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三月养生在于收,平补正当时!补肺益气首选这3种药膳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10月23日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
——霜降
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我院肺病呼吸科主任简小云表示
养生防病正当其时
饮食起居与情志调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霜降过后进入深秋,秋季天气干燥,人体易受燥邪侵袭,燥易伤津。简小云表示,首先要润肺养阴,防秋燥。“秋令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属肺,以收敛为征,养生应以平补为原则。”
饮食方面,可常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萝卜、梨、藕、银耳、甘蔗、芝麻、板栗、山药、柿子、核桃、杏仁、蜂蜜、乌鸡、猪肺、兔肉、鹌鹑蛋等。秋季药补则应选择温润平补之药,常用的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莲子等。同时,进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不可过量,少吃生冷食物,预防肠胃炎。
我国岭南地区重视煲汤养生,常见的汤方如鸡脚炖花生、莲子板栗煲鸡、西洋参炖竹丝鸡、秋梨牛尾煲、南北杏炖猪肺等,皆遵循秋季平补之理。
起居方面需顺应天时,早睡早起。“早睡有利于阴精的收藏,早起以促进阳气的舒达,应时而动。”简小云强调,这时还要安神定志,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霜降前后常有寒潮来袭,是一年中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的时节,昼夜温差大。体质差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呼吸系统慢性病(如哮喘、慢阻肺等)的人,应当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注意防寒保暖,适当推迟早上出门时间,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防止诱发哮喘等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保健疗法推荐
艾灸
艾灸温胃健脾益气,对气虚、阳虚人群格外有益。可灸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处)、中脘穴(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处)、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每日1次,以7-11点施灸效果最佳。
拔罐
可疏通经络,进而益气固表。重点施术于膀胱经、督脉。可取火罐置于大椎穴上,20分钟取下火罐;或在后背涂上润滑油,沿督脉走行走罐2-3次,以上操作每日1次。
刮痧
与拔罐类似,重点施术于膀胱经、督脉,可益气温阳通脉。取砭板在50℃热水中浸1分钟,由腰部大肠俞(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刮至后发际哑门穴(在后发际正中,入发际约一横指凹陷中)处,反复6遍快速刮擦,至皮肤泛现淡红色。
一般把背部督脉和足太阳经区域分为颈项段、胸段、腰段,先由颈段至腰段刮压皮肤10分钟,再根据具体情况刮压相应区段,以自觉舒适、能耐受为佳,皮肤泛深红色为度。
泡脚
用热水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但注意以微微出汗为度,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中药煎汤泡洗。常用中药有:红花、艾叶、独活、桑寄生、牛膝、鸡血藤、川芎、伸筋草等。
导引
具体方法:每日早晨5时,平坐,双手攀双足,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两手分别向前攀住左、右脚底,膝关节弯曲,然后脚向前蹬,手向后扳,力争数秒钟,屈膝,两臂随之弯曲,如此做5-7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津液咽入丹田9次,以调息吐纳。
此法顺应霜降时令特点,适用于关节痛、肩背腰痛、睾丸肿大、便血、小腹胀痛、痔疮、脱肛等症。
(注意!以上方法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药膳推荐
材料
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40克,粳米60克,冰糖20克(亦可不用)
做法
将百合剥片后洗净,赤小豆、粳米分别淘洗干净。锅内加水,先将杏仁放进锅中浸泡10分钟,然后开火加热,待水沸后捞出备用。另起一锅水,放进赤小豆和大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再煮20分钟,放入百合、杏仁,继续煮约10分钟后,调入冰糖即可食用。
材料
南杏仁10克,北杏仁10克,无花果3只,鲜猪肺500克,食盐少许
做法
南北杏仁浸泡一段时间,去除外皮,备用;无花果洗净,鲜猪肺洗净切粗件备用。然后将已准备好的汤料放到汤锅内煲汤,先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材料
西洋参10克,竹丝鸡200克,石斛10g,生姜2片(1人分量)
做法
将竹丝鸡宰好、洗净、切块,再与洗净的西洋参片、石斛、生姜放入炖盅内,加清水500ml,隔水炖2-3小时即成。
昼夜温差增大
别忘了防寒保暖哦
来源:肺病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