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新石器时代多孔石刀制作与用途的探讨 | 宋康年

作者简介:

【文物考古】

新石器时代多孔石刀制作与用途的探讨

中国考古学会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副研究员 宋康年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区别的地方,就在于人类能够劳动,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正因为如此,人类就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只是依赖自然界的赐予,而人类却能够逐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並向自然界作斗争,进而向自然界去索取自已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实践证明;我们可以从旧石器时代说起,如人类祖先-----类人猿.就知道用石头互相打击而制成简单的石器猎取食物,后来又从打制石噐进步到磨光石器,由玉石磨制成玉饰品,同时又发明了用火与土焼成的陶器,人类就是这样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因而这时陶器的出现,便成为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断代重要标志之-,尽管这时陶器成为人们生活上主要用具,同时也不可否认这时石器对当时原始人们生活,农业,畜牧业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从许多遗址出土的石器得到证实。

新石器时代石器的种类甚多,作用各有不同。在这里笔者仅就薛家岗文化(即晥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诸遗址)所出土的石刀情况以及其特点,制作技术,用途等问题,试作-点初步探讨,妥否,以期抛砖引玉。(如图)

近年来,地处长江中下游之交的薛家岗文化(即皖西南地区诸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石刀较多,初步统计有;属于薛家岗文化的遗址有潜山薛家岗遗址,望江汪洋庙,枫林庵,戴家墩,黄家堰等遗址,宿松黄鳝咀遗址。,枞阳毛园神墩遗址,双塘等遗址,贵池七星墩遗址,安庆张四墩遗址等, 近年来它们分别出土有-,三,五,七,九,十一,+三孔石刀等(引自《文物研究》,<考古.>《安徽省文物志稿》,《安庆地区文物志稿》)(如图)从数量及形制,制作工艺等方面看,则在全国都属罕见的,-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另外从全国出土石刀的情况看,据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表明,黄河流域出土甚少,而大多均出土于长江流域,包括有湖北的屈家岭,江苏青莲岗,南京北阴阳营,浙江良诸,安徽凌家滩、望江黄家堰等遗址均出土过大量石刀。以上这些地区出土的石刀,其形制虽基本相似,但亦有所区别。薛家岗文化(皖西南地区诸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旳石刀,不仅数量多,同时其质地多为青灰砂岩,呈长方形,扁而薄,背稍短于刃,厚于刃,刃部较锋利,靠近背脊处横行钻孔,而且钻孔数目逐渐增多,鉆孔技术多双面钻孔,也有少数单面钻孔。(见附图)特别是像潜山薛家岗遗址出土的十三孔石刀和在钻孔周围还彩绘有花纹图案的石钺,十分奇特,精致美观,更为全国所罕见,至于石刀的制作和用途如何?-,有关石刀的钻孔为什么多为奇数排列?。笔者认为这並不是隨心所欲,隨意而为。应该说,追溯起来,也是有一定渊源的,正如有的同志认为可能是先民们在长期劳动的实践中领悟或掌握了“中”的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在钻孔时,视石刀的长短,在定孔数多寡时,都得先要选择一个中心点,那就是第一个钻孔,然后再由第一个孔的左右两侧按等距离来钻孔,那就自然形成了奇数,一,三,五,七,九----这种说法是有-定道理,笔者十分赞同。

另外,有关钻孔技术问题,那时虽然没有出现铜铁器,其孔又是怎么钻出来的?笔者初步推断很可能是用骨管,竹管或石管加水加砂从两面反复对钻而成,故石刀的孔径两面大,中间小,而且呈有螺旋形痕迹。另外也有单面钻,从一面钻孔,则呈一面大,一面小的现象。

二,说明先祖们知道用水和砂的物理作用。钻起孔来速度快。效果好。而且显得光滑、美观。

三,有关石刀的用途,对这个问题,目前考古界说法不一,有的说它是一种农业生产工具,是用绳索將穿孔绑扎在木棍上,便于使用;有的说是一种手工业工人做工的工具,或如今日砌撘房屋瓦工用的泥刀,故“砌”字,就是用石,土,刀组合而成,“砌” 即源于此。有的说它是一种纺织业织布时用来梳理的工具;有的说它是一种人们生活用具,用来切割食物用;有的说它是一种制陶工具,切削泥块,修整陶器;有的说它是一种礼仪性质的物品,或馈赠,或陪葬;有的说是一种表示等级性质的器物,钻孔越多就等级越高,就像古代鼎为重器、代表身价,九鼎为最高级别享用一样,当然原始社会不存在什么阶级,也不存在什么的等级,但或许表示拥有多和少的理念,也未可知;有的说刃部锋利可能是一种防身武器;还有的说它含有一种宗教信仰的因素等等、尽管众多说法不同。各有一定道理,究竟谁是谁非,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不管怎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从这些石刀有使用的痕迹,如果说它是单纯的明器,那是站不住脚的,总的可以归纳说它是一种生产工具,它与人们生活生产是有密切关係的,同时石刀的钻孔越多,绑在木棍上,使用起来更为牢固有力,充分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皖西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的高度发展的势态。笔者认为像这样精美的石器,确实弥足珍稀。通过它使我们可以想像到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风格的石刀,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石刀的出现,无论从其实用观,科学观,艺术观,意蕴观来说,有力地说明了五六千年前皖西南地区所出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曙光,它不仅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进一步研究人类发展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注:该文曾载于1996年<中国文物报>

雷 池 诗 社

LeiChi Poetry Association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总编

初畔池

责任编辑

子贤  欣悦  文成

特别申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