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诊断性调研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诊断性调研反馈意见

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诊断性调研的通知》(甘教督〔2019〕15号),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调研组,依据《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甘政发〔2013〕102号),《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甘教督〔2013〕9号),《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甘教督〔2013〕8号),《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甘教督〔2014〕11号),《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实施细则个别精神的通知》(甘教督〔2017〕16号)有关要求,省级教育均衡发展诊断性调研组于2019年5月20日至22日对碌曲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诊断性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碌曲县人民政府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观看了教育工作专题片和展板,核查了县政府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档案资料和数据;分别召开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代表、县政府职能部门及乡镇负责人代表、校长和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深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查看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听课2节,共查看学校18所(其中小学16所,完全中学2所)。参考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提供的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对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诊断。现就调研组关于此次调研当中提出的问题整改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依法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未能按期达到“三个增长”和“一个比例”的法定要求,未能按期足额拨付其他教育经费。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增长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6.65个百分点,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低于上年2.86个百分点,教育附加费、师资培训经费均有拖欠。“三个增长”和“一个比例”的负增长及其他教育经费的拖欠,到目前虽已补齐,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优化与提升。部分学校存在教师学科结构性短缺,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不足,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学校对实验、音体美等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率还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工作和交流的意识有待加强。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名师引领,学科教研力量明显不足,联片教研和校本教研缺乏有效支持。教师培训缺乏全员性、多元化、对症性、高质量、重实操的有效精细的组织。

(三)中小学安全工作还需进一步狠抓落实。部分学校门口道路没有悬挂安全责任明示牌,无斑马线、减速带,校园联防联控长效机制落实不够;个别学校彩钢房未拆除,楼房外墙瓷砖脱落、校园内电线光纤凌乱,危化药品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个别农村学校用棱角石头铺设操场,易致学生受伤。个别寄宿制学校消防通道不畅。

(四)学校内涵建设与内部管理需进一步深化。学校对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特色凝练、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和做法还需进一步深化,学校规章制度需进一步健全、发展规划需制定落实。国家课程落实、校本课程开发仍需加强,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学校常规化教育教学管理粗放,精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

(五)县域内各界人士对巩固提高教育脱贫与控辍保学的法治意识和政治站位有待加强。教育部门缺乏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教育发展整个体系中和教育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振中进行系统、全面、长远的整体谋划意识,立足当地巩固脱贫成果、主导产业培育、经济发展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整合优化资源办好标准化和特色化民族教育的举措还需加大。

(六)县级档案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各类花名册或数据指标无统计表;二是档案资料封面比较繁琐,卷内无卷宗说明;三是三残儿童入学率、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等相关硬性指标无全县统计表;四是师生比、专任教师占比等无全县统计表;五是现有的学生体质健康、学业成绩、行为规范合格率等硬性指标统计有误,数据矛盾、格式不统一、显作假现象、归档顺序不合理。

二、整改落实措施及成效

(一)关于“依法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的机制还不够完善”要求的落实情况

我县作为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在精准扶贫脱贫摘帽任务非常艰巨、县级财力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坚持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将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经费单列,按照“三个增长,一个比例”的要求,调整经费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拨款优先保证教育。2016年至2018年,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共投入4.882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分别占财政支出比例的13.13%、10.12%、11.21%,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分别增长30.86%、0.78%、19.35%。2016年至2018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较上年增长-16.03%、1.4%,29.96%,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53.74%、2.15%,18.63%,2019年,拨付补缺资金7843.09万元,“三个增长”各项指标均已完成。2016-2018年,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共435万元。同时,全面加强了教育资金监管力度,有效规范了教育经费管理。拨付了前期垫资实施的粉刷维修项目、硬化绿化美化亮化项目、给排水管网改造项目、电网改造项目、新建藏族中学大门及县中学大门项目。

(二)关于“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优化与提升”要求的落实情况

1.建立教师补充常态机制。2018年招聘特岗教师34名,其中学前教育26人,语文3人,信息技术2人,音乐2人,美术1人;“三支一扶” 4名。2019年招聘特岗教师35名,其中语文5人,英语4人,音乐8人,美术10人,体育2人,信息技术4人,藏数学2人,以对口帮扶为契机,与天津红桥区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先后派22名紧缺专业教师,有效缓解了部分学校存在的学科结构性短缺和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不足。目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已经相继出台,待具体部署后全面实施。

2.统筹规划,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购置配备图书、教学仪器设备,新建网络计算机教室,配建小学标准化实验室18个,校园监控系统18套。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多媒体教室239间,学生用计算机教室23间,计算机1610台,校际同步课堂互动设备一套,信息采集室11间(其中精品录播教室9间,常态化录播教室2间),教育资源平台一套,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接入率为100%。同时,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多次举办“课件大赛”“同课异构”“电子白板应用大赛”等,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

3.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制定了《碌曲县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特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将全县乡级学校按地域划分为三类,一类学校每人每月300元,二类学校每人每月330元,三类学校每人每月350元。2015年,将班主任津贴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近三年来,累计发放乡村教师补助481.944万元,班主任津贴148.2万元。同时,强化教师职称评审,近年来,我县中级教师113名、高级教师24名、省级骨干教师15名、州级骨干教师8名、县级骨干教师12名。根据《碌曲县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将班主任津贴提高至300元、寄宿制学校400元,切实提高了乡村教师待遇,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今年,我县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中评选省级、州级、县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57人。有力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起到了带头、辐射、引领的作用。

4.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近三年来,投入经费435万元,累计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4200人次,做到专任教师全员培训,组织实施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定期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送教下乡”、“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依托天津等地对口帮扶,积极组织校长外出学习进修、考察培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了一批教育理念新、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的校长教师队伍。

遵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大力加强教育教学业务培训,主要依托国家、省级培训项目进行,通过大量的外出培训促使我县专业技术人才水平和业务知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2019年全县参加国家、省、州业务技能各项培训人数600余人次。并按照“五个一”的要求(一份体会、一场报告、一堂汇报课、一组照片、一份资料)在本校扎实开展培训汇报工作,有效扩大培训受益面,同时整理所有培训资料登记学分,动态管理教师培训。开展县域内走教帮扶,各级各类学校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及校内“传帮带”方案,优化整合师资,发挥最大效益。

(三)关于“中小学安全工作还需进一步狠抓落实”要求的落实情况

优化全县教育发展环境,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全县广大师生财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制定出台了《碌曲县校园安全及周边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打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和各学校签订了校园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学校校长(园长)、党支部书记切实承担起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他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切实承担起“一岗双责”的责任。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校园矛盾,完善各类风险防控体系,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学校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建立了台账,明确了整改时限,并安排专人进行整改。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投入资金337万元为各学校购置安装了校园监控设备,不断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县公安、文广、卫生、交通、食药监等部门积极参与校园安全、食品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工作;各中小学、幼儿园,认真贯彻落实校园安全工作“一岗双责”、校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各类校园安全宣传和主题教育,精心组织地震、消防等安全防范应急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安全应急自救与事故处置能力。将安全任务目标细化到基层、分解到人头,保证了学校安全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连续多年未发生任何校园安全事故。

(四)关于“学校内涵建设与内部管理需进一步深化”要求的落实情况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校园。在学校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的同时,按照学校实际情况形成了各自的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进一步强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操场等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着力形成学校新亮点。

(2)丰富课外活动,打造活力校园。通过社团(兴趣小组)、大课间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学校文化校园另一特色。通过校园各类大型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素质施展、发展的广阔平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人人个性发展,也促进学校发展。

(3)深化常规工作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依托学校发展背景,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全力落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五爱”和八荣八耻教育;以重大的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设立并定期召开德育活动开放日,建立德育互动的教育网络。各学校围绕文明养成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园中掀起“共守一承诺、争做文明人”的热潮,文明教育深入开展、多点开花,常态实施、稳步推进的文明养成教育工作局面正在形成。通过搭建校园网、学校广播站、手抄报、心理健康教育橱窗等心理健康宣传平台,开展以微电影、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情景剧等为载体的心理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心理健康周”等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认真开展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等,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继续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持续推进全县教育向均衡、特色迈进。

(4)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与规范工作。强化督促指导工作,使学校不断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规范工作,严格遵循教育部《地方与学校课程指导意见》,制定本校课程开发方案、计划,健全完善课程资料档案、实施等工作。立足校本教研活动进一步落实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体系建设工作。

(五)关于“县域内各界人士对巩固提高教育脱贫与控辍保学的法治意识和政治站位有待加强”要求的落实情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州部署,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我县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健全,贫困乡镇(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教育在促进扶贫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正在不断地发挥出来。针对反馈的“县域内各界人士对巩固教育脱贫与控辍保学的法治识和政治站位有待加强”的问题,全县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省州县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抓住重点,狠抓落实。

(1)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落实教育扶贫主体责任,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及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统筹协调统战、宗教、乡镇、寺庙办等职能部门,进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各方联动,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把教育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抓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2)加强统筹协调。教育扶贫不只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涉及到扶贫、财政、民政等多个部门,要做到积极沟通、主动沟通、经常沟通,避免因沟通不畅影响工作开展,建立健全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机制,高效务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3)强化教育扶贫资金监管。教科局和学校要把提高监管能力、规范资助行为、保证资金安全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强化专项督查和日常监管。要把监督管理工作贯穿教育扶贫工作全过程,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绝不能出现教育扶贫资金违法违规问题。

(3)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不懈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和控辍保学“三报告”制度,完善劝返复学生“保学”机制、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控辍保学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在劝返复学、“保学”措施、提高保学质量上开拓工作思路,在提高劝返率、复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上下功夫,为全县、全州教育脱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聚焦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做到应助尽助。建立教育部门与扶贫部门双向比对机制,确保建档立卡学生不遗漏。分别建立以学籍和户籍为单位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台账。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教育资助等惠民政策,加大帮扶助学力度,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开足开齐开好课程,配齐配强师资力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吸引力,在确保劝返复学生“进得来、吃得饱、留得住”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安心学、愿意学、学得好”。

(5)县督导室将加大督查力度,对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走过场、弄虚作假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聚焦控辍保学、聚焦学生资助,想良策、出实招,真正把教育扶贫工作做实做细。

(6)以“拾遗补缺、冲刺清零”专项行动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为契机,依法依规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范义务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宣传力度。切实强化措施,加大宣传和思想教育,每年3月和9月定为全县控辍保学活动月,学校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惠民政策及相关文件,使全体教师都明确自己的“保学”责任和义务;利用宣传栏、标语、家长会、通过“家访”给家长面对面讲解等进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惠民政策的宣传,提高家长的认识,明确家长的责任,营造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浓厚氛围。

(7) 高度重视残疾学生、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及帮扶工作。认真落实贫困(残疾)学生帮扶资助政策,建立有效的助学机制,认真开展“一帮一”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保证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辍学。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积极与民政、公安、妇联、统计、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对辖区内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调查摸排,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加强联系制度,建立关爱和服务体系,提高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教育和关爱水平。

(8)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水平。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好落实,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教育投入结构,科学配置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

(9)继续深入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指导学校及帮扶干部履行帮扶职责,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宣传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及法律法规,继续完善落实“一户一策”教育精准脱贫计划,根据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贫困户需求变化情况,及时对帮扶措施和保障措施进行调整完善,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并努力推动教育扶贫措施落地生根。

(六)关于“县级档案需进一步完善”要求的落实情况

一是统一设计全县性各类花名册或相关指标数据统计表;二是重新核定档案封面,补充完善卷内说明;三是新增三残儿童入学率、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等相关硬性指标统计表;四是新增师生比、专任教师占比等无全县统计表;五是重新核对硬性指标统计数据。

与此同时,针对调研组在深入学校及反馈会上反映的问题,碌曲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于6月26日发文至各学校,要求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于7月10日前整改落实。我局于7月11日,组织督查人员,本着“不放过一个重点问题,不遗漏一个细节问题”的原则,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国检”前最后一次全面督查。现已对照问题清单,全部整改落实。

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达到了省定办学基本标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力度,努力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办好每所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级认定评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