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管理部副总裁吕克走进浙大:与最优秀的你,共创勇敢新世界

编者按:

24年前,同样的金秋时节,一名年轻人告别母校,来到初创六年的华为,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24年后,开学几周的浙大,这名年轻人回到母校,1500多名学弟学妹,听着他讲述华为的故事和科技的未来。

这名年轻人,就是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管理部副总裁、集团人力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吕克。

“拉车的人比坐车的人拿得多”

“把投入变为优势,将优势转变为胜势”

“破格提拔在华为已经成为新常态”

 “给动车组配满电,每节车厢,自带动力”

“让更多的马跑起来,让跑起来的马跑得更快,让跑得快的马跑得更长久”

9月22日晚,浙江大学玉泉永谦剧场,他做了一场题为《与最优秀的你,共创勇敢新世界》的演讲,现场笑声不断、思想的火花频频闪现。

加入华为之后,发展空间会怎样?对于同学们来说,华为是怎样的一个成长平台?大家又能拥有怎样的发展机会?努力了,将能获得什么样的回报?

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学长,作为经历了华为发展的员工,作为参与华为机制建设的HR,吕克诚意满满地和大家分享了一个真实的华为:没有套路,没有渲染。

演讲伊始,吕克就分享了再次回到母校的感受:这两天我迫不及待地重走了那些曾经生活与学习的场所,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和校园的惊人美丽而由衷赞叹;同时回想自己走过的成长道路,为母校在我们身上深深留下的‘求是创新’的印记而深感自豪。

华为的使命和抱负

通过万物互联使能智能社会

谈及发展空间,不能不提及华为未来会怎样发展。吕克用形象化的视频、系统的逻辑和同学们展示了未来智能社会的全景图。

吕克分享了自己对未来智能社会的理解:智能社会本质上就是一个“端、管、云”的技术架构。端,对应的是万物感知;管,对应的是万物互联;云,对应的则是万物智能。我们更要理解,没有联接的云是空中楼阁,有了联接的云才不会随风飘散;没有联接的端是孤立的树叶,有了联接,树叶才能交换养分,自然生长。

华为的使命和抱负就是要通过万物互联,成为智能社会的使能者。这个使能就是要提供无所不在的联接,更低成本、更高带宽、更智慧的联接。

数字化革命:空间无限广阔

人类社会在向智能社会的演进过程中,我们看到,各行各业此时此刻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数字化。社会在全面的数字化,比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媒体……

企业也在全面的数字化,比如智能制造、平台型企业、数字化运营。甚至是我们每个人也在数字化,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数字助理。像在电影《Her》中,数字助理能帮我们查阅邮件、预定酒店、购买机票,甚至还能帮助你分析情感……当然,这还需要更多一些时间才能实现。

过去的赛跑,华为优先出发

未来的赛跑,华为已构建战略与执行体系

智能社会,数字化革命,如此广阔的机会,华为能否抓住?吕克从过去的赛跑和新的赛跑两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过去的赛跑中,华为获得了优先出发的地位。过去十年华为的全球营收保持了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2016年总营收已经高达5216亿元。同时,良好的行业格局、优质的客户结构、丰富的管理积累是一个公司健康发展的保障,华为在这些方面的积淀都十分深厚。

面对未来的赛跑,华为也已经构建了一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压强投入”的战略与执行体系。战略聚焦万物互联的巨大机会,实施战略投入,实现战略性技术与商业突破,将产品与技术做到极致,来构筑市场与服务的优势。

把投入变为优势

将优势转变为胜势

我们常说我们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个能力与资源有限的公司。华为的策略是将所有的资源聚焦在管道上,压强投入。

过去,华为在聚焦的ICT领域,华为投入研发费用约占企业收入的10%-15%,10年总计已高达3100亿人民币,光2016年就投入了764亿人民币。

面向未来,华为将继续坚持每年投入100-200亿美元的资金,进行高强度的研发,并将其中的20%-30%投入到基础研发和前瞻研发。

把投入变为优势,将优势转变为胜势。吕克指出了华为未来的雄心——从三分天下必有华为,到成为世界五朵云之一。

历史的厚度、知识的高度和全球的广度

华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平台?吕克以历史的厚度、知识的高度和全球的广度做了概括总结。

历史的厚度:

30年世界级管理实践

华为拥有30年的积累史。无论在市场营销、研发、制造与供应链管理,还是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方面,华为都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咨询公司或实践成功的公司合作,比如2016年公司咨询合作费支出就达7.85亿美元。

那么,历史的积累意味着什么呢?

2006年我当时带领一个公司小组,协助英国电信的评估组进行供应商年度再评估,英国电信每年都会对其重要供应商或战略伙伴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合作。

我记得当时带队的英国电信GLENN先生对我说:“JACK,你知道么?我认为华为做了一件聪明的事,就是不断通过合作,改造了自己的流程,这样,当华为与英国电信合作时,我们的管理语言是一致的,否则,华为怎么可能打开英国市场继而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呢?”

我还记得,有家国内手机厂商的高管对我说,现在他们很苦恼,因为国内市场已经饱和了,但却出不去,因为他们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伞。

所以,华为30年来持续投入所积累的,其实是一张通行世界的门票。

知识的高度:

顶级大拿、顶级院校、顶级人才

近年来,华为在全球实施了创新研究计划—HIRP,与牛津、剑桥、斯坦福、麻省理工、曼切斯特大学等全球逾百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与诺贝尔奖获得者、100多位院士、数千名学者同行,HIRP资助超过1200个创新研究项目。近三年,700多名世界顶级科学家加入了华为。

因此,在华为平台上,你将与行业大拿交流,将与优秀者同行,使你更快达到你的梦想高度。

全球的广度:

想走就走的旅行,在华为是生活,不是情怀

目前华为已经拥有遍布全球的各类机构,华为人商务旅行、派驻工作的足迹遍布全球。

华为目前在全球17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或办事处,有23个研发中心,36个联合创新中心,有18000多名中方同事被派驻全球。世界这么大,你都有机会去看看。

很多人说,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请让我告诉你,在华为,这都不是什么情怀,而只是你平常的生活…

三年成为将军不是梦想

破格提拔在华为已经成为新常态

作为一个HR,吕克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华为已经发展了30年,人员也很多,那么年轻人还有机会吗?

吕克表示,一代代优秀的年轻人才正在群体性的崛起,不断走上公司业务、技术与管理的关键岗位。在华为,三年成为将军不是什么梦想。一场青春风暴正在形成,年轻人正在成为华为发展的中流砥柱。

为什么会有青春的风暴?为什么三年就能成为将军?这背后是因为有华为的人才管理机制。吕克介绍道:

首先是在人才的选拔方面,华为的机制是不搞论资排辈,强调“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鼓励从一线实践、从成功实践的团队中选拔公司未来的领袖和专家,强调用人不求全责备,善用人之所长。

华为鼓励“一枝先秀”,同时更希望“一枝先秀”能带动“百花齐放”,从而使公司的人才队伍充满活力。

其次,是在人才发展方面,华为非常注重人才在实践中的循环成长,正在构建三层人员流动循环——基层员工进行认知型流动;中层专家与主管进行赋能型流动;高层领导进行领导力流动。

华为既鼓励“干一行、爱一行”,“板凳要坐十年冷”;也为了适应未来需求,鼓励“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针对不同层级员工的各类循环流动中,实现一次又一次的快速提升。

全面的人才管理机制,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

让更多的马跑起来,让跑起来的马跑得更快,让跑得快的马跑得更长久。

贡献者必将得到回报

最后,作为压轴,吕克重点介绍了华为的回报体系。

吕克表示,如果读过有关华为管理的书,大家都会知道一句话:“贡献者必将得到回报”,这实际上就是华为针对回报问题做出的回答。华为具有丰富的回报组合,但回报的分配是基于责任和结果,向奋斗者倾斜。

华为全面的回报体系,不仅包括了物质回报,还包括个人的成长机会、荣誉激励、工作环境等丰富的非物质性的回报。

终于,终于,大家等到了最期待的问题:去华为能挣多少钱啊?

吕克半开玩笑地说,华为薪酬高于行业水平,在华为工作越久越划算,工资就像变成了零花钱,是不是突然觉得有点土豪?

20年前,任总就给大家说,你们今后买房子要买个大阳台,因为你家里的钱可能放不下。

坦白讲,从总收入角度看,在工作几年以后,我们员工的平均收入都已经超过了很多在欧美同行的收入,我们目前的人均薪酬及相关支付大约排名全球ICT行业的前五名。

拉车的人比坐车的人拿得多

给动车组配满电,每节车厢,自带动力

关于薪酬结构的比例,吕克表示,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会压缩员工薪酬费用,相反,华为认为必须让员工获得价值分配中更大的比重,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创造更大价值的积极性和持久性,简单地说,只有要让拉车的比坐车的拿得多,车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华为贡献回报机制的目标是什么?吕克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给动车组配满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蒸汽机和内燃机时代,一列火车一般只有一个火车头,必须要给火车头加满煤、加满油,火车才能跑得快、跑得远。今天我们的高铁和动车组,采用的是分布式动力牵引,除了火车头,车厢也都带有动力。华为的价值创造和动车组类似,每一个层级、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团队都有带头人和优秀骨干,华为贡献回报机制的目标,就是要给动车组配满电,让每一节车厢都能够自己带上动力,如此一来,每个人都动力十足,动车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飞驰。

成均学府育鸿儒,立业百强聚梁栋。治学双甲子, 浙大人求是创新,争创世界一流;立业三十载,华为人厚积薄发,共创勇敢新世界!

E N 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