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技术型”吃货,顺便了解下餐桌上的语言学

英语学习笔记

读原汁原味的书刊,学立刻就能用的英文

前几天在上海做了个面基小活动,见到了许多新老朋友。这些人中有老师、律师,有房地产、投资、理财、运营从业者,也有难以定位的“斜杠青年”。比如人美有才华的馨馨。她在机构里教英语,同时也做留学和翻译有关的工作,刚见面她送了本她和朋友合著的新书——竟然是本讲吃的书。

面基结束回到旅店已是凌晨,不过我还是津津有味地读了几十页,在回京的高铁上读完了。

《技术型吃货》

这书我看了下,网上还没有开卖,如果你对科学饮食有兴趣,推荐先关注它的同名公号“技术型吃货”。

技术型吃货,如它的英文iFoodGeek所示,是吃货届的“极客”。食品领域向来是谣言、虚假广告和伪科学的重灾区,真正的吃货,要懂点技术才能吃得自由。这本书从普及食品工程学知识出发,帮助我们获得吃得自由、吃得健康的能力。

好的文字和美食一样,除了色香味之外还要真诚:对自己所写的事物充满真挚热爱,对读者以诚相待。我认为这本书就很真诚,除了阅读的乐趣外,读完这本书,我主要有3大收获。

1. 涨知识。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味觉的本质是“人体检测出溶于水的物质分子,并产生特定的感觉”,5种基本味觉是酸甜苦咸和鲜,辣并不在其中。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胶原蛋白,糯米为什么那么黏,白糖和红糖是怎么做出来的。第一次知道原来顶级牛排制作中还需要“熟成”。

喝果汁和吃水果不一样,长期多喝果汁对身体并不利。在购买果汁时也要多长个心眼儿。果汁、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果味饮料、果汁型碳酸饮料...并不是一回事。我们购买之前一定要看一下配料表,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以为有“果汁”两个字就是健康的饮品。

2. 提升认知,不上当不恐慌。

有些“纯天然”其实并不健康,从食品安全上说,工业食品比自制食品其实更安全。致癌食品和防腐剂其实没有我们想得那样可怕。常吃泡面也无需担心吃泡面后好几天都不消化,若是吃泡面时配些蔬菜、肉类、鸡蛋等,泡面也会变得营养美味。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强调的一个观点: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搭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吃的每顿饭,肯定都是好几种不同食材的搭配,不能只吃一种食物。事实上,我们只要保证不同食材经过搭配之后符合健康膳食的标准,那么就可以放心吃了。”

3. 顺便学点英语。

高效阅读的10个习惯中,我提到过我的阅读习惯之一:读中文的时候想想它的英文可以怎么说。例如读到“熟成”的时候我查了下英文原来就是Beef aging;读到《牛奶、奶油、黄油、奶酪,傻傻分不清?》的时候,我脑袋里立刻出现两个问题,1)它们分别是怎么做成的?2)它们对应的英文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这很简单啊,依次是milk, cream, butter, cheese,有什么难的?那“打发过的奶油” “酪浆” “炼乳”是什么,英文怎么表达?动手查一查就会顺便收获whey(乳清), lactose(乳糖), enzyme(酶)等词儿。

巧克力上的白霜英文原来叫bloom!像是巧克力会花一样。

《餐桌上的语言学家》

聊完了《技术型吃货》,再介绍给你一位《餐桌上的语言学家》(The Language of Food: A Linguist Reads the Menu)。这位叫Dan Jurafsky的斯坦福语言学教授爱美食,更爱菜单;爱etymology,更爱EATymology。他通过算法和语料库来分析和美食菜单中的语言,并且结合经济学工具,指出美食、语言和经济的关系。

我先是在无印良品的书店买了这本书的中文版,然后又找到英文原版的电子版读。

下面是我印象最深的3个清奇知识点。

1. 高级餐厅的菜单有什么特点?

他发现高级餐厅偏爱的词藻,为了显得有逼格,常常使用长词,比如traditionally, specifications, overflowing, exquisitely...

廉价餐馆相比来说喜欢用短词,例如decaf(无咖啡因),sides(配菜);而高级餐馆可能会对应的使用decaffeinated, accompaniments。我们甚至可以根据菜单词长来判断菜品价格: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词儿越长,价格越贵。

Freakonomics中作者提到,房屋中介广告中如果出现正向的、模糊的词汇,房价一般会偏低,例如fantastic, charming;而高价的房子一般都会用granite(花岗岩),maple(枫树)这样具体的词来描述。

在餐饮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一般用delicious, tasty, wonderful, sublime这些正向的、语意模糊的词时,价格都较低;而用zesty,rich,crispy这些诱人词汇的餐厅,菜的价格一般会贵一些。

2. 番茄酱的英文为什么是ketchup?

番茄酱其实原本是以前福建南部方言和台语中的“鱼露”(顺便说,“茶”的英文tea其实是来自福建话)。或许是16世纪之际,福建商人和水兵们爱上了鱼露,并把它们称为ke-tchup,是“腌鱼汁”的意思。福建人带着ke-tchup、酱油和发酵的米酒前往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ke-tchup这个名字慢慢被叫开了,许多英国水手会买来配面包吃。

有些英国商人发现了商机,把鱼露带回家贩卖。由于进口鱼露成本较高,英国开始出现“仿制版鱼露”。仿制版鱼露经过不断改良和迭代,在19世界加入了番茄,最终就成了现在的番茄酱。

ketchup的拼写也有变化。一开始有ke-tchup、catsup、catchup、katchup等,后来英国人偏向ketchup,美国人偏向catsup,后来逐渐都演变成了ketchup。

3. 为什么toast是“吐司”,也是“祝酒”?

toast来自拉丁语tostare(火烤),本意是“火烤的面包”。17世纪以前,饮用葡萄酒或艾尔酒时,酒里通常会放一片面包。后来这种饮酒习惯逐渐没落,新型的喝法是用全桌共同举杯的方式祝他人身体健康。

这时一般都是为了祝贺某位女性的健康,而那位熟人喜爱的女性就成了祝福的对象,即toast。英语中现在也有someone is the toast of a place的表达,表示“深受敬爱的人”。据说这是因为女性的出现为宴会增添了乐趣,如同调味的面包能使葡萄酒更加美味一样。

无论是《技术型吃货》还是《餐桌上的语言学家》,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好奇、较真和有趣,这种态度和敏锐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来,举起你的酒杯或矿泉水瓶,为这两本书干一杯吧。一起懂得多点儿,吃得好点儿。

你可能还想读:

· 从食物有关的英文谈起

· 人生无处不修行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