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而第八章 孔子说错话

《学而》的第八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章,从字面上来看是非常好理解。重,就是庄重;威,就是威严。君子表现的不够庄重,就没有威严。和庄重相对应的就是轻浮,我们讲一个人很轻浮,那他肯定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君子。我们心目中的君子就是要看起来很庄重很严肃。

“学则不固”,学的东西,就掌握的没有那么牢固。这里的“学”要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学”来看。第四章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一章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学的内容主要是忠和信,在这里可以再次得到印证,“学则不固”后面就直接讲了“主忠信”。人一旦轻浮,没有威严啊,外在的没有威严,内在的就不够重视,不够重视那就做不到忠信,学的主要内容忠和信这两个方面就没有那么牢固。

前面这两句都好理解,但是后面一句“无友不如己者”,就一直有争议,解释起来就有点困难。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这很像一个妈妈天天规劝自己孩子的那样:不要和那些坏孩子做朋友,不要和那些坏孩子玩。对于平常人,这是很平常的一句话,但是从孔圣人的口中讲出来,这个就有点让人难以信服,或者说让人觉得不舒服。

我们做这样一个推理,假如说有甲乙丙丁四个人,依次是优良中差。丁想找丙做朋友,但是丙坚信孔子这一条,认为自己不能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那就只能拒绝,丙丁就不能做朋友了。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反过来的意思,就是要和自己相同或者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做朋友,那么丙就只能找乙去做朋友。而乙也这样想,不能和丙这种差学生做朋友,要与好学生做朋友,所以乙和丙也不能成为朋友。乙就只能找甲就做朋友。那么甲也认为不能和坏孩子做朋友,也不和乙做朋友。那这样的结局就是,谁和谁不是朋友啊,谁都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这句话,很多人把它当做座右铭。当然,一个人这样认为可以,但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句话绝对不是真理。不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怎么会是一个仁德的人呢?仁人志士,就是要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把自己的一些理念传达给他们,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他们,这样人世间才能越来越美好。

最后一句“过则无惮改”,这个是孔子一直秉承的思想,有了过错,不要害怕去改正。我们都知道孔子另外两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自己有不好的地方、不对的地方,就要改。改正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也是学习。

所以说,我们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学习。君子不重则不威,威严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只是学习的附加产品。学习的目的是我们能够做到忠信,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热爱自己的祖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像一章,孔子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经常在我们耳朵边唠叨几句,不要和那些坏孩子做朋友。我们听一听就行了,如果都不和“坏”孩子做朋友,那么“坏”孩子就被抛弃了。

我们要记住“过则勿惮改”,假如说孔子说错话了,那他也要改正,可惜老先生已经作古,不能改,那我们就替他改正。

我们平常人经常会说错话,孔子会不会说错话呢?从这句看的,他有可能说错了。

(0)

相关推荐

  • 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1—8)

    中华民族自古注重个人修养,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但是如何提高自我修养?如何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呢?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

  • 8.别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首先这里的"重"呢可不是说体重.分量的意思,那有人就开玩笑说,一 ...

  • 【辉光日新1317】天天读经典:君子不重则不威(图:柿子红 秋意浓)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 ...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 译文 君子(自身)不庄重(在别人面前)就不威严,学习就不牢固.(做事)以忠信为主:不和不如自己(忠信)的人交朋友.有过错不怕去改正. 赏析 这句话是孔子谈交 ...

  • 重威学固

    重威学固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①,学则不固②.主忠信③,无友不如己者④.过则勿惮改⑤." [注解] ①重:庄重.自持. ②学则不固:所学不牢固.与上句联系起来就可理解为 ...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8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八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1),学则不固(2).主忠信(3).无友不如己者(4).过则勿惮改(5)." [注释] (1)君子不重则不威:重,庄 ...

  • 《雅兰读论语·学而》第十

    一个儒家君子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及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念? 答案,就在今天的学习内容--<论语·学而第十>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

  • 三读论语.学而02

    [0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 三读论语.学而03

    [0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指的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贪欲隐藏起来,哪怕是内心愤怒.怨恨,但是在表面上,还是会伪装出恭敬和喜悦的样子,用花言巧语去讨好别人,这种人腰 ...

  • 三读论语.学而04

    [0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弟子中成就比较高的,写了<大学><孝经>,据说论语也是他组织师兄弟们著写的,孔子的孙子子思 ...

  • 三读论语.学而题外1-1

    [题外1-1]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果不细品,我们很难认识到这些古人的见识与智慧,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一生中每一天需要面临的不就是这三件事吗?这里不说交友和学习的事,就单说"为人谋&qu ...

  • 三读论语.学而05

    [0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的这句话算是对"为人谋而不忠乎"最好的诠释,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领导一个千乘之国(春秋是车战,一般一辆车编队100人 ...

  • 三读论语.学而06

    [0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什么是「品行」?就是人的品德体现在他的行为中,只是想和说不行,要看你怎么做.后边<为政篇>中,子贡为孔子什么是 ...

  • 三读论语.学而【题外1-2】德才论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德才论>,值得去看看: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 ...

  • 三读论语.学而07

    [0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卜商,位列孔门十哲,以"文学"见长,但是<先进篇&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