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轶事——家的书房

照片来自网络
图书馆可以说是我家里的特号书房,是我最喜爱,最常去光临的地方。所有的图书馆阅览室都高大、宽敞、整洁、明亮、安静,所有的书籍都诱人地摆在书柜上,无声无息。我打开哪一本,哪一本就像我敞开一个世界,我读任何一本,任何一本的文字就会涌向我的心田,滋润我、抚慰我。我的思绪随着作者的思绪掀起波澜,我的心灵因作者展示的一个又一个的人生而悲喜交加,有时我读着别人的作品时突然触动了自己的写作灵感,于是就动笔写上一两篇千字文,几年来也有若干文章发表在各大报纸上。图书馆帮了我的大忙,她为我提供了安静的读书自学环境,她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自考前复习的日子。如今经过六年的图书馆生涯,我已如愿以偿的取得了文科语言大专文凭。说起图书馆我真是一往情深,那里的环境、那里的书、那里的人、那里的事,说起来如数家珍就像唠家常。
作者拍照于2019年夏
一、国子监首都图书馆
前几年,我常去的是位于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1999年闭馆后新馆迁到十里河就不常去了)我喜欢这里,宏伟的建筑、优雅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这儿曾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也称“太学”。现在的阅览室是过去传经授业的主要场所。我在这里读书学习,夏可以避暑、冬可以驱寒,在嘈杂的城市噪音中寻得一份宁静的心情。看书看累了,就在院子里走一走,看看苍天古树碧绿青草鲜亮花朵,欣赏一下辟雍大殿周围圆池碧水中悠然自得的游来游去的金鱼,歇歇脑子,活动活动腰身,就像在自家院子里一样闲庭信步一任自己。

作者拍照于2019年夏

周末、节假日,只要开馆,我便长在那里,成为那里的一道风景。这里的阅览室兼自习室设在国子监内的彝伦堂,几十张漆成灰色的大长方桌子,百十把套着灰色椅套的椅子,书架也总有二、三十排吧,西面还有一面墙上了锁的书柜,码着满满的图书。这里可容纳百十人读书自习,人虽多,但基本上是安静的,服务台办理着借书还书、出入阅览室的手续,偶有话语,声音也是压的极低的。这里我最喜欢坐的座位是靠北墙从书架起数第二张桌子的位置,那儿挨着暖气,冬天我把带的茶水杯子温在上面,带的火烧也放在上面,中午吃不凉不热正合适。那上面正好有一个摇头壁扇,夏天也很凉快,坐习惯了,每次首选就是那个位置,但要去的早些,一开门在服务台交上一元钱,把证件压在那儿,便能坐在那个位置了。这里的读书人,常去的就混得脸熟,只是不说话。从他们手里拿的书,我便知道他们像我一样是参加自学考试的,成人高考的。这里头有在校生、在职人员、退休老人,大概还有自由撰稿人吧,总之,他们不是读就是写,每个人都在自己个人的世界里徜徉,如入无人之境。
到这里来读书的人多数是独来独往的,少数是结伴的。二十上下的学生最喜欢成群结伙,我最害怕他们坐在我的附近。他们总是习惯占上一张桌子,或二张桌子,桌上摆放许多的书、笔记本、演算题,还有雪碧、可乐,带亮纸包装的各式零食,时不时地从亮纸包里取食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他们的耳朵上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看书,年青人碰在一起不免说笑,时不时还动动手脚打闹起来,一次有一桌竟嗑着瓜子玩起纸牌,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立即被劝阻。还有那一对对的小恋人,我也是最害怕他们坐在我的对面啦,老老实实看书倒也作罢,最怕他们小声呢喃,在你耳边聒噪,又兼猛一抬头看到二小无限亲昵之状,无以适从。如遇以上情况,我就不得不舍了我的宝座,另寻它座了。
来这里读书的人除了同学关系,同学加恋人关系,还有师生关系,母子母女(父子的倒不多见)、老年夫妇,像我这个年龄的中年夫妇,我好像没见过。老年人在图书馆坐一整天是坚持不下来的,而那些母子母女像我一样到这儿居然过起日子来了,水,吃食,面巾纸,手纸,一大兜子,通常是大人读书,孩子做作业,我怀疑他们跟我一样,家里没地儿,到这里来就清静来了。
图书馆本该都是读书人,但也是什么人都有的。服务台那边有时也会因借书还书的事发生争执。一天天阴着,大家都在安静地看书,只是服务台那边的争吵声越来越大,最后引起众怒,有人站起来大喊:“出去说去!”于是迎来了众人的一致呼声:“出去说去!”,馆员就带着那个红头涨脸的年青人走出了大门。这里时常出现一个怪异的中年人,一年四季穿着中式衣服,他来这里是真正的读书,而不是看书,每次一定要读出声来,隔很远都能听见他嗡嗡的读书声。有一次好奇心使我走过去看看他到底在读什么书,原来都是大厚本的英文书,他总是不由自主地读一会儿就站起来,自言自语地在阅览室里走来走去,或是失声笑起来,他反复这样做,有时就干脆走出阅览室,站在大殿的平台上自言自语的大笑,我也走近去听一听,原来他在与人辩论政治问题、国际问题,但他前面却没有人跟他搭话。有时他闹得太凶,其他读书人就不得不跟着大笑起来,工作人员便来劝他坐下安静些,但工作人员为什么还放这样的人进来看书呢?我就不得而知了。一次,我看他在街上蹬着一辆崭新且豪华讲究的三轮车,他做车夫吗?穿中式衣服倒也适合,但学外语是怎么回事,政治辩论是怎么回事,精神正常否,就不得而知了。
1999年国子监首都图书馆闭馆,新馆迁到三环路上的十里河,离家远了,2000年新馆开馆我去了一次,后来就一直没怎么去过。
图片来自网络。书签
作者拍照于2019年夏
二、东城交道口图书馆
自从1999年国子监首都图书馆闭馆以后,我常去的图书馆就是位于交道口的东城图书馆啦,那儿离家也不远。图书馆是于1996年建成的,地面走廊墙壁房间桌椅一应设施都还很新,尤其喜欢这里的纯木制桌椅。交二十元钱办一张卡,就可以在这里借书了。外借处在二层,综合阅览室、自习室在三层、报刊阅览室在四层、五层还有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我一般都在三层的综合阅览室看书,阅览室南侧一水儿的大玻璃采光特好,天冷的时候临窗而坐,浑身被太阳晒的暖洋洋的,可享受古人说的暴背之乐。这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读书人可以全力读书,将冷暖置之度外了。中午饿了,可以到附近的粮油店去买包子吃,8角钱一个,1.6元就吃饱了。看书看累了,可以在楼里的走廊里走一走,看看各种培训的通知,看看世界传世藏画展板,或是扶着围栏看那从楼顶一贯到底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的壁画,孔子、老子、道子、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一个个的看过去。二层还有一个大阳台,大阳台外接一段弧线形的室外楼梯,每次上楼下楼我都要从此经过,以便更多地享受一下那别墅般的奢华。在阳台观景,透透空气,是别有情趣的。

作者拍照于2019年夏

这里比国子监的首图秩序要好得多,一般人都比较自觉,在室内喝水,但吃东西时一定要跑到室外,偶尔有人大声喧哗、打闹也有人管。阅览室严禁将自己的书带进去自习,自习也可以要交2元钱去自习室。但我在自考那一阵一定得将复习书带进去,要自习,又要省钱,于是每次进去的时候书就别在衣服里,然后拎着塑料袋进去,然后再到书架找一本书盖在复习书上,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复习。两年来我一直这么做直到考完自考的后四门科目,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做好像所有人都这么做,2元钱基本可以解决中午饭了。只有老人很固执地与规章制度直接做对。一次一个老头提着包就住里走,工作人员一个劲地喊他:这里不准将包带进去,他还往里走,坏了,他耳朵聋,工作人员只好追过去,面对面地跟他说,不准将包带进去,老人脾气很倔,坚决不肯把包拿出去存上,与工作人员大声争执起来,大家都不耐烦了,有人说算了,一个老人别太叫真啦。

作者拍照于2019年夏
真正来读书的人,大家习性都差不多,看书看累了,困了很有可能就扒在桌上睡一会儿,但有一位不但睡还打上呼噜啦,这位肥壮的汉子还经常来,经常是鼾声大作,被工作人员叫醒,鼾声一起就知道他来读书了。来此看书的人,一怕周围有人嘁嘁喳喳地说话,二怕有人不断地咳嗽,或是擤鼻涕。有一个中年男人不知是不是肺不好,还是气管不好,还是嗓子不好,总之他的方脸总是红红的,坐在那儿每隔三五分钟就咳一下,咳又咳不痛快,嗓子眼里似乎不上不下的有一口痰,让人觉得又吵又憋。一次,我看着看着书这位竟坐在了我对面咳,我实在忍受不了啦,只能中途退场。还有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的咳十分吓人,他好像是用肺咳,声音听起来好像在幽谷里发出的回声,咚咚的,他一入座周围的人能躲开的都躲开了,只有一个跟我一般大的中年妇女紧挨着他坐着,始终不离开,我开始感到很奇怪,难道她不怕咳,后来我发现她总是与老人一起来,一起走,替他拿着衣服和水,我想他们大概是父女俩儿吧。我总觉得有病的人最好不要到图书馆来,因为这里是公共场所呀。
去的时间长了,我发现这里的人也是各式各样的。总能看见一个20多岁的女孩儿梳着长发,坐在靠书架的那张桌子前,读那种粉红封面、大字、大页边的港台言情小说,如果坐在她对面偶尔一抬头,你会发现她正抿着嘴笑呢,或是低着头用面巾纸擦眼泪呢,这书那么有趣?那么感人?但我从来不翻看这类书。还有一个中年女人,漆黑的短发,穿着十分整洁,但十分士气,像乡村女教师,她一来桌上准摆着的是有关股票的书,她也读也抄录着什么。还有一个女子,有着苗条的身段,但怎么看怎么觉得那是中年女人的干瘪,再看她脸上的皱纹,我就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了,但她仍穿着10公分高的细高跟鞋,长裙过膝,长发齐腰,翩翩地走到书架取书,身上飘着一股香水味。有人读书,还有人在这里作画呢,一个女孩儿每次来,便照着花卉书画花。一个穿着非常过时的旧风衣的中年男人每次来了,都要在桌子上摊一大堆东西,窗台也占上了,画夹子、墨水瓶、纸张,我发现他用左手握一支笔写字,右手握一只笔画画儿,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图书馆也是教条,不准带自习书,但是来这里的人也没少偷着带书,这不,还有把其它东西都带进来的呢。)
总之,总能看到一些稍微怪异的人,大概别人看我也很怪吧,这个时候,照我这个年龄的女人应该出现在菜市场里、厨房里、或是在厕所里卖劲地涮着马桶。难道我不是这里的一道风景吗?有时我站起身来,环顾四周,发现满眼是二十啷当岁儿的年青人,我在与比我孩子大不了几岁的年青人同桌,虽然他们个个绷着脸看书与我不说不笑,但他们青春的气息却是扑面而来,这里永远有看不完的书,这里永远有年青的面孔,伴着阳光和宁静,我可以忘却许多,而得到许多。
别看大阅览室有七、八十人读书,除个别情况却也是极为安静的,有时我一早开门就进去,我是头一号,到那里选上两本书就坐下来读起来,读的投入,如入无人之境,若有响动惊动了我,抬起头来寻觅,却见不声不响不知啥时已是满屋子人了,方才醒过闷儿来,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我体会图书馆的安静有两点:一点是指没有噪音,一点是指不受他人打扰。
喜欢到这里读书的书腻子,有空儿就会坐在这里读书,时间长了怎能不面熟,但大家彼此都保持着距离视若路人,谁跟谁也不打招呼,谁也不和谁笑一下,馆员也是如此,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你去了,把阅览卡住桌子上一放,人家也不语言把卡号输进电脑,然后递给你一个座位号卡,谁也不用跟谁说一句话,捧一本书你就读去吧,直到走还是无声无息的。有时我觉得我在这儿一整天里,大概只在中午买包子时对卖包子的人说了两句话:一个韭菜的,一个白菜的。其余什么话都没说,话多伤神,在这里我最是可以养神的了。只有遇上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馆员在班上时,我要多说一句话,因为我来时,她笑着对我说:你好!我当然要回敬:你好!走时,她又会说上一句:欢迎下次再来,因而我就笑笑给予回应。但更多的话是没有的,这就叫我感到很省事、很安全。我由此觉得这处我与众人共享的大书房,还很有私密性呢,只要你不违背这里的规定,你是绝不会受到打扰的。
我对图书馆独有情钟,因为,风啊、雨啊、冷啊、嘈杂啦、烦恼啦,总能被拒之门外,坐在里面读书学习写字、思索犯呆小睡,竟也似在家里一般自由,坐在里面,一统天下,我就是我,我就是活神仙,爽极、酷毙、帅呆。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一年夏天,我看书看累了,就顺着阳台外的楼梯走下去,到附近食品店买了一盒冰激凌,我站在阳台上,一边吃着冰激凌,一边看着楼下的风景,那几个穿着蓝背心的看车人正在楼下忙和着,那个瘦小干巴的老头正在指挥着一辆车倒进车位,那个跛脚的胖女人,正一拐一拐地走过去为一个存车的女孩搬车腾地方,我目光散淡,大脑放空,忽听有人叫我“嫂子”我猛一回头,旁边正站着孩子的姑夫,我立马不好意思起来。他说他来这里为同事还书,我说我到楼上翻翻报纸,一脸窘态。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不在家守着丈夫孩子,大中午的站在这里吃冰激凌,是很让人奇怪的,还好,来这里读书的人几年了一直没出现过我相熟的邻居同事同学朋友,如果相遇会是多么的不自在。
今年,我把年假放到了“十一”过后歇,因为我要忙着自考最后一门《法律》考试的复习,这是一个下午,我正在聚精会神地默背那些整理好的复习题,突然一个人拍了我的肩膀一下,我吓了一跳,抬眼一看,原来是我那口子站在身边,他从来不爱看书,怎么会跑到这里,他拉着我往外走,说是有事,我以为是家里有什么事了,就跟他急急地往外走。到了外边,他抹着脸上的汗急急火火地说:你单位来电话叫你晚上5点去一趟,说是晚上在“天外天”有个聚会,叫你务必参加。我悬着的心放下了,因为没有手机,爱人只能亲自跑到这里告诉我。不管什么原因丈夫能来这里,我心里挺高兴的,就像我耐着性子跟他看一集电视剧时他很高兴的样子,各有所好,不能强求,但能相知就很不错了。自此,我跟爱人谈起图书馆的事儿就更加起劲了,因为起码他是一个知情人了。
实在不好意思,别人周末,好比歇了一个过年假,上班后都是说我们一家子上哪哪儿去玩过了,上哪哪儿吃了一顿,或是慵懒地说,我,哪儿也没去,在家睡觉来着。买菜、做饭,洗衣服、看电视,这才是过日子人家的景象,我四十好几了,拖家带口的中年妇女,楞对别人讲,我去图书馆了,一整天,一整天呆在那里,复习考试看书,别人一定笑我是另类,因此,我的在图书馆大书房里的乐趣只能独享,而最好不要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连我的母亲我也是这样对待,周末,陪着父母吃顿午饭,就急着要走,母亲说:回家啊,我说:嗯。其实我骑上车又奔图书馆了。鼓楼到交道口没多远。去图书馆打发我上班之外的光阴这大概是我的私生活吧。
一年到头,几乎所有的假日,我都泡在图书馆里,那怕过节,只要它开馆,我一定就会坐在那里。我估摸这里的工作人员以及常来此看书的人对我已经非常熟悉了吧,他们不会对我有各种猜忌:单身、离异、丁克,闲得无聊,实在没事做了吧?
一个夏日的周末,清早起来雨还在下着,我趟在床上看了会儿书,起来吃了点东西,就准备开溜,这么大的雨到哪里去呢,当然是到图书馆去了,到我那遮风避雨的大书房去,我穿上一双旧凉鞋,换上短裤短衫,背上包,包里放一身衣服,打着伞就出发了,我选择步行去图书馆,图书馆距家有五站地,走起来也得40分钟,但我觉得大雨中行走一定别有一番情趣,别有一番滋味,给呆板的生活来一点小小的刺激吧。雨很大,路上有的地方洼,雨水聚集起来也能漫过脚面,我穿着凉鞋,脚底下不免灌进沙子,每逢遇到这样的小水坑,我就进去涮一下脚。雨点将我的雨伞打的咚咚作响,在伞的四周形成一个圆瀑布,我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雨中嬉戏。街上当然行人稀少,这样的大雨谁不呆在家里呢,我走在我熟悉的这个街道上,往前奔着,别人一定认为我正在往家走呢,然而恰恰相反我这是往外走呢。到了图书馆我到洗手间把脚一冲,脸一擦,头一梳,再换上干燥的衣服,走进阅览室,谁会知道我这段浪漫十足的旅行呢。屋里只坐着仨俩个读者,加上两个工作人员不过五个人,静谧而温馨,我心里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美妙。
图片来自网络。书签
作者拍照于2019年秋
三、紫竹院边上的国家图书馆
2000年前后,我还时不时地去位于西三环路上的国家图书馆,是报纸的报道吸引我到那里去的。这里最大的优点是周一不休息,晚上除了周六周日九点才闭馆,我看中的就是这一点,因而我也在这儿办了一张阅览卡。办卡很方便,拿上身份证,填张表,交上五元钱,往电子眼前一站,你的形象就扫进了电脑里。进阅览室将卡在一个装置上划一下,电脑屏上就显示了卡上所有的内容,验过之后,你就可以进去看书了。国家图书馆很大,设施也很先进,一进门上了正面一层楼梯,两边环绕着各十七八台电脑,供阅读者查询书目之用,如你想看一些馆藏书,只需填一个明细单子交与服务台,一会儿你要的那本书就顺着滑道里呈现在你的眼前。

作者拍照于2019年秋

我常去的是六层的阅览室,阅览室怎么也能容纳一百五六十口子吧,书架足有几十排,地上铺了红色的化纤地毯,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并排放着三张大桌子,每张桌子放四把椅子,一排就能坐12
个人,椅子是半圆形的靠背,正好卡在腰际,宽大而舒适。阔大的玻璃窗采光很好,原谅我到哪里都要夸耀一下我喜爱的图书馆的宽敞明亮与安静。累了可以在楼道 的走廊里走一走,脚下铺的是红砖地,保洁人员不停地清扫擦拭,周围环境干净极了,我像一个女主人在自己的家里,不忍心将屋子里弄脏,那怕是一点点。站在四层,目光可以一贯到底,中央大厅的室内花园叫人联想到图画般的美丽,这里的读书人在绿色植物的环绕下,坐在白色的长凳上,或看书、或轻语,真是美到分不清自己是在画里还是在画外。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走到大厅去休息,也可以走到楼外散散步,南边隔着小河向对岸紫竹院公园望一望,小桥流水纤竹也是别有一番景象的。

作者拍照于2019年秋

中午可以到一层东侧的餐厅就餐,餐厅可容纳一百五六十口人就餐,有各种菜盖饭、包子、汤,花上三、五元就可以吃饱,托着不锈钢托盘,坐在小白桌子上就餐,还可以再花上一块钱买上一杯袋装咖啡,无限续杯,悠然自得地在那吃着喝着。看着满眼的年青人似乎有一种在大学校园食堂里就餐的感觉。餐厅里还悬挂着电视,午间吃饭还可以看看北京新闻节目,恍惚又似在家里一般。这里的人虽多,但大家都是读书人,看进书去每人都是一人一世界,谁也不打扰谁,即使你总在一个时间一个位置就读,彼此面熟了也不打紧,因为谁也不打算跟谁说话,谁也不打算认识谁,因此,我在这里读书写字倒好像是在一个人的书房里。
吃了饭,若是还想到外面去走走,那就去旁边紫竹院的筠石苑吧,一码江南园林小景儿,这里山环水抱,清静幽雅,绿植密布,亭廊轻巧,是一处主要以欣赏松竹石为风景的园中苑。刚才是在书海里遨游,现在是在幻境里漫步。
作者拍照于2005年夏
那时候孩子已经大了十五六岁了,许多事我也插不上手了,周末有时我就很晚才回家,夏天晚傍晌儿天已经凉快了许多,我串小街超近道骑车回家,途中还要经过一个铁道口,有时候火车来了,就推着车在道边等着,火车轰隆隆地开过去了,然后再飞身骑上自己破旧的自行车(因为丢过N多辆车),一路上,一边骑车,一边反刍着白天看过的书,不时会有各种奇思妙想从脑子里冒出来,几乎一个小时的骑程却也是不知不觉就到家了。
写于2001年12月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公众号内容简介
北京人的生活回忆,校园生活回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学情,朋友情,邻里情、家人亲情,各类生活趣事。长年征集老照片。
(0)

相关推荐

  • 读书人的仪式感 每日必读书,...

    读书人的仪式感 每日必读书,每月必购书!书,越读越多:书,也越积越多--里间书房已装不下多余的书籍.于是,突发奇想,把阳台截出一段来,改装成一个小书房. 历经半月,终于改造成形,于是,美其名曰&quo ...

  • 不逝的记忆 ——我和华州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不逝的记忆   --和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作者 霞光 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城,如果选一个建筑作为生命记忆.一定且只会选择图书馆--这个精神的栖居地. 青年时代图书馆 ...

  • 校园文化要有“文”还要能“化”

    校园文化要有"文"还要能"化" (此文作为乡村学校办学经验分享专栏文章发表于<中国民族教育>,感谢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民族教育>赵小雅总 ...

  • 藏书的艺术:14-16世纪的欧洲私人图书馆

    私人图书馆陈设 针对中世纪私人图书馆所使用的家具,我发现的最早一条信息留存在一簿残缺的账本中. 账本中记录着1367-1368年间,罗浮宫某塔楼为容纳法王查理五世的藏书所需的陈设花费.曾被放置在西岱岛 ...

  • 走在阅读推广路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能便捷地从网络获取信息,书本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变得难能可贵. 然而,读书的意义不只在于获取信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一直在积极 ...

  • 春节开放通知

    东台市图书馆春节开放通知 属你最牛 尊敬的各位读者: 为满足春节期间广大读者的节日文化需求,东台市图书馆.东亭书房以及24小时自助书吧2021年春节期间的开放时间调整如下: 部门 日期 开放时间 成人 ...

  • 股市投资的真相 一到放假,路就不够宽、景区就不够大。考虑到五一假期出游的人太多,所以选择在图书馆和家...

    一到放假,路就不够宽.景区就不够大.考虑到五一假期出游的人太多,所以选择在图书馆和家里看书. 昨天看了一本有名操盘手出的书籍,虽然字里行间对怎么"操作"股票没有写的很详细,但弦外之 ...

  • 130平北欧风之家,书房和客厅进行打通,实用又漂亮

    为什么现在人们在装修的时候都会选择一种风格来进行装修我们入住的房屋呢?因为不同的风格代表着主人的喜好,虽然说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效果,但是大众比较喜欢的风格,肯定有它的优势,就比如北欧风,是大部分人 ...

  • 三家城市书房开业后,沈阳在今年将再建5个智慧书房!

    近年来,各地建设形式多样的个性化读书类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比如广东的"粤书吧".北京的"梦想书坊""文化小院".苏州的"四时书房&q ...

  • 0165 #理想的家#之书房:我的独处时光

    有房子不等于有家,但是理想的家一定离不开符合自己想象的房子的样子,除了#畅聊维生素#.#教程#.#读书笔记#等板块,今天也开始启动另外一个板块#理想的家#,今天就先看看自己理想的家里书房应该是什么样子 ...

  • 凰家尚书房|卧室风水有这么多讲究?看完赶紧回家改

    凰家 尚书房 第二期 各位网友朋友们好,我们的老朋友王洪年老师,在本周的<凰家尚书房>和大家又见面了.这期王老师将讨论卧室风水的各个方面. 一 每一个人一生当中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卧室度过, ...

  • 家有书房,静以修身。

    戴望舒说:"要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前明月枕边书". 闲暇光阴,安谧静好.无论是细雨霏霏的白日,还是有朗照的月夜,一本书册在手,一卷古意在眼,一行诗意在心,一页页一章章,展舒有序的 ...

  • 银海区首个智慧书房建成开放!与广西6城8家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智 慧 书 房 你 打 卡 了 吗 ? 近日 疍家小镇智慧书房建成并对外开放 这是银海区首个智慧书房 标志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取得阶段性突破 这也是北海的第7个智慧书房 疍家小镇智慧书房. 来 ...

  • 50款超有创意的私家书房设计,让你家比图书馆还霸气

    古语云,开卷有益 只有读书 才不会造成精神的疲软 才不会令我们 丧失思考社会和人生的能力 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一定爱书 如何更好地营造读书空间 这篇文章来告诉你 01. | 客厅书架墙 客厅书墙设计 ...

  • 卖掉杭州市区的房子,在余杭把75㎡的小家榨出150㎡,还有小型图书馆

    因为工作调动的缘故,屋主阿城为了通勤方便不得不把市区的老房子卖了,打算在公司附近再入手一套. 而阿城的公司在未来科技城,属于热门版块,新房摇号的几率实在是太低了,所以权衡再三,他还是决定买二手房.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