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椿荣 || 土地的落寞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土地的落寞》
作者|马椿荣(陕西洛南)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于是乎“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土地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且不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战争因此发生,仅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来说 ,土地就像母亲,她以她那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哺育了我们成长。
然而,1978年至今,近四十年来,我国的土地在经历了贫瘠、肥沃、高产的喧闹之后,却渐渐地走向了沉寂、清冷。许多时候,面对大片长满荒草的沃土,我如鲠在喉、感慨颇多,却不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我出生的时候,正值“人民公社”后期,中国还实行着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
每天清晨,妇女们给睡眼惺忪的孩子慌忙地喂一口奶后,常用一根布条系在他们腰间、栓到窗框上,便急匆匆地扛起镢头跟着男人们下地干活去了。在偌大的一块坡地上,无论是挖地、薅草还是收割,都是男女一字排开,每人窄窄一绺,同时劳作。有的妇女身单力薄,看两边的速度快,自己被甩了一大截,便不再细致的一根根薅草,挖一锄土盖一片草,速度自然立即快了很多,她们也暗自偷乐。
那时候,每家所能分到的粮食按工计算,出工越多分的越多。所以每每分粮回来,母亲总会愁苦着脸唉声叹气,说一家六口人,才分到六斗粮食,开过年就没粮食吃了,这日子咋过呀。接着定会又骂我们一家大小都挣不了工分,只会吃等等。这也难怪,那时候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解决了温饱问题便没什么可忧愁的了。这,也是当时最大的社会问题。
我童年时期,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包到户,终于可以自由做主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母亲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大哥下地干活,直到天黑才会回家。渴了,喝点山泉水,饿了,啃点干粮,抓紧一切时间多种地、多打粮。土地不够,就偷偷开荒。去山坡上瞅树稀土厚的地方,砍了树、割了杂草,拣了石块石子,挖开来,秋季撒一些麦籽,来年竟也惶惶的长出一片小麦。姐姐辍学后,天天割猪草饲养两头猪,一头上缴国家换一点零花钱,一头杀了用猪油供家里做饭。屋子的前后都是窄小的行行田,年幼的我跟着大人去地里,一个人跟虫蚁玩耍,或在地头睡着、睡醒。如果栽倒弄伤了手脚,母亲定是一边骂着一边捏起一些干散的土撒在伤口上,等止了血,又拿起锄头继续干活。这个时候,虽然还是吃不饱,但春后弄些瓜瓜菜菜,再扳些早熟的嫩包谷做成浆粑接济,日子也相对好过了许多。
那时候,土地的亩产量并不高,其数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广种地才能多收粮,有了粮不但全家不挨饿,还可以换钱,所以农民把土地当成命根子,寸土必争。这时候也是因为土地而衍生矛盾最多的时候,各种桩基纠纷、地拌纠纷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
生产队每次调整土地最热闹也最紧张。除了会计记账,两三个专门拉尺子的人以外,跟着尺子走的一群人眼睛嘴巴也不会闲着。到谁名下,谁都会诞着脸,嬉笑着说“老哥,尺子拉松些。哎,你扯那紧小心把你人也扯栽了!”手上却早拿了尖尖扁扁的石头,等队长站在尺子跟前脚尖一点,一句“好了,就在这,”便迅速的刨个坑将石头插进地里,用镢头狠狠的锤几下,满脸笑容。在一条线上,这样的界石最少要栽三四个,它们守卫着每家每户的地绊,也守卫着每个人心头的希望。
也常有人挖地的时候,看邻地无人,就动了歪心思,悄悄的把界石挖起来,往别人地里挪一尺二尺再埋进去。待邻家发现,少不了大吵大闹,过去几十年情分也一笔勾销。吵的不可开交时,叫来村长队长,把账簿子拿到地头,再把界石挖开来看。四个界石一个在里,三个在外,真不在一条直线,邻家就气焰高涨起来,大声的叫骂:你黑心肠的、你挨枪子的欺负我,我对你的好你都忘了,你老婆那会病了还是我给请的赤脚医生,你娃娃掉茅厕里还是我给捞出来的,你忘恩负义,不得好死!对方就不吭声地蔫了,圪蹴在地头抽旱烟。村长这边骂一顿,那边劝几句,再把界石栽回原地才算告一段落。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有时队长换了几任,账簿遗失,双方各说各的理,吵闹升级,打的头破血流,几代人老死不相往来的,也并不少见。
我参加工作后,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允许多种经营,更是激发了农民对土地的投入热情。农民不仅可以在地里种粮食,也可以种烤烟、栽桔梗、埋天麻。不仅上农家肥、也舍得买各种化肥助长,土地也变得越发肥沃和高产。再后来发展种养结合,圈一面坡地散养土鸡,封一条沟养几十头猪,也有在坡地栽桑树养蚕,建良种核桃园。这时候,粮食已经有了富余,柜子都是满的,麻袋也摞的很高,粮食吃不完或喂猪或变卖。
粮食不缺了可是缺钱,物质不缺了可是精神匮乏。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各种信息的涌入,根生土长的青壮年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成群结队,一波又一波离开故土,涌入一线二线城市,加入打工大军,去追寻他们富裕起来的梦想。
如今的农村地旷人稀,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只有“386199”还在坚守着。坡地实行退耕还林,孱弱的小树苗已将其覆盖,少人问津,沟脑地更无人踏足。平地不多,房前一片种菜,屋后几台点上洋芋包谷,也都是妇女和老人在晨起或黄昏,孤单单的去侍弄。打工者给家里说,别种庄稼了,粮食不值钱,你辛苦一年到头一亩地最多能挣三四千,我一个月就挣下了,还是现钱,咱买粮食吃,想吃啥买啥。给邻居说,我的地不种了你种去,我也不要租金,你给我照看就行了。于是连片的土地撂了,开的荒地更扔了。
乡村学校撤并,青壮年出去打工,孩子也进城里上学,父母给孩子灌输的仍然是脱离土地,进驻大城市享受荣华富贵的思想。他们一年难得回去几次,90后,00后的孩子们大多不知道自家的地在哪,也少有参加劳动的。以前说城里的洋学生分不清麦苗和韭菜,如今农村的孩子们也认不出大葱和蒜苗了。再没有人在乎界石的距离,更没有人为一尺地界而大打出手,土地的重要性好像突然之间消失了。
梁晓声在《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梁晓声,灯红酒绿、权力与欲望,统统比不上这土地带给他的深情和烙印。我也如此。
好在我们的惋惜感慨之声未了,新政来了。脱贫攻坚、土地流转、支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一系列政策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土地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一批打工族携着妻儿、带着积蓄、揣着梦想回到家乡,在政府的支持下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养。沉寂了多年的土地苏醒过来,以她热望的眸子、宽阔的胸怀拥抱归来的游子,也给了他们无尽的希望。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我相信,在新的征程中,她一定会再次喧闹起来,焕发出她该有的青春与活力。
马椿荣
马椿荣,女,汉族,1975年3月生,陕西镇安人,大学文化,现工作于陕西省洛南县委组织部。
喜爱文学,作品散见于飞天文学网、榕树下、商洛日报及“嘉年华时光”微信公众号。
“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杯
“一人一城一故事”有奖征文
2016年11月1日起,《嘉年华时光》公众号面向全国有奖征集“一人一城一故事”。
一、征集主题:面向全国所有写作爱好者,以“一人一城一故事”为主题,将你的故事以文章形式写出来,亲情、友情、爱情、亲子、人生、职场、倾诉等,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为宜,所有来稿将在原创文学公众号“嘉年华时光”择优发表。经作者授权,“嘉年华时光”公众号也会帮助投稿者向更多媒体投稿传播。
二、评奖办法:文章一经修改发布,我们会在当月月底,结合文章的阅读量、评论量等,再进行网络投票,最终综合评选出一等奖一名,奖励价值128元的核桃酱大礼盒一个、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二等奖两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两提;三等奖三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一提;所有获奖作者都将颁发荣誉证书。
三、投稿须关注微信公众号“嘉年华时光”(slycniegl )”;并添加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四、请将你和这座城市的故事编辑好,务必写清楚文章标题、作者姓名,附作者简介、个人照片,以Word打包文档的形式,通过邮件发送至邮箱:408440374@qq.com。邮件主题名为《***在**城市的故事》。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五、来稿文末必须附有作者联系方式(地址、微信号、手机等),以便联系和发放奖金。原创首发故事优先采用;已在纸媒发表作品择优发布。
六、由于来稿较多,我们会按照投稿先后顺序编发。严禁一稿多投现象。
七、本征稿启事从即日起到2016年12月31日止。
八、特别欢迎优秀商家或有识机构冠名、赞助,支持征稿、特约发布品牌故事。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