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叫暂住别处
文/图:七月娃娃
(1)
大学毕业后我在城市里寻找出租屋,跟很多人一样,过着蚁族的生活。
那时候还没有找到工作,身上的零花钱是父母给的,偶尔也会有一点兼职的收入,应付房租还是有点吃力,所以常常选择城中村的平房又或者闹市区里别人住家间隔出来的小屋。不过,我很喜欢那段流离失所的日子,若是没有过过那样一段生活,我根本就体会不到生活的不易。
(2)
因为工作不安定,所以租房子也会跟着工作而变动。
我特别喜欢能走路去上班的感觉,那种轻松自在,胜过一切金屋银屋。后来回忆起那段时光,心里多了一些留恋。自从买了房子之后,生活的范围几乎就固定在200米以内,不能说这种安定的生活不好,只是少了冒险和探究之后生活开始变得枯燥无味。有时候,办事会经过以前租住过的地方,看着阳台上的三角梅开了,想起邻居一只过来串门的可爱的猫咪,只是不知道它现在是否还在。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曾经住过的城中村自建房,已经被拆得面目全非,走在焕然一新的道路上,心中会兀自生出一份怅然来。
(3)
后来我爱上了旅行,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几次外出。
我像很多人羡慕的样子那样,拖着行李箱,从这架飞机下来,又奔赴下一趟。频繁的变换目的地确实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也累计了很多经验。在这来回的奔波中,我突然会想起以前住出租屋的日子,那时候很年轻,对所有新鲜事物都趋之若鹜,房子周围的小吃摊基本上每个晚上会光顾,哪家的生滚粥好吃,哪家的炒花甲入味,都了如指掌。在中大北门住的那会,楼上还住了一组乐队的同学,后来我加入了他们的演唱,也曾经在珠江边上唱过几首流行歌曲。
(4)
或许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安分的生活,辞职,然后行走。
有一段时间为了写越南的书,前后去了六次越南(现在不止了),旅途中花的精力和费用远远超过预期,我也反思过自己,值得这样做吗?后来我看了一些书,比如提到湘西,我们会想到沈从文,提到绍兴,我们想到鲁迅,提到张爱玲,我们想到旧时的上海滩……他们都不是旅行去到了那些地方,而是真真实实在那里生活过,所以笔下的文字才充满了生命力。由此,心里也就释然了。
(5)
也许我们终究有一天要离开故乡,去到别处落脚,也许我向往的旅行,并不是不断变换着去的地方,以数量来衡量质量,而是找到一个跟自己气质相符的地方,住下来。
这种住下来的感觉,无异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有符合你审美观的特质。比如之前提到越南,有人觉得它乱脏,但我却喜欢它的杂乱无章背后的生动真实。
(6)
唯有喜欢,才能让人的信念持之以恒。
也许现在那里已经不是我当初看到的模样,然而那一年我曾经花时间在那里生活过,跟当地人一样每到夜晚出没在大街上,跟三五好友携一瓶西贡啤酒或一杯滴漏咖啡,再加一碟香的炒瓜子,坐在矮凳上度过每一个夜晚。然而我的第一次中暑也献给了越南,那种头重脚轻在会安街道上飘走的回忆,没齿难忘,若非在一个地方不住下来与它日夜厮守,何来这样的刻骨铭心。
辞职之后我的生活更加自由,想要偶尔暂住别处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旅行的时候去的一些地方,三五天走马观花就离开了,这样体验对于健忘的我来说太浪费,上天赐予我与一个陌生之地狭路相逢的机会,而我终是过客。
(7)
有一个朋友,他在浙江的一个山里开了一家客栈,每年都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在山里,作为一家大型旅游媒体的编辑,他免不了全世界到处飞,然而心安之处才是家,提到自己在山中的生活,每天听虫鸣,看云雾,跟很少的知心人来往,仿如神仙,这才是他自豪之处,而那些所谓的曾经到过多少多少个国家,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我想,既然生活自由没有牵绊,何不尝试这样的生活。
寻一处安谧之地,暂时过一段跟当地人一样的日子,也许没有霓虹闪烁,没有壮阔的风景,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捧和虚荣,只有清茶淡饭,有乡亲邻里,有半亩良田,过半个月也好,过半年也罢,这个地方或许不用太远,又或许只是回了一趟故乡。
(8)
说这样太理想,但是不然。
试着想一下,是不是大多时候你不愿意腾出时间来放空自己,因为你宁愿把年假用在奔波劳累的欧洲几国游,也不愿意花这些时间看一本好书,学一门技艺,好好跟家人相处一阵子。
我们都在尽力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却未曾想过,平常才是生活的全部。
(9)
也有年轻朋友会说,你是老了,生活没有激情了。
有一天,当我们像谈起自己居住的城市那样谈起这个地方,说起我在那里住过而不是我去过那里,心中是不是多了一种更深沉的理所当然的热爱呢?
本文节选自七月娃娃的新书《生活,总会给你答案》,当当网等有售,如需作者签字版,请留言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