谓是煞费苦心。松树千变万化,而且松树的排布依着一条夹道,夹道蜿蜒曲折,婉若游龙。在松树的排布上特别要注意到的一点是:从松树根部的间距来看,它们之间的距离几乎雷同,正是因为树根部的间距几乎一致,在画面中会使得树的排布比较平均,从而导致画面缺少活力,失去生气;但是对于成片松林的处理充分把握了每棵松树的姿态,使得树与树之间产生互动,通过树枝的长短、上下以及繁密弯曲程度的不同改变了松林整体的面貌。除了充满变化的松林外,画中的杂树也较为繁多,以朱砂和花青点染,章法严谨,丝毫没有杂乱之感,这些杂树被特意安插在前景的石堆上,或者在后面的山石间,让单调的山石增添了生气,画面也变得活络起来,而且树林在走势上依附着结构的方向,使得整个画面非常地和谐。

王蒙在基于前人的基础上,将披麻皴变为了解锁皴和牛毛皴,丰富了皴法的多样性。画幅中的山石先以淡墨皴染再以浓墨皴擦,这样几层重重叠叠的皴染使得山石的表面看起来毛茸茸,促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绵密。

王蒙将楼宇描绘得一板一眼,缺少生气,取而代之的是使用与刻画山石树木相类似、较为灵动的线条;其次,对于寺庙草堂布局的处理非常重视,采用了遮掩的方式,用山石和树木将部分的寺庙和草堂遮掩起来,达到一种若隐若现感。从对于寺庙草堂的处理上来看,可以得知王蒙是一个善于描绘真实自然的画家,但是在处理真实场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于自然造化的理解,楼宇、树木、山石之间相互遮掩,相互呼应,充满变化。

此图画风有承外祖父赵孟頫之法,又融合各方技巧于一炉,自成格调。显示了王蒙笔墨精到,技法熟练老到。

《太白山图》初为天童寺所有,明代中期流出为沈周所藏,沈周之后经安国、项元汴、梁清标、安岐、清宫递藏,1922年散出,后被携至东北,1945年流出为郑洞国所得。1948年郑投诚后此作转周恒于1954年入藏辽宁省博物馆。

2014年4月23日,《太白山图》在浙江省博物馆“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展出。

2014年9月20日至11月30日,《太白山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卧游江山——中国古代山水画手卷展”展出。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元良禅师原住台州瑞岩寺,1358年奉旨而居天童寺,天童寺屡经兴废,元良禅师居天童寺之后对其建设影响极大,重建朝元阁,范万铜佛于其上。《天童寺志》详细记载,可以确定此左菴即为元良禅师,故王蒙实为天童寺元良禅师绘此《太白山图》。

天童寺元良禅师据《天童寺志》详细记载;元良禅师释原良,明僧,号元良,宁海周氏子。初住瑞岩,后迁天童。有宏智,辞塔曰:嗚呼!山不让尘,故能成其高;海不让流,故能成其深。师非宿备六度万行之愿轮,则曷由树斯大法之功于古今。原明良禅师,师讳元良字原明,号左庵,宁海周氏子,初住台之瑞岩,至正十八年,行宣政院奏师道行,被旨住天童……赐善觉普光禅师之号……称五十八代主持。”《太白山图》有宗沥跋:“左奄昔年此说法……钱唐有客曰王蒙,为君写此千万松。”守仁跋:“左奄旧隐知无恙,我欲相从采伏菩。”徐仁初跋:“舜江城东初识时,知是说法天童师。款我谈诗穷昼夜,喜剧颠倒穿裳衣。万松吟卷袖中出,顿觉心胸清思逸……左奄对此意潇洒,黛色凉阴座隅泻。”乾隆题诗:“作者之意弗易揣,曰为左庵特图此。”可知,《太白山图》乃王蒙为天童寺僧左奄所绘。《太白山图》描绘的是浙江太白山天童寺一带的景色,着重描绘了天童寺前一二十里夹径松林。苍松丹槲,枝繁叶茂,溪流拱桥,曲径通幽,寺宇宏伟,寺庙楼阁,草堂屋舍,隐约可见,林荫夹径。全图层次分明,极具艺术性。图首有小字篆书“太白山图”四字,卷末钤白文“王蒙印”一枚。引首乾隆题“松岫山台”,画幅中乾隆又题长文,拖尾有元末明初名僧宗泐、守仁、清浚、姚广孝等题跋以及项元汴书小记一段。钤明沈周、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诸家印记。元王蒙《太白山图卷》引首:乾隆行书“松岫香台”此画牵涉到宗泐、守仁、清浚、姚广孝等题跋以及项元汴书小记一段。钤明沈周、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诸家印记。元王蒙《太白山图卷》引首:乾隆行书“松岫香台”宁海人在明代大有舞台。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0)

相关推荐

  • “元四家”王蒙,作品中的茫然与矛盾,成就了他在画坛的独树一帜

    导语:王蒙山水直接受赵孟頫影响,并集诸家之长.以其独特的[水晕墨章]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画史会要>评其:"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其创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与 ...

  • 每日诗画 | 太白山图卷

    辛丑年六月十八  2021年7月27日  送僧归太白山 [唐]贾岛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 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 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后会不期日,相逢应信缘. 太白山:秦岭山脉的最高峰,在 ...

  • 图文教程:王蒙画石法解析

    关山月 龚一 素材摘录自<中国画名家技法解析丛书 经典山水画石法解析 王蒙 倪瓒>,萧海春绘,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节选网络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王蒙石 ...

  • 应可军 |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应可军 文化名人主要是指在文化生活中特别突出的人,对于人类的进步与人们文化境界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影响.流行名人主要是指那些在社 ...

  • 应可军 | 秋谨与宁海人

    秋谨与宁海人 文/应可军 高中毕业不久,进宁海乡镇企业红旗塑料厂搞新项目--中频炼钢,我负责炉前快速分析,在几秒钟要测出融化的钢水的成分,控制好钢水的碳硅磷硫等成分,当时我筹办的化验室也蛮成功.能适应 ...

  • 应可军 | ​抗战时期落户宁海的客籍联中(外一篇)

    抗战时期落户宁海的客籍联中 文/应可军 1941年4月19日,日寇发动"宁绍战役"宁波.绍兴.慈溪.余姚.慈.镇海等地相继陷落,六区前线军政机关及义民纷纷退处宁海.大中学校有的先后 ...

  • 应可军 | 林逋的宁海缘

    林逋的宁海缘 文/应可军 说起林逋,宁海人就会和四顾屏联系起来,某人考证,说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

  • 应可军 | 宁海照相史话

    宁海照相史话 文/应可军 我们这玩地方文献的群体,对老照片的喜爱是难以言表的,可惜存世的老照片实在太少了.老照片作为一个建筑.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特定影像记录,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就算发展到今天 ...

  • 应可军 | 周恩来与宁海

    周恩来与宁海 文/应可军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应可军 | 闲谈宁海染坊

    闲谈宁海染坊 文/应可军 "世界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创立.1977年5月18-2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