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多不代表演技高,这些哭戏告诉你,笑着哭才是神演技
演哭戏,不容易。
张艺谋主演《古今大战秦俑情》,有段生离死别的戏。巩俐饰演的角色为爱守身如玉,跳火明志。面对心爱之人自杀,蒙天放(张艺谋饰)应该伤心流泪。
已经拿过东京影帝的张艺谋,无论如何都哭不出来。
最终剧组为他涂风油精,这才让张艺谋泪眼汪汪。
张艺谋的尴尬,流量小花杨颖也经历过。
在某部主旋律电影中,杨颖与刘德华演对手戏。
剧情需要杨颖梨花带雨。
然而,杨颖哭不出来。
剧组用催泪棒协助杨颖落泪。
请允许我向杨颖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杨颖不会哭,都有奶吃。
言归正传,一个是东京影帝,一个是流量小花 ,他们哭不出来,也能让人明白,演哭戏,确实不容易。
因为不容易,总有明星认为,能哭出来就是演技好的象征。
在《七月与安生》中,沈月用眼泪上了热搜。
看到晶莹的泪水滑过沈月的脸庞,我就想笑。
对不起,不是我幸灾乐祸爱看人哭,而是沈月对安生有误解。让哭戏变成搞笑现场。
此时的安生面临的具体情境是,母亲去世前,她未能告别。来到后,已经阴阳相隔。
安生面对母亲的遗照,有遗憾有悲伤有无奈。
但是沈月的哭戏,流于表面,造作了。
大家想想看,安生错过与母亲的最后一面,她会充满遗憾,哭泣时应该是无力的,愧疚的。而她因为有叛逆要强的一面,又不会哭得死去活来。
沈月应该传达一种哀而不伤的情绪。
然而,她仰头落泪,非但没有传达这种愧疚的情绪,还有一种宁死不屈的风范。
这是哭戏用力过猛造成的后果。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并非流出眼泪就是演技好。
有时候,哭得不对会伤害人物形象。《绣春刀2》中的杨幂,就是成功的例子。
当年影片公映时,有人高赞或许是杨幂演技最好的一次。
就冲这眼力,我觉得这人更适合拜阿炳为师拉二胡。
杨幂的北斋先生很美,但不真实。
片中,张震饰演的锦衣卫捉拿北斋。
手无缚鸡之力的北斋,脸上被盖章,眼中泪光,柔弱中带伤。
惶恐无助惹人怜爱 ,正是杨幂传达出的情绪。
然而,这与北斋先生的形象南辕北辙。
大家仔细看看北斋先生的定位 ,自幼历经坎坷,大气凛然,敢于用画笔针砭时弊,从来不是“被解救的少女”。
对锦衣卫的暴力手段,北斋先生本应有一腔孤勇,威武不能屈。
然而,杨幂却让人感觉到,北斋缺少文人风骨,只是个会吟风弄墨的柔软女子。
这和杨幂对角色的误解有关。
影片在公映时,杨幂的宣发文案强调《绣春刀2》是部“真·纯爱电影”。
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式的宣传。
这么多年了,拥有大量资源,粉丝众多,杨幂依旧没能潜心研究角色,始终沉溺于程序化的表演套路中,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哭戏要贴近人物性格和具体情境,能够让人感受到这个角色的呼吸和血肉。
同样是哭戏,林黛玉的哭和史湘云的,焦大的和贾宝玉的,都不可能一样。
如果导演强悍,善于调解演员,也能贡献出一流哭戏。
《中国美人巩俐》一书中记载,巩俐在拍《霸王别姬》时,戏班有场戏,菊仙被段小楼打耳光,陈凯歌要求巩俐眼中含泪,带着笑容。
这场哭戏才叫高级。
为啥这样说?
我们看看菊仙面对的具体情境。
关班主打段小楼,菊仙疼在心里,爆料程蝶衣抽鸦片转移矛盾。
段小楼大怒 ,果断扇菊仙大耳刮子。
平庸的演员,直接哇地就哭了,然后说狠话,夫妻间结梁子。
但是,巩俐没有这样做。
她按照陈凯歌的安排,缓缓抬起头,双眼含泪看着段小楼,用手浮了下嘴巴,笑了。
这一笑,太厉害了。
观众本就看菊仙哭的心理预期,如果被猜到,冲击力就会被削弱。
结果她只是眼泛泪光,还笑了。
真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巩俐的表演给观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冲击力。这样的表演有力道,因为体现人物性格。
挨耳光没大哭,可见菊仙是个狠角色。
出身青楼,当过头牌,菊仙在职业生涯中面对的折辱比这个要强。性格好强,见多识广,所以,她镇得住段小楼的耳光。
菊仙一心一意爱着段小楼,然而这一巴掌让她醒悟到,这个男人并不如自己一样爱着她。
于是她笑了,带着嘲讽的意味。
这场哭戏还有妙用,菊仙的哭,还间接把程蝶衣给整哭了。
菊仙爆料, 段小楼打她,程蝶衣哭,这三点是环环相扣。
从表面上看,段小楼更关心程蝶衣,行为逻辑是“谁揭发我师弟抽大烟,我揍谁”。
仔细一琢磨,这才可见段小楼与菊仙的情分。
她是段小楼明媒正娶的媳妇,一个可以发脾气扇耳光,关系也不会破裂的另一半。
而程蝶衣和段小楼只是需要老师劝和的师兄弟。
真不是我过度解读。
大家看关班主让兄弟俩和解的时候,叫的是他们的小名“小石头小豆子”。
此时段小楼神色凝重,程蝶衣无语泪先流。
张国荣的泪水,也是高级的。
它有叙事功能,有相当丰富的解读空间。
我认为,程蝶衣已经意识到,和菊仙抢男人,他已经输了。
菊仙是段小楼打不散的媳妇,他是需要师傅调解才能和解的师弟。
换句话说,菊仙和段小楼拥有的是无限可能的将来,程蝶衣与段小楼只有不能更改的过去。
程蝶衣的泪水,充满了绝望。
我举《霸王别姬》的哭戏,也要申明一个观点,好的哭戏,不是拼泪流量。
它有天才的分寸感。
比如《李米的猜想》中的周迅,结尾处对着镜头强忍眼泪强颜欢笑的戏,把一个女孩子的倔强和悲伤,演绎地淋漓尽致 。
阿莫多瓦在《痛苦与荣耀》说过,好的哭戏不应该哭哭啼啼,对此我深表赞同。
克制住情绪,不要哭哭啼啼。你们演员会抓住任何借口撒眼泪,最好的演员不是那些撒眼泪的,而是那些使劲忍住眼泪的。
好演员,非常懂得处理好哭戏。
在《甜蜜蜜》中,张曼玉饰演的李翘面对豹哥的尸体,第一反应是莞尔一笑。
情人死掉,应该哭啊。
她却出其不意地笑了。
事实上这也是合理的行为。
李翘最怕老鼠,豹哥很皮,纹了一只老鼠。
这只老鼠让一个黑社会大哥顿时可爱起来了,能够让李翘往事难忘,想起过去的时光。
网上一直有传闻,说这是张曼玉笑场,陈可辛觉得不错就保留了,无心插柳柳成荫铸就的经典。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以讹传讹。
早在《甜蜜蜜》之前,张曼玉就凭借《阮玲玉》拿到柏林影后。对一个演技高超的专业演员来说,笑场的概率不高。
更能证明张曼玉不是笑场的证据是,陈可辛说过,这就是张曼玉的演出效果。
张曼玉拍第一次,陈可辛感觉太演了,重新拍七条。
对比一下,还是第一次最好。
这才保留了第一条。
有意思的是,这段被陈可辛认为还有些演的哭戏,依旧被网友捧为华人哭戏最佳。
哎,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写这篇帖子,就是想要反驳泪流量越大演技就越高的观点。
好的哭戏,靠质量,而非数量。
我们总是多么容易误解艺术啊。
《包法利夫人》里,福楼拜嘲讽包法利是个不懂欣赏钢琴曲的大老粗。
“至于钢琴,她的手指弹得越快,就越叫他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