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大学》赏析(16)全篇的中心和要点
《大学》赏析(16)全篇的中心和要点
各位网友,《大学》全篇,包括《经一章》和《传十章》,我们已经讲完了。今天,做一个简要的小结。
《大学》的中心内容,是阐述儒家的政治理论,以修身为根本,建构理想的政治和社会。
《经一章》是统领全篇的纲,确立了儒家学者“三纲领八条目”的人生追求。《三纲领》也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是君子一生“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八条目》论述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也是君子修己治人的阶梯。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讲的是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治人。修己是为了明德,治人则要做到亲民,而无论是以明德为目的的修己,还是以亲民为要求的治人,都要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换句话说,修己是为了达到内圣的要求,治人是为了实现外王的目标。“修己治人”,“内圣外王”这八个字,揭示了儒家政治理论的精髓,指明了个人道德修养和治国平天下的内在一致性。
《传十章》是对“三纲领八条目”的展开。前四章统论三纲领,其重要性自不待说。后六章细说八条目,朱熹认为,其中的第五章乃是“明善之要”,第六章乃是“诚身之本”,读者在初学时,尤其要作为当务之急,切不可因为它浅近而有所忽视。第十章阐释“治国平天下”,其要义是,国君要与民同好恶,而不可专其利。包括絜矩之道、民心为重、德本财末、举用贤才、生财有道五个要点,絜矩之道是贯穿于其中的红线。作者反复申说的基本观点是,国君及其当政集团如能按照絜矩的要求,以身作则,施行仁政,关注民生,重用贤臣,不与民争利,那么,民心就会凝聚,社会就会安定,国库就会充盈,天下就会太平。
总起来说,《大学》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及其原则和方法,系统论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对如何做人、处事、治国,具有深刻的启迪性。全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南宋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