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志】长阳吕氏(二)
长阳吕氏族谱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邑之有志。族谱,是家族档案,是重要的地方历史文献,其中一些史料,往往能弥补正史不足。
自清代至民国,长阳吕氏(不含羊角洲吕氏)共纂修族谱四次,在长阳诸姓氏中堪称最多。县内与吕氏修谱届数相同的姓氏家族,根据现有资料,仅有资丘田氏、厚浪沱李氏、白虎垅覃氏三家。而至今仍完整保存三个版本以上族谱的,仅吕氏一家而已。
吕氏修谱概况
长阳吕氏首修族谱在清嘉庆十六年(1811),吕大告見(字鑑轩)主修,吕桢(字天周)编修,为墨谱(谱稿,未经正式刊行)。该谱开本、卷数、册数及下落不明。
道光《长阳吕氏族谱》
二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吕大䚋(字敏斋)、吕大伸(字浩然)等主修,吕世烜(字龙门)等纂修,西湾思敬堂梓,为木刻刷印谱。共三十一卷、十册,其中卷首一卷(册),世系三十卷、九册。封面题名“吕氏家乘”,牌记题名“吕氏族谱”,版心题名“长阳吕氏族谱”,牌记页盖有“河东嗣堂”印章。该谱为递修谱。卷首内容有:新序、源流序、墨谱旧序、祠宇碑记、派序、修谱名目、传赞、造谱凡例、家规及序、沈宪批、祭田契纸、祠宇坟图、祠堂祭礼、大宗小宗论、五服全图、捐项名目、领谱字号、开族五世系图、开族五世系表。世系上迄始祖,下至道光二十五年,按老三房顺序(其中,老大房西湾吕氏又分五房)分房记述,每房按五世一提叙世系详情,五世叙完,再叙其后五世,以此类推。
同治《长阳吕氏族谱》
三修,在同治九年(1870)。吕名栴(字鸿儒)、吕世煓(字品三)主修,吕守艺(字文甫)等佐修,见龙泉西湾思敬堂梓,为木活字刷印谱。共四卷(册),其中卷首半卷(册),增补世系三半卷(册)。封面题名“吕氏家乘”,牌记题名“吕氏三修族谱”,版心题名“长阳吕氏族谱”。该谱为增补谱。卷首内容有:三修族谱序、三修谱名目、派序、曲溪坟山图、凡例、家规、祭礼节录、敏斋公寿序、爆之公传、品三公传、五峰公传、玉山公传、树声公传、大宗世系图等。世系上补道光二十五年时内容,下至同治九年时情况,依二修谱顺序分房排列世系录。
民国《长阳吕氏族谱》
四修,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吕良相(字辅臣)等主修,吕世福(字东海)等佐修,西湾思敬堂梓,宜都源记代印,为石印谱。共二十一卷(册),其中首一卷(册)、世系二十卷(册)。封面题名“吕氏家乘”,牌记题名“吕氏族谱”,版心题名“长阳吕氏族谱”。该谱为递修谱。卷首内容有:新序、源流序、墨谱旧序、祠宇碑记、二修自序、三修自序、派序、二修传赞、见周公寿序、三修传赞、四修传赞、二修造谱凡例、三修造谱凡例、新增造谱凡例、祠宇坟山图、祠堂祭礼、三修祭礼节录、大宗小宗论、五服总论、五服全图、创造墨谱名目、二修族谱名目、三修族谱名目、四修族谱名目。世系上迄始祖,下至民国三十一年,记叙方式如二修谱,不同的是为了节约篇幅,垂丝图变为瓜藤图,但五世一提不变。
吕氏历届族谱,除首修墨谱外,其他均流传至今。以四修族谱流传最多,现长阳民间及国内外部分收藏机构收藏有原件或复印件。而二修、三修却为孤本,不知何时从长阳外流,上世纪90年代由一江西铜鼓古玩商人转卖至广州,为广州一古籍爱好者收藏。2018年,长阳一古籍爱好者为使这一地方文献回归长阳,不惜出巨资购回。此人对地方之贡献,不言而喻。
吕氏族谱的史料价值举例
清代著名学者、时任长阳知县沈梦兰为吕氏所作谱序
长阳吕氏族谱,如同县内其他姓氏家谱,除了具有家庭档案意义外,对地方史料乃至国史也是有益的补充。比如,清嘉庆时长阳知县沈梦兰、教谕钟茂铨,道光时长阳教谕朱美恕所撰写的吕氏谱序,是三者在长阳任职期间所撰文章的首次发现。沈氏其人,浙江乌程人,为清代治周礼的七名著名学者之一,其传记载入《清史稿》。该序,是研究沈氏生平的另一生动材料。而沈序中所言“余奉简命,宰治长阳有年,无日不以敦伦饬纪、转移风化为务”,亦反映了清政府在镇压白莲教起义后,在长阳的施政重点。
再如,清初吴三桂反叛清政府,叛军是否道经长阳,正史及地方志中或因时间短,或因影响小等原因,并无明确记载。而吕氏族谱中关于第五世吕国珠、吕国琏二人的生平叙述中却有记载,为“避吴王难于松滋县”。类似的记载,也见于高家堰《向氏族谱》等谱牒中。通过将这些材料汇总整理,结合同治《长阳县志》中记载马连农人发现疑似吴王遗物一事以及乾隆《东湖县志》记载吴三桂军队攻打夷陵城一世,可推测吴三桂军队应由湖南,经过长阳西湾,越过清江,再经马连、高家堰等地,到达夷陵江南(今宜昌市点军区),直指夷陵州城。
民国《长阳吕氏族谱》中关于吕世祧的记载
又如对吕世祧及吕守蛟的记载。吕世祧,是同治年间田世珺农民起义发动者田世珺的好友,也是起义军的主要领导骨干成员,道光二修谱、同治三修谱及民国四修谱对其均有记载。三修、四修谱中所记载的“卒于同治四年乙丑二月初七日子时殁葬偏岩垴”,反映了吕世祧并未与田世珺赴静安“招降”,而是与田世超等起义军人员战斗到最后。同时,也印证了同治《长阳县志》所记载的“统军飞谕四乡绅团及田、吕户族,搜捕余党”“各乡绅团擒获逆匪土匪,络绎解送来营,均讯明正法”等事实。而吕守蛟,是光绪年间向策安反洋教起义的重要参与者。同治《长阳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丁巳,长阳知县窦以庄率乡团勇擒拿“守蛟众”,但吕守蛟其人下落不详。而民国《吕氏族谱》,如同同治谱一样,亦只记载了他的出生时间,“殁、葬、配俱未详”。综合家谱及志书,不难推断吕守蛟与“不知所终”的李策卿、李少白一样,很可能外出逃亡,或逃于鹤峰州(其兄守武1870年前迁鹤峰),或匿于他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谱载,吕守蛟生于咸丰元年(1851),而其父世聪在其出生前半年即去世,其参与反洋教起义时,其母王氏(出生于嘉庆二十二年,即1817年)佷有可能去世。加上其兄早已远迁鹤峰,那么不难推断,守蛟其人极可能出身贫寒,难以婚配,故而可以无牵无挂地参与反洋教斗争。此外,历届长阳旧志中关于吕氏其他人物的记载均佷简略,于族谱中均可详细考证,在此并不一一枚举。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姓名及公众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