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浩气长存》之:魔王与童年老洋人(02)
原创:《浩气长存》之:魔王与童年老洋人(02)
作者:潘运明作者简介:潘运明,男,1969年生,河南省宝丰县人,中共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文学类代表性传承人。
(识别二维码,关注李留申)
传说中那魔王外貌十分古怪,身高八尺,卷黄发,红脸膛,走路带风,声如铜钟,练得一身好武艺,功夫练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不仅英勇无毕,而且变幻莫测。“魔王”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其爱好更是别具一格,投镖、杂耍、舞蹈、变戏法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拿手的是他能双手发弓,箭箭中的,双手接箭,支支不漏。
有一年春,虎狼爬岭上来了一伙土匪打寨,先是“叫牌子”,把寨里人吓得东躲西藏,战战兢兢。“魔王”却迈开步子,昂昂来寨门口,与土匪们论理。土匪们是不讲理的,“魔王”几句话竟把他们激得怒从心头起,徒步队伍后撤,弓箭手向前,弓响时,箭如下雨,齐刷刷地向他射来。
“魔王”不慌不忙,一边敏捷躲着,一边扬手接着,如同小孩戏耍,应付自如。土匪见所带飞箭将要射完,却没有伤着“魔王”一根毫毛,个个心惊胆战起来。此时,“魔王”一声大吼,双手翻转,黑风突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土匪们惊慌失措中,看到“魔王”手心里像飞出一缕彩霞,支支利箭如飞刀如鸟雀般飞出,躲闪不及,纷纷中箭倒地。眨眼之间死伤大半,胆大的土匪们捡拾起地上的箭细看,竟是他们刚射出的箭,更觉吃惊,狼狈退去。自此,虎狼爬岭上的土匪再也不敢到这里骚扰,汝河岸边提起“魔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魔王”在村里生活几十年,传武受艺,将他的戏法及手彩活路都传给村人,在他死后,村人在紧临寨东南部的一片地里,安放了他的灵柩,并树碑立传,此地也就被称为“魔王冢”。明朝时候,朱元璋分兵驻屯此地,就把村名改为魔冢营。
因魔冢营界于宝丰与临汝之间,自清末到民国元年,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成了乞丐、匪人、蹚将、官兵频频光顾之地。
那年的初冬时节,有天傍晚,一个穿着破烂,行乞讨要的小孩拿着黑老碗,在王掌柜家的猪食糟里挖了一碗面片,被恶狗追咬,躲闪不及,掉进路边池塘里。夜风丝毫也不施舍温暖,寒气飕飕直往身上钻,鬼天气把天上的星星和人的心都冻僵了。小乞丐从池塘里爬上岸时,浑身已经湿透,他穿着湿淋淋的破衣烂衫,像幽灵般游走在魔冢营的街巷里。蓦然间,一星火花在眼前闪烁,他发现金家水煎包子铺门前的锅台里隐隐约约有点红光,像落水人遇到了救命稻草,他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将冻僵的躯体紧紧贴在那个还稍有温暖的锅台上……
门外的响动,惊动了屋里人,屋门打开时,金掌柜端着一盏油灯走出门来,见小乞丐个头与自己的儿子一般高,只是头发金黄,面色雪白,鼻梁高挺,眼窝深陷,是个“雪里迷”,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金掌柜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惊异地问道:“孩子,你这是咋整的,掉进水沟里啦?”小乞丐眼里涌满泪水,无声地点点头。
“小三、小三,快把你那身干净衣服拿来。”
屋里应声跑出来一个与小乞丐年纪相当、个头一般高低的少年,乌黑的眼珠闪着灵动的光,圆脸蛋上挂着稚气和玩皮,硬撅撅的头发像刚刚割过的麦茬儿,与小乞丐那雪白的皮肤、蓬乱的头发形成鲜明的对比。
“唉呀,咋是你呀张占彪,你咋不叫门呢?”小三手里拎着衣服,老练地问道。
“我、我……”张占彪嘴里支吾两声就没了下音,小三让他脱掉湿衣服换上自己的一身干棉衣,又从屋里端来没有卖完的水煎包让他吃了,张占彪狼吞虎咽,眨眼间几个包子落了肚。
“爹,俺俩是好朋友,他是临汝小屯南张庄村的,在咱们村讨饭多日了,你把他留在咱家里招呼生意吧,他四处讨饭,吃不饱还老是让狗咬伤。”
“既然您俩是伙计,爹听你的,就让他在咱这铺子里帮帮工,好赖管个饱饭。”
这样,张占彪便留在金家包子铺帮工,拉风箱、拾柴火、挑水、卖包子,跑前跑后,勤快劲儿招人喜欢。不久,大哥金印、二哥金群及老三金宪章和魔冢营寨里一巴掌大小的王成、路孝曾、牛绳武、文瑞臣、王有等拜了把子,结成弟兄。张占彪因其长相特别,状如白种人,被人称之为“老洋人”,追随白朗的抚汉讨袁军转战南北,后组织起河南自治军,纵横各地。金宪章及其魔冢营的这些少年伙伴,竟成为“老洋人”自治军的中坚力量和铁血干将。(潘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