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名家林永发先生印象 文化抚顺

“墨竹画家”——林永发先生在创作

  林永发,男,著名画家,尤其擅长墨竹,兼善山水画创作。1957年8月生于辽宁省抚顺市,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墨竹画家”——林永发先生长期坚持绘画临摹。他1957年农历八月初一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县马圈子乡草盆村。他从小就喜爱涂鸦,自幼长期跟随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家兄学习绘画。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他就在抚顺县文化馆所办的绘画培训班里,受到了画家王惠民老师的指点。八十年代初,他又跟随抚顺市群众艺术馆著名画家李树人先生学习山水画,为他今后的创作打下了较好的绘画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落户于抚顺市顺城区。

  此后,他长期以画养画,开始了自己职业画家的生涯。在这期间,他开始对画竹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入手,继而细心揣摩历代名家名作,诸如宋代文同、明代石涛、清代郑板桥以及当代董寿平等画竹名家的作品,经过反复学习、临摹,终有所得。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他对历代先贤的画竹技法,进行了长期的潜心研究。尤其对重点枝节进行了反复临摹,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掌握了大段、小段竹枝的章法结构、大结顶及叠叶的方法和技法。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磨练,终于突破了瓶颈期,自己也一次次地受到鼓舞,画的越来越好。

  在所有画竹名家中,林永发先生尤其仰慕墨竹绘画大师董寿平先生。他说,综观中国墨竹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墨竹绘画清晰的发展脉络,是由工笔到写意,再又由小写意发展到大写意的过程。历史上,作为画竹名家,自宋代文同画竹以来,出现了郑板桥、董寿平两次大的“质的飞跃”。特别是董寿平的墨竹在竹竿的力度、水分、圆润和挺拔方面明显超过了前人,其穿枝更加生动活泼,小竹枝的鸡骨鱼刺感更强;其竹叶既避免了过于形似而滑向甜俗,又避免了过于狂野而似“桃”、似“柳”或似“芦苇”的毛病;尤其是他的淡竿淡叶,那水墨淋漓的效果和层次感与虚实关系的表现更是令人称羡;而且其构图也有新的突破,更突出了竹子的气势、老辣、厚重与静美。

“墨竹画家”——林永发先生作品

  读者诸君可能有所不知,墨竹画家林永发先生刚开始学习画竹子乃至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生活所迫,以画养画,画了很多商品画竹子,并常常自我欣赏。审视当年的作品,林永发先生说,那时候画的竹子无论从构图、造型、用笔,都很不成熟,笔力发飘,缺乏力度。此后,他在长期临摹董寿平先生的墨竹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画好国画必须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为此,他一边临摹董寿平先生的作品,一边苦练书法。

  欣赏“墨竹画家”——林永发先生笔下的竹子,你会觉得一个“力”字始终贯穿始终,充溢整个画面。林永发先生在总结自己几十年练气功的经验时说:“练气功不仅能让我强身健体,还有助于我的书画创作,对我的墨竹绘画创作进步的推动更是显而易见的。”为此,他笔下的墨竹,无论是立地顶天的长杆劲竹,还是画中局部的末节枝梢,都充满着“力度”,那种斩钉截铁的“钢力”足以透出林永发先生的墨竹艺术功力。

  他的作品沉稳扎实,即使是淡墨勾勒的竹梢,也是挺拔劲健,英姿勃发,起笔行笔都像是在写字。林永发先生认为,竹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笔者通过“零距离”现场观赏他创作的墨竹,是那样令人赏心悦目,这大概与他几十年来不断临习、逐渐体悟所致。他笔下墨竹的竹竿更具水分,更为圆润和挺拔,更富有力度感和立体感;他不仅刻画出竹竿宁折不弯的品质,而且还表现出竹子柔韧性的一面,即“刚”与“柔”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刚柔并济,以柔克刚。

“墨竹画家”——林永发先生作品

  这既是林永发先生笔墨功力的体现,也是其高尚的人品使然。有刚有柔、外柔内刚是林永发先生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他的小竹枝更是随心所欲,生动活泼的神采跃然纸上。由于林永发先生善于把草书的笔法比较娴熟地引入到他的墨竹绘画,起笔收笔就显得更为明显,比较富有弹性、生机和活力,纤而不弱、柔而不软、劲而不硬、刚而不僵,使竹枝的柔韧与妩媚在画面上跳荡。他的墨竹,起笔落笔讲求有节奏、有旋律,他笔锋的粗与细、疏与密、长与短都做到了对立的统一。他还认为,墨竹构图一定要“计白当黑”,画竹叶时,黑的叶子是画,黑叶子之间的留白也是画。画叶子,既是画黑,更是画白,空白留得恰到好处就会相得益彰,就会很有美感,艺术感染力就强,就能够很好地感动观者。

  几十年来,林永发先生非常强调写生。他认为,“墨竹绘画造型必须基于现实,不得脱离真实加以虚构,只允许在事物的本质上予以夸张。墨竹绘画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竹子的本质,给人以更深刻的想象力和感染力。”他认为写生是要用心去写生,通过观察、观察和反复的观察,对真竹子做到心中有数,正如苏东坡、郑板桥历代名家说的“胸有成竹”,要了解竹子的生长规律,竹子的各种形态诸如大竹与小竹、老竹与嫩竹、出枝与生叶以及风霜雨雪、春夏秋冬等各个时节的竹子具体都是什么样子。为此,他不仅在家中养竹,而且经常自费到南方许多大的竹子产区去观察、写生、创作。从1993年5月起,他连续十几次自费赴四川大型竹子产区、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同山镇竹林等地进行竹子写生和创作。特别是近几年来,林永发先生对竹子的物理特征、变幻规律进行了深入考察,在研究琢磨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将自己对竹子的情感融入绘画的笔墨。

  他所搜集到的大量素材与对竹子切身的体验感受,为他的墨竹作品的创作开阔了视野与胸襟,并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长期的竹子写生过程中,他还养成了经常观察和深入思索的习惯。他认为,观察不一定是手动,但必须是心在动、脑在想。他认为,要着重表现竹子的物情、物态、物趣,就必须从认识竹子的物理入手,要对一切竹子品种的常理、物性进行观察,在不违背常理的前提下,要突出表现竹子的特性,同时又要将自己的思想修养、人生阅历和感情倾注于笔墨中,自己所画的墨竹作品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品格、阅历、心血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感染观众,给人以美妙的遐想和艺术享受。”他认为,“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墨竹,就一定不能感动他人!”

  “墨竹画家”——林永发先生的墨竹艺术富有特色,成绩不菲。古往今来,以画竹闻名的画坛名家屡见不鲜。林永发先生的墨竹绘画,正是认真总结了历代墨竹前贤的成功经验,才得以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面貌。2014年“五一”节后,他举家从辽宁抚顺来到北京,目的是在艺术探索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在北京宋庄画家村,来自海内外不少墨竹绘画名家观赏林永发先生笔下墨竹之后,直呼他的作品颇有“董寿平”之味道,并形成了林先生自己的艺术风格。

  欣赏林永发笔下的墨竹,风格鲜明,不悖古法,笔法自然,一气呵成,用书法的笔意画出了属于他胸中之墨竹;他的作品章法富有哲理,蕴含着较好的国学功底,将阴阳、黑白、干湿、疏密、长短、浓淡种种对立的矛盾和谐地表现在一幅墨竹作品中,最终达到了一种笔墨老辣、苍劲、厚重的理想境界,这也是他长期以来苦心孤诣的一种理想境地。

  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墨竹画家林永发先生的墨竹绘画,技法比较全面,修养较为深厚,是抚顺一名当之无愧的画竹名家,在国内的墨竹绘画界,他也为抚顺争得了他应有的一席之地。他的墨竹绘画作品被我国著名作家端木蕻良、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和原国家文化部长高占祥等文化名家收藏。

  艺海无涯,艺无止境。我们热切地期待“墨竹名家”——林永发先生继续创造出属于他自己辉煌美好的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