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反对帖学的人,他连王羲之都看不上!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书法有帖学和碑学之分。究竟何为帖、何为碑,有时候并不那么容易说得清,碑上的字大都也是书丹上石的。但百年来,书坛聚讼纷纷,很多人非要在二者中争个高低。对此,启功先生有过一篇文章《启功:碑和贴没有高低,只是用途不同》,堪称至评,值得一读。
昨晚我们在公众号消息中卖了个关子,请大家猜猜:有史可查的第一个明确反对帖学的人究竟是谁?结果众说纷纭,有说是米芾,有说是康有为,还有说是龚自珍,等等,都不对。不过,在这一连串名单中,应该说,康有为是最接近的,因为他的《广艺舟双楫》明确尊碑抑帖,只是,还有一个人比他更早些。
其实,帖学与碑学是相对而言的,书法在一开始并没有这两个概念。在碑学概念提出以前,也并不存在什么帖学。正是考据、金石之学勃兴,碑学盛起,才引发了碑与帖的争论乃至对立,甚至学帖、还是学碑竟演变成一个极端的政治问题(参见:学碑还是学贴?一个政治问题)。
康有为反帖反得最有劲,还写出皇皇名著《广艺舟双楫》,总结出“魏碑十美”,可以说把尊碑弄到了极致,但他也研究《兰亭序》。他还骂了许多经典书家,甚至连学碑的赵之谦也骂,认为赵的魏楷不纯,有帖的成分,是靡靡之音。而他所推崇的人,如刘墉、张裕钊,这二人果真能当得起“集帖学和碑学之大成”的称号吗?还得看作品说话。
赵之谦(左)与张裕钊(右)
好了,不扯那么多了,说回正题:究竟谁是第一个尊碑抑帖的?先看一首七绝:
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坛荒疏笑骋驰。
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
这首诗意思很明显。第一句否定了王羲之,说他字俗不可耐;第二句认为帖学过时了,看我笑着来驰骋书坛吧;第三句更进一步,认为凡学习书法大家的,最终都沦为“书奴”;第四句亮出结论,华山片石才是我要师法的,就是只学碑了。
此诗的作者,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
金农像
这首诗不仅仅是喊出了尊碑抑帖的口号,更是在学书理念上来了一次前无古人的颠覆。我们知道,在这之前,书法人很讲究“师承”,中国的书法传承也一直有着一个明晰的系统。比如,我们在《“别人家的孩子”:草书大家怀素🙏》一文中介绍过:怀素曾求教于颜真卿,颜真卿曾拜师张旭,张旭是陆柬之的外孙,陆柬之是虞世南的外甥,虞世南是智永的徒弟,智永是王羲之第七世孙,顺着王羲之再往上推,可以推到卫夫人、锺张、蔡文姬、崔瑗乃至蔡邕。古人学书,非大家名家不学,赵孟頫曾把曹魏无名隶书附会到锺繇身上,然后去学,似乎这样才“师法有名”。
金农临华山碑局部
但是,金农喊出了耻学历史经典书家的口号,转而学碑、学无名之作,这是取法观念上的一次颠覆性变化。他喜欢无名的写经体,喜欢《华山碑》,喜欢北齐那些不知谁写的字。这有点走极端了,无怪乎被同为尊碑的康有为讥评为“欲变而不知变”、“牛鬼蛇神”。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多元、信息发达的时代,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各种书学理念、取法理念杂存。比如金农的理念,无论你同意也好、反对也好,今天仍有许多人、其中不乏当世名家,承其衣钵、发扬光大,像取法民间书法的王镛先生,等等。
如何看待这些纷繁复杂的书学理念呢?如何在各种理念交织并存的世界中保持独立、保有自我呢?这就涉及到对书法的欣赏和鉴赏问题。在此,我们向各位书友隆重推荐一部好书《中国书法全鉴》(全6册,精装),从中可以管窥书体之演变、审美之流变,以及历代书家之特色,既能学到各体技法知识,更能学到传统书法鉴赏知识。此书原价1580元,凡【书艺咀华】粉丝,均可享受299元的低价恵购(文末选购,顺丰包邮)。
《中国书法全鉴》 (全6册)
精装藏书版
原价价:1580.00元/套
粉丝回馈价:299元/套
小编提醒:
1、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满意,可联系寄件人处理;
2、7天内可与寄件人协商退货,15天内仍为您保留换货的权利;
3、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4、由于快递原因新疆、西藏地区暂时到不了请不要下单。
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