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健:老重庆的旱路

三峡栈道

老重庆的旱路

作者:杨耀健

俗话说:“水路不通走旱路。”老重庆的旱路是对水路的补充。在没有江河的地区,或虽有江河,但因上水拉纤需要,必须修筑旱路。历史上,重庆有四条旱路干道,通往四面八方。

1912年通往成都的懂大路第一关佛图关

东大路纵横巴蜀

从成都通往重庆的旱路,按方位为西东走向,却习称为东大路,它是沟通巴蜀两地的交通大动脉,辐射沿途城乡。川东的学子到省会参加乡试会考,川西的物产要销往长江中下游,此路不可或缺。

东大路曲折蜿蜒,从川西平原延伸到川东丘陵,总长度约900华里,路面由5到8尺的石板铺成。东大路设有五驿、四镇、三街、共计10站。五驿为龙泉、南津、双凤、来凤、白市;四镇为太平、李市、樟木、银山;三街为迎祥、史家、杨家。

1912年,重庆附近的旱路

这条古道的起点,在重庆渝中区三圣殿(今凯旋路),西行出通远门,经兴隆街、枇杷山、两路口、遗爱祠、浮图关、石桥铺、二郎关、白市驿、走马岗,到璧山来凤驿,又经马坊、永川县,到大足县邮亭铺,继续西进,再经荣昌、隆昌、内江、资中、资阳、简阳等县到达成都。

此路亦为古代驿道干线,历代官府公干及传递邮件必经此路,沿途设有铺和驿,如石桥铺、白市驿。清朝30华里设铺,60华里设驿,铺有铺丁,驿有驿臣,驿站就是招待所,可供来往使者食宿。

1921年,梁平先的石板大道

古栈道直达荆楚

重庆通往湖北的旱路,主要是修凿在长江三峡的栈道。高山大川无法修建大路,只好在悬崖峭壁间开挖便道,或凿孔架设木板,使之连接。栈道由便道、悬空桥、铁链、护栏组成,其宽窄不等,一般高出江面数十米,防洪。

栈道具有拉纤和商旅陆行两种功能。随着经济发展,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物流不断增加。从川渝出峡的船队顺流而下,朝发奉节,晚抵宜昌,快捷轻松。但从汉口、南京上行的船队,重载阻力重重,唯有依赖纤夫,“舟非纤不上,纤非路莫行”。险峻的山崖难以立足,唯有开凿栈道,供纤夫通行。栈道因自然灾害时有坍塌,据峡区各县志记载,明清两朝多次大规模开凿维修,使之保持畅通。

栈道方便峡区物流,山区的先民,通过栈道贸易,到城镇采购基本生活物资。古栈道曾用于军事,《后汉书》记载:公元35年,汉光武帝派大司马吴汉率征南大将岑彭,由荆门溯长江入川,讨伐公孙述。船队满载官兵、辎重,逆流而上,由纤夫在岸边拉纤,方能通过险滩重重的三峡。三国时期刘备讨伐东吴,水陆并进,后来残部败退白帝城,也走过旱路。

北大路前往长安

西安是汉、唐代都城,政治经济中心,重庆早年即有三条路线通达陕西。第一条先水路后陆路,从巴郡(今重庆)乘船到万州,然后走旱路到开州(今开县),折向宣汉县,北上翻越大巴山,沿洋水进入洋州(今陕西西乡县),取子午道前往长安,全长约3000华里。

第二条路线水陆杂混,从重庆乘船到合州(今合川区)、渠州(今四川渠县),经三汇陆路或水路到通州(今四川达州),进入洋州,然后陆路到长安,全长2600余华里。第三条路线,是沿大宁河栈道北上入陕,称为宁河道。

但历代使用最多的路线,是经合川、武胜、南充、西充、南部、苍溪,至广元园山驿,接金牛道入陕。此路在秦汉时期为巴郡至秦陇的要道,唐朝时称嘉陵道,明清时期为重庆至陕西的正戈路,近代改称川陕路。

南大路通江达海

重庆南入贵州的旱路有两条:沿乌江河谷的黔江道、沿綦江河谷的僰溪道。

明代以前乌江水势较平,险滩相对较少,黔江道沿乌江开辟。明代万历元年和清代乾隆五十年两次山崩,形成了龚滩和羊角碛两处险滩,黔江道时断时续。

黔江道起点在涪陵,陆路经凉水铺、复兴、山窝、木根、老场、白果、三道拐达彭水;出彭水经亭子坝、盖坪、头党坝、龙门峡、庙溪,到酉阳或龚滩。酉阳为黔江道重要交通枢纽,衔接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龚滩是以川盐为主的各类物资起载点,彭水县则为川盐、郁盐转运的重要码头。从涪陵到武隆江口镇,也可通往贵州濯水、务川等地。

僰溪道开通时间无从考证,綦江现存东汉质帝时所书石刻“溱溪寨路”,说明这条道路至少在东汉已开通。唐宋以来,僰溪道成为重庆与贵州及南方各省联系的重要通道。唐代从渝州到贵州,需绕江津县南,或沿水道到綦江赶水,再陆行去贵州。

此后大道从主城入巴县百节,经天桥入綦江境。《綦江县志》载:“经号房、古南镇、桥河、马口垭、鱼梁河、分水岭、镇紫街、东溪、太公铺、九盘子、大水井、观音桥、羊角脑,于红稗土接黔境。”此路也可经海棠溪、黄葛垭、鹿角场、界石场、公平场、龙岗场到分水岭与綦江入黔大道相接。

总之,早在古代,重庆便不仅有水上交通,也有陆路通达。本埠沟通西南与中原的经济交往,最终成为物资集散中心,发挥的作用逐年显著和突出。

1950年,海棠溪公交总站,通贵阳的班车

(0)

相关推荐

  • 重庆黔江--酉阳县龙潭古镇

    重庆黔江--酉阳县龙潭古镇

  • 贵州的简称如何跟重庆、湖南扯上关系的?

    文 | 贺之见 我国的一些省份的别称,以江河名呼之,比如重庆市的别称"渝",来源为渠江(包括合川至重庆城一段的"嘉陵江")的别称"渝水":重 ...

  • 重庆黔江--酉阳花田梯田

    重庆黔江--酉阳花田梯田

  • 从李白到苏轼,从刘邦到项羽,蜀道故事知多少

    文/杨关庆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离开家乡的路上写的诗句.苏东坡从家乡眉州去京都开封,需要经过著名的"蜀道".苏东坡一生,共出川三次, ...

  • 重庆黔江--酉阳桃花源

    重庆黔江--酉阳桃花源

  • 重庆黔江--酉阳红石林

    重庆黔江--酉阳红石林

  • 东大校友创业之路

    目录: 第一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01 梦想和危机感让我越走越远――刘积仁 02 咬定青山不放松――吕松涛 03 江河载望千帆过,激流勇进行航母――刘载望 04 给智能家电装上"中国芯&quo ...

  • 杨耀健:重庆江山

    重庆江山 一条江和一座城. 作者:杨耀健 有一条大江,曾在世纪的喟叹中淌过寂寞的旅途.   有一座山城,曾在历史的漠视中度过漫长的岁月. 1894年,从南岸拍摄重庆城. 听说,这条江孕育过许多人的梦, ...

  • 杨耀健:重庆植物油业古今谈

    古籍中记载的榨油方法 重庆植物油业古今谈 作者:杨耀健 老祖宗留下油炸饼 考古队发掘巴人墓,发现饼状食品,经检测为油炸,时期为战国年间,足证重庆植物油加工业始于公元前.巴渝先民晓得白水煮菜不好吃,以土 ...

  • 杨耀健​:重庆轿夫报路行话,言子

    重庆轿夫报路行话,言子 作者:    杨耀健 旧社会重庆机动车稀少,一般市民出行,习惯让老幼妇孺坐滑竿代步.所谓滑竿,就是用两支竹杆绑起一张竹椅或藤椅,讲究一点的设有风雨篷,乘客可躺可卧.抬滑杆需要轿 ...

  • 杨耀健:老重庆春节掌故

    老重庆春节掌故 文/杨耀健 一 老重庆的春节,自立冬开始筹备.此时气温逐渐降低,各家各户纷纷腌制腊肉.香肠,磨汤圆面,一年再穷,过年也不愿马虎. 从腊月廿三日祭拜灶王爷起,就算是"过小年&q ...

  • 杨耀健:川菜重庆帮

    川菜重庆帮 作者:杨耀健 川菜按区域划分帮派,历史上就有成都帮.重庆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五个帮派.重庆帮采各地之长,日益改进,经过多年磨合,最终形成本帮体系,外加清真餐饮和火锅. 官府菜 官府菜 ...

  • 杨耀健:望龙门码头曾经辉煌

    1940年望龙门码头 望龙门码头曾经辉煌 作者:杨耀健 望龙门不是老重庆的一道城门,本是一条街巷,在此可以看到长江南岸江中的龙门浩,因此得名.所谓望龙门就是望见对岸的龙门浩.这个龙门历来很有名气,&q ...

  • 杨耀健:悠悠白鹤梁

    重庆市"文化遗产 赋彩生活" 征文大赛优秀奖: 悠 悠 白 鹤 梁 文/杨耀健 涪陵白鹤梁石刻 心仪白鹤梁已有多年,乘江轮经过涪陵亦有多次,均因时机不凑巧,那号称"天下一 ...

  • 杨耀健:朝天门的昨天

    晚清时期的朝天门 三教九流大集市 旧时重庆朝天门码头下,枯水季节两江之间退出的一大片沙滩,被称作沙嘴.由于这里过往的旅客多,船工.挑夫之类的下力人也在这里出入,小商小贩看到商机,便在这里搭棚为市,以木 ...

  • 杨耀健:生逢写作

    生  逢  写  作 文/杨耀健     我自幼喜欢文学,小学住读,晚间熄灯后还躲在被子里用电筒读小说,四年级就成近视眼.读书多,我成了同学们的"故事大王",作文占上风,常被老师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