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旅游百强县揭晓
11月2日,竞争力智库、中国经济导报社和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1》。《报告》对2020年我国县域旅游发展情况作了全面梳理,完成了第四届全国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工作,同时发布了“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和“2021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
《报告》显示,2021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分布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浙江30个、四川10个、江西8个、贵州7个、江苏7个、湖南6个、云南5个、安徽4个、广西4个、湖北3个、重庆3个、河北2个、河南2个、山东2个、山西2个、陕西2个、福建1个、甘肃1个、新疆1个。2021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具体名单见表1。
2021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平均实现旅游总收入156.16亿元,恢复至疫情前的76.5%,比全国旅游总收入恢复率高28.6个百分点;平均接待游客1530.48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的79.3%,比全国旅游总人次恢复率高40.4个百分点;游客人均单次消费1020元;旅游总收入与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平均为60.3%,较疫情前下滑31.8个百分点。虽然部分旅游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态势继续向好。旅游资源品质持续提升。中国旅游百强县市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58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99家、世界遗产16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6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5处、世界地质公园11处、国家地质公园2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65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5处。此外,中国旅游百强县市中有16个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8个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3个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交通住宿条件持续改善。机场方面,中国旅游百强县市中有31个到最近的运输机场的距离在50公里以内,84个在100公里以内;铁路方面,中国旅游百强县市中有78个建有客运火车站,其中开通高铁的有46个、开通动车或城际列车的有14个;公路方面,中国旅游百强县市中有99个已通高速公路,其中,37个拥有3条以上高速公路。酒店方面,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共拥有五星级酒店59家,客房1.60万间;四星级酒店184家,客房3.35万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中国旅游百强县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值达到92.5%,较去年提升6.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平均值达到58.4%,较去年提升3.3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值达到42.0%,较去年提升0.6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2021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分布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湖南8个、四川8个、贵州8个、广西7个、云南7个、浙江6个、内蒙古5个、山西5个、新疆5个、福建4个、湖北4个、江西4个、重庆4个、安徽3个、广东3个、吉林3个、陕西3个、河北2个、河南2个、黑龙江2个、江苏2个、辽宁2个、山东2个、甘肃1个。2021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具体名单见表2。
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整体呈现市场恢复强劲、基础条件优良、旅游资源精美、政府推动有力等特点。2021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次均恢复至疫情前的七成以上;游客人均单次消费830元,约为中国旅游百强县市的八成;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38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63家,旅游资源十分富集,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报告》指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人口流动为基础的旅游行业更是首当其冲,遭受了不可估量的重创。疫情发生以来,国民旅游习惯深刻变化,短途游、周边游、近郊游广泛兴起为县域旅游复苏注入了新活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力为县域旅游崛起提供了新支撑;乡村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县域旅游转型树立了新亮点;改革创新工作深入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快速发展为县域旅游升级激发了新动能。疫情发生以来,各旅游强县强化政策应对,努力克服疫情严重影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我国县域旅游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据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对象为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1871个县域(不含县级市辖区)。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包含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和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其中,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主要考察县域旅游资源富集度、旅游经济活跃度、旅游设施完善度、生态环境优势度、政府推动实效度、旅游品牌美誉度等六个方面,六个分项指数集成竞争力指数,竞争力指数前100名即为中国旅游百强县市;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主要考察县域资源开发潜力、市场扩张潜力、基础支撑潜力、政府推动潜力等四个方面,四个分项指数集成发展潜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前100名即为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
竞争力智库是专门从事竞争力研究的独立社会智库,坚持社会责任优先,主要开展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行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乡村振兴研究,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数研究等。(王琳)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