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严歌苓《护士万红》

严歌苓《护士万红》

起初,我对严歌苓旅居美国的华人作家身份是有一定偏见的。觉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移居美国呢?尤其是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的作家。所以有一段时间刻意不去看她的作品。但是随着《金陵十三钗》《归来》《芳华》等轰动一时的电影的上映,严歌苓这个名字一时之间传遍大江南北,其人也大红大紫,成为文学爱好者都绕不开的一座高山,我也有很多次冲动想要找原作来看一看。

《护士万红》刊登在2015年《收获》第二期上,普通到惹人嫌弃的书名,让我一直将之冷落到一边,最近才看到原来作者是严歌苓,所以就看一看,这也是第一次看她的著作原典。

一读开头,竟然觉得民国文艺之气扑面而来,不娇柔,不造作,不刻求,不迎合,完全按照描写这个故事的小说固有的样子,不徐不疾地展开,辞藻讲究,才气外露,一位严谨而认真的女作家形象跃然眼前。

书中的故事非常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护士,固执地相信自己护理的英雄不是植物人,与人心和时代孤独地斗争了十几年,最终无奈战败。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就连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了了四个:英雄张谷雨、其妻子玉枝、其子花生、其护士万红。其他即便是影响情节发展、或者说在时代进程中推波助澜的重要的人物,也都刻意淡化,只有姓没有名:军区医院的一把手秦政委、万红的追求者和恋人吴医生、给万红无数次帮助的陈记者。其他人更不必说了,都依靠与四个有名有姓的四个主要人物的关系而得以表达而存在。

有才华的就喜欢卖弄技巧。炫耀技巧的最高境界反而是淡雅寻常。《护士万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本淡雅而伤感的书。而其炫耀的技巧就是把简单的故事复杂化。

复杂的第一步就是充分地洞悉人心。一个在排除哑炮故障、哑炮突然爆炸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救了两名战友,被当做全面宣传的英雄,收获了多少鲜花、荣誉和掌声?这原本没有故事,正是因为他当了英雄,生命却还在延续,并且是不能说话、不能行动、不能随着时代一起进步,而又恰逢剧烈变革的时代,也就有了故事。

这对比太明显了:昨日还是炙手可热的英雄,转眼之前人们改变了价值观,思想已经走远,开始热衷新式的英雄、超男超女超模、新潮另类的事物。一边是被特定时期浪漫的革命热潮所推举出来的精神标杆,一边是物欲横流、事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人性就像放在了试金石上、照妖镜前、八卦炉中进行检验,这是写不完的故事。

复杂的第二部就是把故事放入一个有潜台词而又典型的时代。比如这部小说一开头就明确交代的具体时间——1976年初夏,之后人们的思想在时代的巨变中一天一个样,即便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只是张谷雨作为一个英雄的植物人,静静地躺在那里,像被从飞速前行的航船上被抛进水中的那把宝剑,虽然被刻上了英雄的印记,但他只能属于他下船的那个时代。这个时代只要想一想,读者都能自己填满故事,更何况还有一个貌美如花、年轻纯洁、信念执着的女护士,逆着时代之流柔弱而又坚强地守护在他的病床前。

复杂的第三步就是把故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首先是关于英雄的定义,有一段时期,英雄竟然成为我们心理上嘲笑并羞于说出口的词,而几年前我们还燃烧着满腔热血,放纵着眼中狂热,口中高呼着英雄。英雄一词被偷换了概念,改变了语境。昨日还尽力塑造着一心为公的英雄的金像,一转眼就放下手中的伟大工程,去为极为出色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高唱赞歌,所有一切都源于物质世界的改变。

人的肉身与灵魂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当人们注重灵魂的时候,被封印在无法动弹的躯体下的灵魂也可以伟大,也可以受人膜拜,也可以成为真正的人。但当物质至上的时候,强调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就显得与众不同地孤零零的可笑,不能创造物质的财富,徒有灵魂的躯壳也可以被判断为死亡。

张谷雨的悲哀在于,不渴望成为英雄,而身躯变成了任人摆布的木偶,被当作泥塑神像一样的英雄。他的个人化的灵魂只能无奈地蜷缩在神像之内,失去表达一切的机会,丧失七情六欲。喜欢和憎恶,爱与恨,都无法表达。他的尴尬在于其他的英雄在成为英雄时已经死了,而他却依然活着,但再也不能有所作为,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时代、被亲人、被事业所抛弃,而且被抛的越来越远。所有人都认为他只有死才是最好的解脱,也是解决所有难题的最好的办法,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盼望着他死。

万红的悲哀在于,将自己的灵魂留在个过去,固执地相信一切都应该是当初的样子:舍己为人的英雄就应该被敬重、被爱护、被善待;作为一名护士,就应该尽一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救助生命。她竭尽全力十几年,写出六大本厚厚的植物人护理日记,就是想要凭一己之力证明张谷雨不是植物人。可惜这已经不是医学命题,也不是伦理命题,而是哲学命题。这个哲学命题原本就不是她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身不由己扁舟一样的小护士所能解答得了的——人是因为肉身还是因为灵魂,才成为一个人?

严歌苓就是这样善于从哲学命题出发,发现特定时代中一般民众的悲剧。

2020年5月17日凌晨于寻琴斋

严歌苓

(0)

相关推荐

  • 芳华已逝,我们还剩什么——关于电影《芳华》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除了怀念,我们还剩什么 --关于电影<芳华> 有时候会怀念一段时光,突然跳出来,莫名其妙,也理所当然.就像电影的某个片段,或者你 ...

  • 李祥宁与铁道兵张谷雨

    文:小豆芽 图:来自网络 我从七岁开始和父母一起离开老家,但是乡恋情节却是永远无法割舍的.近年来,一直关注"愚伯的自留地",我的父亲也时常向自留地投稿,这个让我觉得倍加温暖. 说起 ...

  • 严歌苓:读书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 好书如良友 眼睛看不到的,读书可以 脚步不能丈量的,读书可以 身体无法抵达的,读书亦可以 我们这一代人的少年时代物质非常贫乏,但每个人的经历很丰 ...

  • 夜读丨严歌苓:读书与美丽

    .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 他说在年少时他就想到: ...

  • UC头条:严歌苓: 读书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 |赏读

    点击加载图片 读书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 严歌苓 我关于阅读与写作的记忆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虽是作家,但他很少用自己的文学理念影响我.在我的生活学习中,父亲就是一个很客观的教师,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文 ...

  • 读书与美丽 严歌苓

    (一)读书与美丽    --    严歌苓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也是研究詹姆士·乔伊斯的专家.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 ...

  • 读书笔记之《小站》:严歌苓迷失在动物世界

    进入5月,两位知名作家不约而同在两份知名文学双月刊上发表了自己的长篇小说新作:一是严歌苓在<收获>上发表了<小站>,一是贾平凹在<当代>上发表了<暂坐> ...

  • 严歌苓 :读书与美丽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也是研究詹姆士·乔伊斯的专家.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 他说在他年少 ...

  • 严歌苓:这样的女人才最美

    美学夜听 ✅如何省思属于这个时代的'东方美学',与你每晚听美学 公众号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 ...

  • 严歌苓:人间乐事无不是苦中作乐

    人间乐事无不是苦中作乐 假如说生命有度--把心与身的存在状态从低到高排列成刻度,那么"瘾"就是一种超乎正常的生命度. <纽约客>上曾有一篇文章,讲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 ...

  • 严歌苓经典15句,句句精辟!

    严歌苓经典15句,句句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