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问题被认为是“科学的最后一个伟大秘密”

我是谁?
我的意识从何而来?
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
计算机科学、佛学等多维视野下
迷人的意识问题
人的意识(原著第三版)
[ 英 ] Susan Blackmore,
Emily T. Troscianko  著
张昶  译

长按二维码购买

全面了解意识研究领域的优秀的入门教材
购书享积分
编辑推荐
本书从心理学、哲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化、佛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对意识这一古老而难解的谜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探寻,是全面了解意识研究领域的优秀的入门教材。本书大大拓展了读者关于人类意识问题视野,对于进一步启发各领域的意识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内容介绍
意识问题被认为是“科学的最后一个伟大秘密”,一度被极端的怀疑主义者和主流科学家拒绝研究。现在,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在《科学》(Science)公布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中高居第二位。尽管它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但对于心理学、哲学和神经科学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在快速扩大的研究领域。
本书探讨了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到哲学和量子理论的意识研究的关键理论及证据。它探究了为什么“意识”一词没有一致的定义,也让读者有机会去探究关于自我、心智和意识的个人直觉。
本书涵盖了该领域所有核心主题,包括:

★为什么研究意识问题如此困难?

★神经科学和意识的神经关联。

★为什么我们会误解自己的思想?

★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明显区别。

★关于注意、自由意志和自我及其他的理论。

★动物和机器中意识的进化。

★从冥想、用药到做梦的意识改变状态。

本书还提供了关键概念专栏、知名思想家的小传,以及适合于独立研究和进行小组讨论的练习与活动专栏,为意识这个迷人的领域提供了完整而全面的介绍。
前言

欢迎感到困惑

如果你觉得可以解决意识的问题,那你根本就没有理解这个问题。当然,严格地讲,这么说也不对。也许你就是一个天才,找到了真正的解决之道;或者头脑十分清醒,明白为什么这压根儿就不是一个问题。当然,更有可能是,你陷入了几个诱人的陷阱,结果一叶障目,看不到真正的问题。

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曾经观察到,“特定形式的困惑——比如对自由、知识和生命意义的困惑——于我而言,比任何试图解决那些问题的答案,都更发人深省”。意识问题可能也是如此。说实在的,疑惑不解本来就是乐趣的一部分,正如哲学家科林·麦金(Colin McGinn)所指出的:“我们越挣扎,就越感觉深陷困惑之中。我为所有的锤炼和悸动心存感激”。

你如果想来思考意识,疑惑是必不可少的:难以置信,损神伤脑;我受够了,再也没法去想这个愚蠢的问题了!为此目的,本书的一大部分是为了增加你的困惑,而不是减少它。所以,如果你不希望大伤脑筋(当然严格地说,大脑是不会感到疼痛的,因为它没有痛觉受体——当然,再想想呢,如果你的脚趾头疼,它可是有痛觉受体的,那又真的是你的脚趾头感觉到疼了吗?),你现在就别看这本书了,另选一个容易的问题研究吧。

我们希望激发困惑的动机,不是出于残忍或找别扭,也不是错误地笃信冗长的词句和艰难的辩论能让自己显得聪明伶俐或有学术价值。其实,我们想的恰恰相反:问题越是困难,就越要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词句来解释。所以,我们在加工这个本质上很难对付的问题时,会尽量保持论点清晰而简单。

部分问题是,“意识”没有能被广泛接受的科学或哲学上的定义,尽管人们已经无数次尝试过定义它。这个词本身是再平常不过的大白话,但被用在不同的方面。举个例子,“意识”经常被当作“无意识”的反义词,也多少被等同于“有反应的”或是“清醒的”。“意识”也被用来表示知道某事、关注某事或对事物有知觉的同等意思,比如“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引起了尴尬”,或者“他没意识到桌子下面悄悄爬行的老鼠”。不同的理论,强调了“意识”一词不同层面的含义,但这个术语最广泛的用途,是表述“主观性”或者个人体验的同等意义。这也是本书使用这一词语的基本含义。

另一个问题是,意识研究比较新,而且是深度跨学科的主题。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神经学、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获取丰富的灵感;但同时,这也会让事情变得难办,因为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人,有时在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使用相同的词语。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我们也尝试覆盖意识研究中的所有主要方法,包括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神经学,以及第一和第二人称方法,同时还有注重精神层面或意识“改变状态(altered states)”方面的“非传统”方式。我们也加入了小说、故事、诗歌、日记和信件的节选,以便让更多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来帮助你探索意识问题。我们的重点是研究基于实证发现和可测量理论的意识科学,但科学也可以有多种面目。在本书的从头至尾,我们都会不断遭到质问:意识的本质(其本体)与获取其知识的可能性(认识论)有何关联?跟我们采用的方式(方法论)又有什么关系?我们难以轻易作答,只能不断地提醒你(和我们自己),世上不存在中立的问题或方法。即便是我们思考时所使用的普普通通的语言,也从一开始就把我们推向了一个或另一个方向。

在现存的众多意识研究方法中,没有一种可以回答所有问题。因为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我们很容易就会认为,它一定有解开意识谜团的答案。可只要人们想把意识问题齐整地套进脑科学研究的惯常方法中,就会发现办不到。这说明我们一定是在这个过程中犯了什么根本性错误,或者采用了什么错误的假设。想要消除人们先前已有的假设?这可不容易,而且很痛苦。但如果我们想把意识问题搞明白,也许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本书的组织形式

本书分为相对独立的六个部分,各含三章。每个部分自成一体,以便用于单个或多个讲座,或者作为该领域的概论进行独立阅读。然而,所有部分均构建于第一部分描述的内容之上。因此,如果你只想阅读本书的局部,我们推荐从第一部分入手,它是问题的根本。

每章不仅包含了核心文本,还包含了精选人物的小传、重要概念的释义、自我练习,还有可以小组展开的活动和讨论建议。

每章的末尾有一个建议阅读书单,带有简要描述。所选的书都比较薄,容易找到,读者对每个话题都能快速上手。对那些以本书为基础设立课程的教师们而言,这个书单可以作为课后阅读作业。我们在每一章的阅读文献中都设计了至少一个延伸阅读书目,可针对一个话题提供多种视角,譬如同行对某篇文章的评论、关于某个问题或内容的一套见解或者是案例分析。这些可作为专题研讨的基础。

每章中包含一段或多段文学作品节选(设为苏新诗柳楷体)。其中多段来自著名作家,你可能已经熟知某些段落。我们希望这些选段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我们即将遇到的围绕意识问题常有的奇思怪想可以丰富你的认识;另一方面,增强你对我们所引述的作者和作品的理解,方法是揭示这些作者长久以来探索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学、哲学和神经学依然面对的难题,以及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许多引言来自非英语语言,我们尽力提供了最忠实原文的翻译。这本身也可以帮助你思考,不同的语言如何为思考意识问题提供了工具。

我们也在页面留白处列出了更加简短的引言,常常是对正文的复述。我们的建议是,记住那些吸引你的句子。如果你没有这个习惯,会觉得死记硬背比较难,但熟能生巧,越练习就越容易。脑子里记上些名人名言,写论文和考试时自然就会令人敬佩,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奇妙的思考工具。比如你正在路上散步,或是夜里躺在床上,想弄明白到底存不存在一个所谓的“难题(hard problem)”,要是你能马上想起查默斯(Chalmers)对问题(the problem)的定义,或是他的主要批评者的准确词句,会为你的思考增色不少。通常,你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抓住论点的要害,一语中的,直指其非:它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它究竟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什么?

上手练习

意识问题,跟其他任何话题都不一样。当下,这一刻,你可能相信自己是有意识的,相信自己有对世界的个人体验,相信自己对周遭的事物以及个人内心状态和想法都有清醒的认识,相信自己占据着自己私密的认知世界,相信作为你自己有种特殊的感觉。这就是“有意识”的意思。意识是我们对世界的第一人称观感。

大多数科学和学术研究关心的是第三人称的观感,即能被他人验证并为众人所认同(或不予认同)的事物。但是,意识问题很有意思,它无法像这样被认同。它看起来很个人,它看起来像是人们内心的东西。我不可能知道作为你是什么感觉,而你也不清楚作为我是什么感受。

那么,作为你到底是什么感觉呢?你现在到底意识到了什么?

嗯……?那就来看看吧,真的,好好看看,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现在到底意识到了什么?”

有答案了吗?如果有了答案,你应该能看得见。你应该能告诉别人,或者至少自己知道,你现在意识到了什么。现在呢?现在呢?——你的意识流“里”有什么?如果答不出来,那我们的困惑一定很深,因为感觉上实在是应该有一个答案的——我现在真的有意识,而且我意识到了某些事情,而不是其他的事情。如果答不出来,那我们至少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感觉上好像应该能答上来。

那就好好看看,首先确定一下,到底能不能答上来。你做得到吗?你可能会确定:你现在真的有意识,而且意识到了某些事情,而不是其他事情——只是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会有点费劲,因为这感觉老是在变。每次你刚看过一眼,情况就变化了。刚才意识到的窗外的敲击声还在响,但已经变化了。一只鸟从窗前掠过,在窗台上短暂地投下一个影子。噢,但这算数吗?等你问出“我现在意识到了什么?”的问题时,鸟和影子都没了,只剩下记忆。但你对记忆有意识,对吧?所以,也许这个可以算得上是“我现在意识到了什么”(抑或,我刚才意识到了什么)。

早晨挺热,阅读练习让她的头脑紧一阵、松一阵,仿佛钟表的主发条,又如中午的细微噪声,浑不知为何,依着固定的节奏跳动。一切都很真实,很大,很没有人情味;一会儿,她开始抬起食指,让它落在椅子扶手上,好让自己有些许存在的意识。然后她又被一个无法言喻的怪诞事实征服了,她应该是坐在一把扶手椅子里,在早晨,在世界的中央。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的是些什么人?——把东西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而生命,又是什么?就是掠过表面就消失了的一束光;如同她自己,也终究会消逝,虽然屋里的家具一直都在。她完全消融了,再也无法抬起手指,定定地坐着,一动不动,一直听着、看着同一个点。越来越怪异。她对万物当充满敬畏……她忘了自己还有指头要抬起来……存在过的东西是如此巨大、如此凄凉……她不断地意识到这些物质的巨大体量,很久很久;广漠的寂静之中,钟仍在嘀嗒作响。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远航》(The Voyage Out,1915)

你有可能发现,如果你尝试回答第一个问题,会有更多的问题冒出来。你可能发现自己在问“'现在’有多长啊?”“我提出问题之前有意识吗?”“谁在问问题?”“'向内’'审视’是什么意思?”的确,你可能这辈子的多数时间都在问这些问题。少年们常常问自己这些困难的问题,但找不到轻松的答案。有些人坚持不懈,成了科学家、哲学家或冥想者,以自己的方式追寻答案。更多的人放弃了,因为得不到鼓励,或是因为这事太难了。无论如何,这些问题恰恰都与意识研究息息相关。因而,本书的每一章都包含一项“练习”任务,在你阅读的过程中,留个问题给你解答。

每个问题、每项练习,只涉及意识问题的一个方面。有一些——包括我们在本节提出的问题——可能对你没什么帮助。但我们希望,通过日积月累,这些问题终会对你有益。作者之一,苏珊,一直坚持每天都提出很多这样的问题,坚持了大约30年,每次通常持续好几个小时。她也曾教过十多年的意识心理学课程,鼓励她的学生们练习提出这些问题。在这些年里,她认识到了哪些效果最好,哪些又太难,以怎样的顺序提问最容易获得解答,以及如何帮助那些深陷其中、茫然不解的学生。而埃米莉是从不同的起点开始苦苦思索意识谜题的——从我们如何体验虚构世界,到精神健不健康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们鼓励你,不仅在学习科学上、更要在自己的个人练习方面多多努力,一个人也好,跟其他发问的人一起也罢。

保持最佳的平衡

本书的很多内容与所谓第三人称视角观点有关。你会学到许多神经学实验、哲学发问和心理学理论。你将学会对意识理论进行批判,还有许多使用一种理论检验另一种的方法。但这一切的基础是第一人称视角,这才是重中之重。有些科学家和哲学家想把二者联系起来;有些通过思考“第二人称”或者别人怎样塑造“我的”体验,来在第一和第三人称之间架起桥梁。但是,意识研究的更多理论和更多个人方式之间的区别依然存在,你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这种平衡,对每个人而言都不一样。有些人会享受自我检验,而觉得科学和哲学很难。其他人学起科学来轻而易举,但会觉得自我发问困难重重或是琐碎不堪。但为了你自己,记住,这两者都是需要的,而你必须找到自己在它们中间的平衡点。对那些抗议说自我发问是浪费时间,甚或是“幼稚”的人,我们只能说:既然我们是在研究主观体验,我们就得有熟知主观体验的勇气。

等你熟悉了不断发展的意识研究文化,并且成功地在观察自我体验和解释体验之间找到了平衡,你就能分辨那些没找到平衡的作者了。处在一个极端的是理论家,他们说自己正在谈论意识,其实不然。他们可能听上去很聪明,但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关注过自身体验。他们说了半天,就是说不到点上。处在另外一个极端的,是一些人在胡扯内心世界的意义或是难以言表的意识力量,殊不知他们已经掉进了最明显不过的逻辑陷阱——你可以马上分辨出来并躲开的陷阱。一旦你能辨别这两种类型了,你就能节省很多时间,而不必再纠缠于这些人的文章。关于意识问题,要读的文章太多了,要找到合适的来折磨自己,那可是一门艺术。我们希望这本书会帮助你找到值得阅读的文章,并且避开浪费时间的垃圾。我们无法保证完全的客观公正,但我们会尽力当好你在这一棘手领域的怀疑一切的向导,来帮你找到自己的出路。

警告

研究意识问题会改变你的人生。至少,如果你研究得够深、够彻底,会是这样的。正如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所言:“等我们理解了意识——等谜题不复存在——意识就不一样了”。我们之中,没人能指望彻底“理解意识”;甚至连这意味着什么,都还不是很清楚。不管怎样,我们清楚的是,只要人们真的努力研究这个课题,他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自身体验和自我感觉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改变。

这些改变可能令人不适。比如,你会发现,在真与非真之间,或者自我与他人之间,或者人与其他动物或机器人之间,或者现在的你和一个昏迷中的人之间,那些曾经坚固的界限,开始变得不那么坚固了。你可能发现你的笃定——关于外部世界,或了解它的方式——看起来没那么笃定了。你甚至可能发现,你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了。了解这一点也许有帮助,在你之前,许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疑虑和困惑,而且都挺过来了。

别人一定觉得难以置信,我跟人交谈的困难,是来自一个事实,即我的思考,或者说是我意识的内容,十分模糊不清;若仅仅与我自己有关,我还能毫不费力地应付,有时甚至很自满;但那人类的对话要求有棱角、稳定性和持续的连贯性,这些我都不具备。没人愿意跟我一起沉浸在云山雾罩当中;就算有人愿意,我也无法把云雾赶出自己的脑海;两人之间,诸事俱化,归于虚无。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990)

摘自日记(1915年1月24日)

的确,很多人会说,扔掉那些在人生路上很容易遇到就捡起来的虚幻假设,生活会容易得多、快乐得多。但这得由你自己决定。如果你遇到困难,我们希望你能从同事、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员那里得到适当的帮助。如果你使用本书来教授课程,你应当做好准备来帮助别人——或是寻求帮助——或能给学生提出建议,告诉他们如何在需要时寻找帮助。

在苏珊教过的班级里,有几个班曾有过信仰宗教或信奉上帝的学生。他们通常会发现,这些信仰会遭受课程的严重挑战。一部分人觉得难以接受,比如因为信仰在家庭纽带和友情方面的重要性;或者因为他们在遭遇苦难和死亡时,信仰给了他们慰藉;或者因为在谈论精神或灵魂时,宗教提供了一个思考自我、意识和道德的框架。所以,如果你有此类信仰,你应该做好准备,你会质疑它们的。要研究自我和意识的本质,就不可能对神灵、灵魂、精神或死后来生“存而不论”。

每年开授意识课程时,苏珊都会给学生同样的警告——亲自口头通知,外加书面告知。每年迟早都会有一个学生来找她,说:“你没跟我说过会这样……”令人高兴的是,多数的改变最终是积极的,而学生们很高兴经历了这些改变。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重复我们的警告,希望你认真对待。研究意识改终生!祝开心。

人的意识(原著第三版)
[ 英 ] Susan Blackmore,
Emily T. Troscianko  著
张昶  译

长按二维码购买

著译者介绍
苏珊·布莱克莫尔
(Susan Blackmore)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客座教授、自由撰稿人、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科技、娱乐、设计)的缩写]讲师。她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和生理学学位,在英国萨里大学获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模因、进化理论、意识和冥想。她的畅销书《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1999)被翻译成了16种语言出版;最近出版的书包括《禅与意识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Consciousness,2011)和《自我审视:出体体验的新科学》(Seeing Myself: The New Science of Out-of-Body Experiences,2017)。
埃米莉·T. 特罗西安科
(Emily T. Troscianko)
文学博士,牛津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研究者、作家,研究兴趣包括心理健康、读者对文学的反应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与人类意识的关系。
名家推荐

有力、有趣且好读。本书涵盖了从机器意识到意识改变状态和世俗的灵性等非常广泛的主题。新版可能是对意识这一爆炸性发展的研究领域的最佳介绍。

——托马斯·梅辛革(Thomas Metzinger)

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哲学教授

布莱克莫尔和特罗西安科的书仍是市场上对意识的最佳导论。她们阅读和评估的文学作品的广度不仅满足了学术思想的需求,而且成功地为任何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学术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愉快、易读且好懂的风格。它提供了许多对意识相关特性的全面介绍,成为对该领域感兴趣之人的首选书籍。布莱克莫尔和特罗西安科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她们把一本了不起的书写得更了不起了。

  ——盖伊·桑德斯(Guy Saunders)

    英国西部大学意识研究高级讲师

什么是意识?它是如何在自然秩序中产生的?这本非凡的书打开了一扇扇简洁的、色彩丰富的、令人兴奋的窗口,几乎涵盖了这一复杂的多元学科大辩论中的每一个角落。它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费解、最具有科学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给出了全面而友好的指导。

  ——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

    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

心理学和语言科学学院教授

本书是由思想、数据和文学作品组成的。我很愉快地把它从头读到了尾。

  ——艾伦·霍布森(Allan Hobson)

    美国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名誉教授

对于任何有兴趣深入研究心理学、哲学和意识神经科学这些晦涩但令人着迷的深度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完美的起点。此外,它对于该领域的专家也是一个令人兴奋且具有挑战性的重要资源。

  ——尼克·查特(Nick Chater)

英国华威商学院行为科学小组创始人、教授

目  录

第一部分 问题

第一章 问题是什么?

    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

    哲学中的意识

    心理学中的意识

    神秘的沟壑

    语境中的意识

第二章 做……是什么感觉?

    做一个……

    主观性和感受质

    色彩科学家玛丽

    哲学家的僵尸

    难题真的存在吗?

第三章 宏大的错觉

    填充空隙

    变化视盲

    非注意视盲

    视觉意识理论的含义

第二部分 人的大脑

第四章 神经科学与意识的关联

    人的大脑

    先于因果的关联

    有意识的视觉

    争抢意识

    无意识与大脑

    疼痛

第五章 心灵的剧院

    在心灵的剧院里

    意识发生的地方

    心理屏幕

    非笛卡尔式剧院

    没有剧院的理论

    多重草稿理论

第六章 意识的统一

    绑定问题

    同步绑定

    微观意识

    多感官整合

    整合信息理论

    行动的统一性

    统一的错觉

    超级统一与分裂

    时间的统一

第三部分 身体与世界

第七章 注意

    引导注意

    注意理论

    意识与注意

    冥想与注意

第八章 有意识和无意识

    无意识知觉

    情绪效应与社会效应

    有意识与无意识行为

    各种理论

    意识的因果效用

    意识在熟练动作中的作用

    无意识的动作与有意识的感知

    盲视

    直觉与创造力

    结果

第九章 能动性与自由意志

    意志力的神经解剖

    意识中的半秒延迟

    意识意志在随意动作中的作用

    意愿的体验

第四部分 进化

第十章 进化与动物心理

    无心的设计

    定向进化论

    自私的复制器

    动物的心灵

    不同的世界

    物理和行为标准

    自我识别

    了解其他类型心理的存在

    模仿

    语言

    章鱼

第十一章 意识的功能

     进化中的意识

     僵尸的进化

     当意识进化时

     意识有一种适应性功能

     意识没有独立功能

     错觉的进化

     通用达尔文主义

     模因与心理

第十二章 机器的进化

     心灵与机器

     机器般的心灵

     心灵般的机器

     计算的发展

     图灵测试

     机器会有意识吗?

     有意识的机器是不可能的

     中文屋

     如何建造一台有意识的机器

     它们已经有意识了

     我确信它喜欢我

第五部分 边缘地带

第十三章 意识的改变状态

     定义意识改变状态

     在意识改变状态中,有什么被改变了?

     映射意识状态

     药物诱导状态

     冥想

     心理疾病

     意识的状态

第十四章 现实与想象

     对现实的判别

     幻觉

     超感知觉

     想象其他的世界

     但它是真实的吗?

第十五章 梦里梦外

     苏醒与睡眠

     从生理学到体验

     梦是不是体验?

     睡眠的边界

     奇怪的梦

     清醒梦

     出体体验

     濒死体验

第六部分 自我与他人

第十六章 自我、绑定与自我理论

     多重人格

     自我的思想实验

     思想本身就是思想者

     自我的神经科学模型

     环、隧道和丝线串起的珍珠

     自我与身体、世界以及其他人

     叙事重心的中心

     未来的自我

     网络空间中的自我

第十七章 内部视角

     A和B的争斗

     现象学

     神经现象学

     一种反思模型

     第二人称神经科学

     异质现象学

第十八章 觉醒

     科学中的佛学

     转化与治疗

     自发觉醒

     觉悟

     幻觉、无我、不二

购书通道
(点击封面查看图书详情)
人的意识(原著第三版)
[ 英 ] Susan Blackmore,
Emily T. Troscianko  著
张昶  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