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鸡汤喝鸡汤的心性,与鸡汤无关
微信里朋友圈的出现,使得“心灵鸡汤”的熬炖有了口硕大无比的锅。以往要通过读书的方式才能闻到的味道,现在手机里朋友圈一会一声叮当,标示一碗碗鸡汤蜂拥而至。
熬炖鸡汤的人大约觉着在朋友圈里发布不过瘾,很仔细的在各个小群内宣发。你能看见相当一致的智能手机生态:总有几个人,大概是怕别人忽略,把人生感悟一篇篇的刷出屏来。有的是他自己撰写的,有的则是转摘,一弄一个屏幕。
小群是熟人集合体,不好意思直接表达拒绝,就以喝腻了鸡汤求白开水来暗示;你暗示也无用,鸡汤还是照常端上来,熬汤者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其实并没有几个人能认认真真的把鸡汤喝完,坚持抿几口的也不多,鸡汤凉完了还是满满一碗的晾着。
我是把鸡汤文与广场舞、暴走团并列为“三公害”的,他们有个共性就是扰民。
“心灵鸡汤”的扰民并不像广场舞霸占一处,音乐山响那样的显而易见。它形成的自己的规范解释的词条甚至是完美型的,自称是“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而温暖,充满正能量。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文本,无需动脑就可大快朵颐。并称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处不在的压力,偶尔也需要这种激励味十足的“语言艺术治疗”。
瞅着这些诠释,我感觉被一群自恋型人格者包围着。
关于鸡汤,我那些40后50后出生的哥哥姐姐们是最有发言权的。
他们成长在需要英明指引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的那个时代,背诵着伟人语录,听着舵手教导长大。当然,这些不能被视为“心灵鸡汤”,它们是导引40后50后出生者的人生旗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与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显示出盲从语录教导的大灾难。一个后来被正式定性为“十年浩劫”,另一个制造了无数下放知青的悲剧。
我们60后很侥幸的逃脱了那个时代的癫狂,却无法避免只有喝了“心灵鸡汤”才不会迷茫的思维惯性,一遇见“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就激动的抄在本子上。
我把它称之为前“心灵鸡汤”时代。
我们这些小家伙当年大多数都有“名人名人抄录本”,工工整整的敬着那些大道理,时不时的作文里引它一两句,那就是妙笔生花、点石成金。
有段时间,中学里论说文写作的规则明确,名人名言算是无需证明的铁实的论据,它们享受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待遇。学生和老师对名人名言、名人名文的那种热切,活该叫鸡汤撑死才好。
直到《名人名言录》与世界名著成为书市商品,各路盗版货蜂拥而起,泛滥成灾。
那时我们虽不知道这玩意日后会被称为“心灵鸡汤”,但颇有些实用主义心态,引用它们并不是认为它们确实有道理,而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感受的毋庸置疑,拿名人名言当开路先锋。
我深入研究过这个事情,发现太多引用了名人名言的文章皆很可疑,谁谁说的并无出处,亦无来由,挂上大名写上一段就成。
这一发现让我欣喜若狂。
再也不用呕脑子费心思去背诵那些破玩意,写文章需要个名言就用自己的话填上,挂上个冷僻些的外国名人,老师批阅的作文分数决不会低。
八十年代初我当语文老师时,“名人名言”依旧风起云涌,我绝不敢把自己引用名人名言的体会与绝技教给学生,怕这些歪门邪道的小伎俩污染了他们的心灵。
也就是说,在前“心灵鸡汤”时代,我们这些60后的读书人,就已经察觉了“心灵鸡汤”不但是毫无营养的,甚至自己都可以去用鸡精假冒编造。
当年狂饮过鸡汤的,都碰到过两种相反的意见,都要指引我们前进,而让我们无所适从的荒谬。
比如劝勉我们的人生甘愿做“螺丝钉”的那碗,多少豪情万丈的青少年放弃了成名成家的梦想,自觉自愿的选做不起眼的螺丝钉般的工作,而且非常自豪;而拿破仑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的豪言一流行,我们这些螺丝钉都傻眼了。
很多走上文学道路或赢得人生第一个功名的人,都自称是靠喝鸡汤起家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话是不是鸡汤?熬汤者鲁迅。很多人受此感染,把荒野踏成了路。
像文学大家林语堂、张爱玲之类,你看他们的小说随笔,篇篇鸡汤文;你再翻翻半个世纪以来的散文、随笔,没有鸡汤味的有几人?
你莫奇怪,我绝无贬低大师之意,那是因为现在泛滥的鸡汤,把一个世纪以来散文、随笔的文字精品,统统都变成了鸡汤味的食材底料。结果是我们以前读到的美文,全让鸡汤给窜味了。
几年前曾经刮起过“反心灵鸡汤”的旋风,刻意要对着干。比如“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如果是石头,到哪里都不会发光的”,“假如今天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明天生活还会继续欺骗你”等。
“反心灵鸡汤”者也不要太得意,只要你去看看华君武、丰子恺的漫画与题跋,就知道你那味道,也是窜过来的,高明不到哪里去。
平心而论,每日孜孜不倦奉献鸡汤的人大都有仁善慈悲心,那鸡汤不管是人家熬好他热的,或是他亲手一笔一划的熬好,都带有他的感悟。他喝着鲜、滋养,他才真心实意的推给朋友。有时怕你看不见、记不住,不免刷屏不倦。
这种好心肠断不会知晓,这世界有人早就洞穿了一切,你才看见的早就是人家看厌了的;他亦不知,对于装睡的人,再温热的鸡汤人家也是熟视无睹的;他更不知,自己欣喜所得,再好的东西日日几遍的给人喝下去,就是你的亲娘亲儿,也会吃不消。
“心灵鸡汤”最大的片面就是把人生的体验、觉悟给教条化了,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的所有条款,都无视了每个人自己的成长过程。人走的弯路直路不是教导的结果,而多来自于临场发挥。那是多么深刻多么美妙或多么痛苦的事情,谁都代替不了谁。
将文字的功用统统归结于治愈或励志更是荒唐不经,脱不去功名之核。这世界本有许多与治愈、励志、功名不相关的美的事物、美的文字,莫要一并给鸡汤化了。
我也在自省。
自己的每日一文,也是常在鸡汤文附近行走,很难不湿鞋的。比如今天这篇,已经有鸡汤文的大致: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的相貌,也藏在文字里。
我可是天天交代自己,你看到的道理,瞬间的觉悟,千万要憋住、忍住,切勿去刷朋友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看,最终还是憋不了、忍不住,朋友圈里推出去了。
作者相关文章
关注马尔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