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渭林原创】厚诚的乡党老板
▲题图由作者本人提供
厚诚的乡党老板
文 | 邢渭林
汶川地震十周年前一天,西安三兆村,一条因建设工地多而繁华的村街,我和儿子走向一家“陕南手擀面”馆。刚到跟前,老板满脸笑容,“乡党里面坐”,熟悉的家乡话我顿感亲切,看到里面有人正在擀面,我们便走进面馆。
饭馆也是房东的门面过道,院内、楼上全是租户。过道大约可放六七张饭桌,当街东边是操作台、擀面案子,操作台后面是放置几种臊子的地方;西边也挤了一张饭桌,仅供两人使用,里面人多,我们就坐在门口这张桌上。
看到他招呼顾客的张张笑脸,听着那亲切的乡音,方知他是安康市旬阳县人,同属陕南乡党,旬阳与商洛市镇安县隔河相望,也算是半个商洛乡党,交流起来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对商县近些年发展和生意很看好,想在那儿做生意,找了三年未找到合适门面。
知道我是丹凤人后,对丹凤葡萄酒赞赏有加,他每年过年回家都要沿312国道,去买丹凤葡萄酒,“劲很大哩,把朋友都喝醉了”,他抽空聊着也笑着。
他就是这样,招揽生意、招呼客人总是笑着,“乡党进来坐吧,正宗手擀面,有干拌、肉臊子、油泼、西红柿鸡蛋、还有浆水酸菜面,你只要小碗就行,保够”。真的,他一点也无虚言,他说有大小碗,我要了一小碗,端出来一看哪里是“碗”,竟是不锈钢小盆,这碗饭我就没吃完,干活的保准吃饱。
老板和我讲,他们在西安干这行已经二十多年了,在这地方也三年了。这个生意和做人一样,全凭诚信厚道:我的生意全靠乡党们照顾,每天下午五点半开始到九点半,桌子全坐满了,陆陆续续有一百多人吃饭,中午人就更多了,你现在坐的地方是后来增加的,来吃饭的大多是干活的人,数量保证要够,食材也要用好的,我用的油是一级菜籽油,做肉臊子全用精瘦肉,这些不能马虎。
再说,吃饭也是吃个心情,你板着脸,好像别人要饭吃一样,来吃一次,谁还再来,我不像有些人,对待干活人牛逼轰轰,浇臊子时,勺子舀起来还要闪几下,明显是怕勺舀子太满。我这里除了肉的、西红柿鸡蛋的、油泼的,还特意备了陕南乡党喜爱的浆水菜,两天要用两桶哩!
果然,在灶台与案之间有装浆水的桶,过道旁有四十斤的菜籽油壶。烧油时他提壶直接往炒瓢里倒,烧熟后能闻到菜油香味,泼面多余的油就倒进肉臊子盆里,没有专门把剩油攒下再烧。
听着他的生意经,吃着他的饭,我感觉质量数量都不错,我父子俩要的面,儿子的干拌面勉强吃完,我的汤面剩下了,况且两份仅15元。正交谈间,一位年轻顾客向他要充电器“手机没电了,扫不成微信”,他即笑着说:“没事,你不急,吃一个月也不怕。”在顾客的执意下,他才把充电器拿出来。
见他媳妇用约四尺长的擀杖擀面,我开玩笑说:“应该给你老婆多分钱”,他笑道:“钱都给人家了,多亏她身体好,每天要擀六十多案子面,要是请别人,一月不付六千元,没人干这活。”,他媳妇也笑着说:“每天晚上手都有麻木的感觉”,我说:“你数着钱的时候,手就不麻了吧!”她笑得更甜了。
原来,老板才四十五岁,已是两个孙子的爷爷了,大孙子已有五岁,讲到此事,他真是眉开眼笑:“我们以前结婚早,儿子也是早婚,我们要多出生一代人。”
瞧着他高兴的样子,我心想他们虽然辛苦,却也愉快,也幸福。他们把经营和做人紧紧融合,用自己的厚道诚实待人,用他们愉悦的心情感染着顾客,在饭馆林立之地站稳脚跟,在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把底层的劳作者视为挚爱,创下自己独有的经营模式,在手擀面行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赢得如此多的回头客。
我试探着问,你在西安几十年了,应该买房了吧,“没有,我们老家的房子修的很好,没有必要在这买。有几个乡党倒是买了,整天为钱奔忙,不值得。再说,在外面打工,不知道资金链何时会断,是吧?买房不如买辆好车,想回就回去了。”
“那你有车吧?”
“面包车,不好,主要买菜用,回家时用,沿路玩着就回去了。”真羡慕他这种豁达乐观。
聊着吃着,我的心情逾加爽快,记起翌日是我生日,有乡党这“碗”吃不完的面,也是心存感激,一定要记下这个厚诚的乡党,也记下自己这特殊的生日。临走我加了他的微信“奎哥”,他看了我的网名,立即问“你是竹林关人,我们附近有女孩嫁到你那里的。”
愿“奎哥”有朝一日成为行业之魁!
(注:文中插图由作者提供)
邢渭林,竹林关人,1961年出生。生活、工作未离开过农村,对农村、农民颇有感情;有从军经历,现供职某镇政府,业余爱好写作,报道、文章刊发于《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商洛日报》《陕西文学界》《商山》等。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1、【嘉年华时光】每周星期天休刊。
2、投稿时若配有插图,请作者选用横向构图的照片并且备注文字说明后,打包发送邮箱。
3、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原创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