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李广为何难难封侯?

【古今中外】
李广为何难难封侯?
    唐代大诗人王勃在他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为李广没有封侯而感叹。李广生于将门世家,历文、景、武三朝,经70余战,多次和匈奴交战,为将廉洁,深得官兵爱戴。
    他作战勇猛,箭法如神,后世对其评价很高,是中国历史上名声很大的一位武将。但此人终其一生都难以封侯,最终自杀而亡。? ? ? ? ? ?
    关于李广没有封侯的原因,有人说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我认为这不光是命运,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己,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太盛,根本不适合当统帅,最多只能算是个将才。

    李广是个难得的将才,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武艺高强,尤其是精通骑射。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李广拥有家传的射箭技艺,他的手臂很长,善骑射是天生的。射箭技艺几乎是李广平生唯一的爱好,《汉书·艺文志》甚至著录有《李将军射法》三篇。
    “(李广)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
    这些史料充分说明了李广的骑射技艺高超,多次和匈奴对战,都有神勇的表现。? ? ? ? ? ?
    据说,李广在面对数千匈奴追杀,都能安然返回军营。甚至在他受伤被俘之后,还能寻机夺取匈奴战马、射杀追兵而归。正因为如此,以至于让他太依赖自己的骑射,个人英雄主义太盛。
    殊不知,多数汉军将士并没有他或者匈奴骑兵们这种骑射天性,他们更需要一位能够带领他们找到敌人弱点的统帅。比如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
    李广多次跟匈奴大战的时候,不顾手下将士们的死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有一次,李广带着百骑遇到了数千匈奴骑兵,他丢下了自己的大军独行在外跟匈奴军队周旋了一天一夜。
    可以想象,统帅走失的一整天里这支军队处境是多么危险。如果这时候敌人来攻击,群龙无首的李广军队势必全军覆没。? ? ? ? ? ?
    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李广再次出击匈奴。这一次,李广带着一万骑兵跟匈奴作战,结果全军覆没,他也受伤被俘,不过他凭着自己高强的武艺而脱险了。
    他个人是安然无恙,但他带领的一万将士却全部阵亡,而这一次的全军覆没完全是他个人英雄色彩的率先出击和被俘而引发的。
    所以说,跟着这样的统帅是很危险的,不顾将士死活,独自冲锋陷阵。他这样的作战方式,让他带领的部队也极为松散。? ? ? ? ? ?
    李广统帅军队依靠的是他自己的个人魅力,而非严整的军令纪律:
    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这段史料我们很容易看到他带领的组织风格,逐水草而居,到了目的地后,往往是“人人自便”,李广也不派斥候去放哨,士兵比较轻松。? ? ? ? ? ?
    这种轻松随意的组织风格,跟匈奴军队的“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很像。
    其实,李广是陇西成纪人,位于匈奴和汉的交界处,他们家也是属于那种半农半牧的经营方式,既像汉人,又像匈奴人。李广自己也很匈奴人有些神似:骑射驰逐,行留无羁。
    这就不难理解他的带兵方式跟匈奴很像了。? ? ? ? ? ?
    我们来总结一下,由于兴趣相投、风俗相通,李广治军的时候类似于匈奴人的治军方式,军队较为松散,依靠李广的武勇和对士兵的爱护来凝聚军队,迷恋自己已经艺术化的骑射本领,注重个人英雄主义,放弃了汉人军队善用兵法、注重纪律的特点。
    这样的作战方式,让李广很被动,所以跟匈奴大战,占不到上风,还全军覆没。
    相反,卫青、霍去病带领的部队综合步兵和骑兵的优势,他们训练出的骑兵兼顾了汉军的纪律性,所以和匈奴大战的时候处于上风。? ? ? ? ? ?
    总之,李广难封是他个人性格造成的,太过于英雄主义导致最终以失利自杀结束了其充满争议的一生。
    这种悲剧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但也无可奈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