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煮茶季,响一壶秋香四溢,熬一方宁静致远!
▲
清秋十月天,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寒阵阵,又到了水汽蒸腾、茶香四溢的煮茶季。
看壶内水汽氤氲,闻曼妙茶香,茶尚未入口,此等画风,想想已是陶醉了,全身暖意流淌。
煮茶,不同于泡茶,需要行云流水般的行为艺术,而只需守拙,静静等待,安于等待,等待水到渠成,花开蒂落的那一刻,等待令人惊喜的那一抹滋味,新鲜出“壶”。
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很爱喝茶,也极擅于煮茶。
关于煮茶,他有切身体会:“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难忘,閒情手自煎。”
好茶(阳羡茶)配上好水(惠山泉),再加上高手烹煮,那种极妙的滋味品鉴,自然是令人向往的。
02
煮茶时,茶汤经小火慢煮后,丰富的内含物质如有源之水,汩汩而出,细水长流,故茶汤滋味前后变化虽然不大,但每每入口均觉得醇厚甘甜,茶够味道,茶气充足。
某种意义上,泡饮法更像是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法,内质不够丰厚、茶质不好的茶,前三、四泡就已是真味俱出,之后就只剩水味了。
故,煮茶实际上并不适合心急之人,而是更适合不急不躁之人。
在秋冬季节里,如果你喜欢煮茶的话,那么这种感觉一定不陌生。
煮上一壶茶,小火慢煮,小口细啜,体会着那股油然而生的暖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灌满整个身体。
这种暖热感,如果煮茶的主角是老生茶的话,更甚,甚至会有汗流浃背的感觉。
所以,义芳君认为,品知一泡茶的茶气,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煮茶了。
03
煮,是茶与水的交融,碰撞,也是茶叶的一次自我升华。
历史上,煮饮法作为主流饮法是在唐代,最有名的煮茶高手便是茶圣陆羽了。
唐代是中国古代茶文化达到历史巅峰的一个最好的时代。
煮茶在唐朝,那像是家常便饭,更是艺术享受,并逐渐从煎茶,发展到点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安法门寺唐代地宫被人发现,使得一批唐代煮茶用的精美金银制茶具重现天日。
透过这批至今仍闪耀着金属质感的唐代煮茶器具,真真有那么一种奇妙的历史穿越感。
因为唐朝人喝茶主要是团饼,喝之前还得先将茶饼炙烤变软之后,再细细研碎,等釜中的水烧开后,再放入茶末。
这时候,茶末随着水花在釜中翻腾,好似浪里白条,出现沫饽,唐人谓之“茶之精华”。
固然,与唐代相比,如今我们喝茶的主要形态然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自明初开始官方推行散茶以来,人们主要使用泡饮法来喝茶,但煮茶并没有因此而消亡,依然受到了爱茶人士的喜欢。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当下中国六大主要茶类里,并非所有茶类都适合用来煮茶。
煮茶时,我们一般选择上了年份的老茶,例如:老生茶、老白茶、老铁,或者后发酵茶类的黑茶、熟普等等。
这些品类茶历经时光和工艺上的沉淀,茶性化青涩为温热,特别适合于煮饮,尤其是在这日渐寒凉的秋冬时节里,常煮,常喝,则有助于暖胃,祛寒凉。
茶友们!
又到秋天煮茶季,响一壶秋香四溢,熬一方宁静致远!
走,喝茶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