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效果还不错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原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等11味药组成,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疼,调畅气机。
高血压一证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血行不畅、气机紊乱而致,而血府逐瘀汤既能沟通上下,又能调和气血,与此颇为对机。故此在临证当中余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高血压症。其中,视其具体情况有热者加黄芩、黄连、黄柏、夏枯草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等;大便不畅加大芸、决明子、大黄等;下肢浮肿加茯苓皮、黄芪等;苔白者加葛根、防风等。另外,舌红血热或低压高者重用生地(15~30g);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除了对证加减外常重用当归(30~50g),如谓其滑肠则酌加葛根、防风、山药之类佐之,则无滑肠之患。
患者王某,男,65岁,2021年4月3日来诊。高血压十余年,一直服用西药控制,近期在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仍高。时下舌淡苔薄,脉右关弱,偶有乏力、头蒙、气短,下肢微肿,余无不适。症由中气不足,血运无力,气机升降失调而至,处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30g,黄芪20g,桃仁6g,红花6g,生地黄15g,怀牛膝10g,川芎4g,桔梗5g,白芍10g,枳壳5g,甘草3g,柴胡5g,党参15g,山药30g,生麦芽20g,水煎服,日1剂,5服。
二诊:药后血压已稳定,患者感觉良好,嘱其继续服药。服药十余剂后,嘱其找西医调整西药降压药用量。随访至今患者血压稳定。
按: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高血压实为机体自主调节的产物。或因血路不畅、气机紊乱,或因阴血亏虚导致机体重要脏腑组织“供应”不足,其本质为机体重要组织“缺血”。中医治疗高血压便是针对这些引起高血压的“主因”而为。在临症时,每遇顽固性高血压,必在血府逐瘀汤中重用当归为君,每获佳效。
关于当归,清代医家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说:“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入补气药中则补气,入补血药中则补血,入升提药中则提气,入降逐药中则逐血也……心中有热,少则难以润泽,脾中血干,少则难以滋养,是当归必宜多用,而后可成功也。”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当归必重用方见良效。(樊迎朝)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