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流氓」,曾在影视圈呼风唤雨

微博 | @视觉志

作者 | 泛舟

23年前,凭借《甲方乙方》,冯导以400万投资斩获3600万票房,成为商业电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年的冯小刚,还不是怼天怼地的怪脾气,而是见到王朔就毕恭毕敬哭鼻子的“冯裤子”。

王朔何许人也?

京圈的人尖儿,娱乐圈后辈人称朔爷,冯小刚、葛优、张国立的伯乐。

0 1

王朔之于冯小刚:“冯氏喜剧”的北极星

初识王朔,冯小刚还是个半无业游民。他这样形容与王朔的相识:抬头遇见北极星。

而1990年的王朔,风头正盛。

当年播出的《渴望》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让观众上头”的神级剧制,王朔正是《渴望》的策划。

1990年的《渴望》吹响了电视剧的号角,电视剧开始讲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

冯小刚通过导演赵宝刚认识了王朔,王朔对冯小刚的第一印象是:一画布景儿的,嘴甜脚勤脑子活。后来有事儿便经常会叫上他。

有一天,王朔给冯小刚打电话,说郑晓龙要在艺术中心攒一出喜剧,你要不要来?冯小刚丝毫没有犹豫,当场应下,他知道跟着王朔混准没错。

原来,《渴望》让导演郑晓龙认识到王朔的编剧水平,他趁热打铁,把包括王朔、马未都在内的几个文坛大腕请到一起写剧本,这便是《编辑部的故事》的缘起。

剧本几经删改,所有人都筋疲力尽,就在即将开拍时,剧本突然丢了。除了王朔,没人愿意重写一遍。

那时还是美工的冯小刚心想,这要是成了,肯定是天大的好事儿,于是毛遂自荐,“我愿意和王朔一起把剧本弄出来”。

冯小刚和王朔

事实证明,冯小刚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都非常强,他将王朔式调侃和幽默模仿得惟妙惟肖。

二人重写剧本时,冯小刚就盘算让葛优饰演男主角李东宝,但那时冯葛二人还不认识,经过王朔的中间关系冯小刚联系到葛优。

冯小刚一顿寒暄,说明来意后,葛优连连摆手:不行,档期撞了。

看到葛优几番推脱后,冯小刚急了,搬出王朔救场:“难道你想得罪王朔吗?”

终于,在王朔的名头下,葛优接受了冯小刚的邀请,冯氏喜剧的两大主力第一次握手。

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风格幽默又不失普通百姓的温情,深受年轻人喜爱,成为一代经典。

《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了中国情景剧的先河。其中关于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讨论,即便今天回顾也不过时。

至于后来,冯小刚说原剧本又找到了的事,名气正盛的王朔并没有计较,还和冯小刚开启了一段我编你导的漫长合作,一起拍戏一起开公司,一时风头无两。

《甲方乙方》是冯小刚影视作品的第一个高峰,改编自王朔的小说《我不是一个俗人》。

影片拍摄时,有一幕镜头需要坦克,冯小刚急得哭鼻子,火急火燎地找到王朔,而出身部队大院的王朔托关系帮冯小刚解决。

但在《甲方乙方》发行时,正赶上学界声讨王朔“流氓文学”的呼声不断,所以在编剧栏只署了自己的名字。

从1998年的《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推开了中国贺岁喜剧的大门。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甲方乙方》取得巨大成功,冯小刚进入了了贺岁片时代,一步步挤进中国影视圈的中心。

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冯小刚说道:我向读者郑重申明,电影《甲方乙方》改编自王朔小说。

或许这是冯导解开年久的心结,向王朔表达感恩和歉意的一种方式吧。

然而,对于冯小刚,王朔的意义远大于引路人。

冯氏喜剧对小人物的塑造,诙谐语言的拿捏,接地气剧情的把控,均继承自王朔。

0 2

作家王朔:写小说就是为了脱贫

早在王朔改变冯小刚的命运之前,他就已经颠覆过中国当代文坛。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充满了兴奋与骚动。但文人的薪酬并不高。当年顾城的稿费,也就三五块。

而改变中国文人钱包空瘪状态的,正是王朔。

业余作家王小波因为无趣,提笔写作,刘震云则励志当“中国的鲁迅”,而王朔写作的理由很接地气——为了赚钱

王朔出身部队大院,父亲是高知,家里的书管够。中外小说、文史资料、军事书籍,他都来者不拒。

童年时期的王朔和哥哥

即便如此,依然摆脱不了学渣的宿命,高中毕业后,王朔揣着将军梦参军,结果做了三年海军卫生员;为了赚钱,他卖过药,当过倒爷,开过出租,又是三年颠沛。

1983年,王朔直接辞职不干了——都不是人干的活

也是这六年的左突右撞,王朔领悟了自己最舒心的赚钱之道。

在部队仓库干卫生员期间,王朔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等待》,那时候一天的伙食费最高才一块二,他捏着自己25块钱的稿费,心里暗暗盘算:这事儿,靠谱。

青年王朔

所以,当上帝关上他的英雄梦和创业梦的窗口后,写作这条路于王朔而言,是一把登云梯。

不同于主流作家群的严肃笔调,王朔是第一个把原生态语言和思维带进小说里的当代作家。

王朔笔下没有宏大的国恨家仇、也没有苦口婆心的教化,他最大的本事就讲述各式真实有趣的故事,讽刺各样真实的人物。

1984年,王朔将准备了一年的《空中小姐》投给《当代》杂志,一举拿下《当代》的文学新人奖。

之后,王朔的创作进入高峰期。他是文学上的聪明人,比其他人更早地捕捉到普通群众的商业潜力。

1986年,王朔完成了《橡皮人》。开头第一句便震撼了当时的编辑马未都,“这写得也太惊世骇俗了!”

没几天,《橡皮人》被中国作协的唯一刊物《小说刊选》转载,代表着主流媒体的认可,王朔彻底火了。

一时间,朔式风格的百姓故事流传在大街小巷,似乎全中国的青年人都模仿他说话,凡有井水处,皆能侃朔语。

1992年,王朔风头正盛,华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小说集《过把瘾就死》,在市场上迅速燎原,短时间内30万册销售一空。

出版社被王朔的市场影响力吓到,打算给王朔出文集。

那年头,也就文坛六大腕儿“鲁郭茅巴老曹”能出文集,活着的作家里,尤其年轻作家,还没谁敢出文集的。

可以说,王朔开了在世作家出文集的先河。

但王朔更牛的,在于他前瞻的市场嗅觉,他拒绝过去的稿费制,提出实行版税付酬制。

之前出书,作家只拿固定稿费,卖多少和作家没关系。王朔这次要求按印数拿钱,卖一本就得给他一份钱。

在王朔巨大的市场价值加持之下,华艺同意了这种付酬方式。

《王朔文集》之后,中国出版社的市场化出版理念逐步确立,版税制也沿袭下来。客观上,王朔帮所有中国作家涨了工资。

靠着摸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王朔借市场的东风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事实却证明,他的下一站,风头更盛。

0 3

编剧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说到八九十年代最接地气的大众文化,王朔就是记忆图腾。

1988年,王朔三十而立,文化圈群星璀璨。

莫言33岁,《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贾平凹36岁, 凭借《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路遥39岁,凭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

但群雄并起的1988年,被称为王朔年。

他的小说《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橡皮人》不约而同被搬上荧幕。

《顽主》中,于观(张国立饰)、杨重(葛优饰)和马青(梁天饰)三人在北京开了一家“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专门替人解难、解闷、受过。

《顽主》上映后,一个安热水器的师傅在王朔的朋友家干活儿,没干一会儿就开始犯困,说是因为昨天看了个夜场电影,叫《顽主》。

“这片子怪了,不关灯也不上床,但真他妈过瘾,写这片子的师傅准跟我们这样的人一块混过。今后只要是这位王师傅写的电影,我非看不可。”

由《橡皮人》改编 的《大喘气》上映时,王朔对铁瓷儿叶京说:“中国电影,哥们儿现在平蹚。”

《大喘气》的故事背景是广州和汕头,男主角丁健是一名买卖黑市生意的老手,可是在跟香港客进行一宗电视机的交易时,却碰到了真正的黑道人物老林对他黑吃黑。

1989年初,马未都、王朔、莫言、刘震云、史铁生等在北京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开始市场化生产、出售影视作品。

王朔是“海马”的法人兼董事长,带领一批中青年作家进军影视界。

自此,文艺和商业搭上了线,编剧开始职业化甚至商业化,王朔功不可没。

正是这个时候,还是小美工的冯小刚,结识了王朔,开启了半恭维半偷师的人生新篇章。

“海马影视创作室”开门见春,王朔等人在1900年推出《渴望》,1992年推出《编辑部的故事》,王朔一度成为销售量、票房和收视率的保证

到了1992年底,刚刚起步的导演英达想做一个家庭喜剧,也找王朔商量,二人一来二去便聊出了架构,最后王朔将剧名定为《我爱我家》

同时,王朔的《动物凶猛》被姜文翻拍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承载了一代人对美好青春的想象。

当时风头正盛的王朔,还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客串了一把黑帮大佬。一群大院子弟拿着板儿砖、铁锹、土枪打群架。可他一出现,一句“五洲震荡和为贵”,轻松摆平。

1993年8月23日,《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式开拍,那天也是王朔的生日。开机现场贴着两行字:阳光永远灿烂,朔爷永远牛逼。

这一幕恰如当时王朔地位的真实写照——影视行业的人尖儿

九十年代,一打开电视,原著王朔,编剧王朔,策划王朔,王朔成为了时代的标配,他擅长的便是挑逗大百姓的喜怒哀乐,玩的就是心跳。

0 4

王朔,不装X

无论是王朔笔下的故事还是影视作品中的情节,都很接地气,这与王朔的性格密不可分。

朔爷的性子就俩字:不装!

冯导怼天怼地的钢炮特质,在朔爷面前,明显格局小了。

王朔有骂人是出了名的,曾有人封王朔为“骂圣”,常常用真话直截了当地撕破伪崇高的假面。

他一向看不惯急功近利的商业大片,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大获成功,组豪华阵容赚大钱。

王朔嘲笑道:“张艺谋拍电影不会讲故事,他现在就是个搞装修的,难道我不能对他有看法?”

郭敬明三个字,现在已经成了抄袭、浮夸的代名词,一有媒体口诛笔伐,就会引来不少人捧场。

但在2005年前后,舆论还不是这个样子。

当年郭敬明引导的“青春疼痛文学”正盛,靠抄袭起底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赚得百万身家。

2007年,郭敬明登顶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而王朔则在接受采访时说:

郭敬明是一个小偷,盗版要枪毙,比盗版还厉害的就是抄袭,连署名权都给你抄了,这种人不能再出书了,除非你道歉,道歉就是好孩子。

王朔骂别人相当犀利,骂自己更是毫不留情,他曾在《南方周末》上发表《我看王朔》,把自己骂得体无完肤。

《一半火焰》就是一个耸人听闻的小报社会新闻一类的故事,后半部分是十足的败笔,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画蛇添足,看那个小说就知道了。

王朔的问题在于他只是个经验主义者,像狗的眼睛一样看到多少就以为是全部了,基本上没有想象力。

有一段时期,王朔被打上“痞子”的标签,但熟悉王朔的人对他的评价却出奇地统一:“他是个心地善良、假狠的人。他写得狠,但内心不是这样。”

而陈丹青则直截了当地赞许:像王朔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十年后,记者问他是怎么看待自己曾经炮轰影视圈的行为时,王朔哈哈笑了两声,说道:

我觉得比较公正的评价就是我当时比较轻狂,我可能也有吹牛逼,但我守一个很严格的界限,我从来不称自己是一个作家,我觉得作家还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事情。”

从王朔的这句自评里,我看到了一个天地不怕的北京老炮,靠着一支笔收获名利,但也始终尊重自己笔下的人物和故事。

现如今,王朔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在媒体面前了。

从他偶尔的文字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六十三岁的王朔,养着两只猫,每天自己做饭,一边接地气地生活,一边继续构思自己的小说。

九十年代末,王朔的“痞子文学”从红火到被打压,如今2021年,回顾当年话语影视巅峰时代,才发现,王朔与影视圈,已经分开很多年了。

这个江湖早变了,而我们到现在都没有适应。

(0)

相关推荐

  • 冯小刚:我不是yyds…

    最近一次看到冯小刚的消息,是得知他执导的网剧即将开播.从大荧幕到互联网,他的这一步,走得有些意料之外. 冯小刚是复杂的. 讲外貌,他自评"长得挺磕碜一人": 论工作,他调侃&quo ...

  • 夜读 | 「柿」曾相识

    遥遥一棵柿子树,几枚落柿挂枝头.这番景象已然不是秋日的丰盛,而是冬日的风霜,旧旧的. 说来奇怪,柿子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它的颜色是不太鲜艳的,似有一层薄雾,将朱红稀释,又将鹅黄调浓,不喧宾夺主,也 ...

  • 「柿」曾相識。

    遥遥一棵柿子树,几枚落柿挂枝头.这番景象已然不是秋日的丰盛,而是冬日的风霜,旧旧的. 说来奇怪,柿子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它的颜色是不太鲜艳的,似有一层薄雾,将朱红稀释,又将鹅黄调浓,不喧宾夺主,也 ...

  • 国漫「斗法」升级,影视IP入局

    犀牛娱乐原创 文|冷罐头   编辑|朴芳 国漫正在进入当打之年. 无论是从几大平台战略布局的维度来看,还是从市场反馈的声量来看,皆是如此. 近几年,国漫在大环境上是利好的,高口碑国漫电影.番剧的不断出 ...

  • 「流氓」霸总快滚!别再侮辱我的眼睛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2338 猝不及防,一个老朋友,又踏着健步赶来了. 这位主业霸总,副业练轻功的男演员,叫熊梓淇. 老粉应该非常脸熟. 去年,派爷滴着眼药水看 ...

  • 【安全圈】零点击漏洞又出Bug,两名白帽黑客用无人机「黑」了特斯拉

    最近,又有人「黑」了特斯拉的系统. 通过无人机远程利用「零点击漏洞」成功入侵了特斯拉,通过wifi控制特斯拉的信息娱乐系统,可以打开车门.后备箱,调整座椅位置,打开转向.加速模式等. 除了不能切换到驾 ...

  • 「新百年 新征程」—— 曾鸣的水彩画创作

    曾鸣,1984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曾任自贡画院院长,国家二级画师,四川理工学院硕士生导师,自贡市美协副主席,四川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首位中国籍会员,四川水彩画研究 ...

  • 首钢园区的冷却池,曾是一些钓鱼人心中的垂钓「圣地」

    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北京因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首钢工业园也正式启动了搬迁计划,准备用5年的时间将钢铁产业从北京搬迁到河北曹妃甸. 8年之后,随着首钢园区的转型和北京冬奥组委会的正 ...

  • 甄嬛原型是活到86岁的「她」康熙曾称赞「有福之人」!

    中国宫斗剧<后宫甄嬛传>,剧情描述着女主角甄嬛如何斗倒宫中所有嫔妃上位的过程,尽管最后是由甄嬛大获全胜,到底有没有「甄嬛」这号人物?其实她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孝圣宪皇后」雍正的妃子,也就是 ...

  • 人物|「揭秘」美国散打教父竟是少林武僧?弟子曾力挫UFC冠军

    从武术巨星李小龙开创华人进军好莱坞的先河后,外国人开始认识.学习并喜欢上中国功夫.李小龙的影片风靡全球之时,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世界.李小龙也被誉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