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文章标题来自同名的一本书。

我们时常会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呢?”,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来自于《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这本书。

这本书是日本畅销书作家松浦弥太郎所著。整本书的内容,作者都是围绕不安和寂寞两件事来展开的,分析了为什么这两件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那么重要,以及如何做好这两件事。

作者认为,人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背后有个推动力,这个推动力是人类全体共通的情感,即隐藏在我们内心身处的某种意念:不安(恐惧)和寂寞

我们每个人都会担心失败,害怕失败,同时又会忧虑未来,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担心,这是我们不安的缘由。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还会期待他人的认同,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有时害怕孤独,而这又是我们寂寞的原因。

就像有些人在旅行时,总是准备很多行李以备不时之需,这个看似周全的想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想掌控一切不确定的事,而这就会带来不安。

担心下雨,会带雨伞,带了雨伞又担心下大雨,又会带上雨衣和雨鞋,之后又会担心天气突变寒冷,又会带些厚衣服,这样,他们的行李箱的行李越来越多。

我们心灵的行李如果逐日增加,会重重地压在自己身上,以致我们无法呼吸

还有一些人,习惯于和他人比较,比如工作、收入、皮肤、穿着等等,他们还经常用自己的短处去和他人的长处来比较,使得自己丧失自信;还有一些人无法独处,一定要找人陪伴吃饭、逛街、旅行等等,在他们的内心,没人陪伴寂寞难耐。

而现实是,我们总会有些地方不如人,那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总会有独处的时候,那才是我们成长的最好时机。

这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不安和寂寞时刻存在着。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两件事呢?

1.接受现实的不确定

作者认为,现实事情的不确定性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无法预期而裹足不前,我们应该在做中去发现不足,以更好地应对那些不确定性。

比如,面对一次重要的演讲,我们应该是多次练习以达到最佳状态,但有些事可能无论你如何练习或实践,都无法达到最好的成绩,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

预想最坏的结果。这种做好最坏打算的做法,不仅可以打破我们完美主义的处事原则,还会减轻我们内心的负担和压力。

总之,行动比担忧更重要。因为只要你行动,你的脑中自然会开始浮现一些做事的计划,而这会给你带来脚踏实地的感觉,并给你带来自信,这样,你内心中的“不安和寂寞”会慢慢缓和下来。

行动需要梦想来引领。

作者谈到了有关梦想的实现过程。他说,我们应该把梦想写在一张纸上,并时常看看,以提醒和激励自己。只要我们心里一直想着这个梦想,那些梦想就会输入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自然而然就会采取和梦想有关的行动。

2.悦纳自己的不完美

事情有不确定性,个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该悦纳自己的不完美。

对于过去的,我们不应过于纠结,更多的应该是反省,并面向未来。

作者在书中谈到自己跑步时的情形,他在不断增加跑步长度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也是逐渐从承受痛苦到更加痛苦的过程,就像健身一样,我们会为自己想锻炼的部位增加一点负荷。

作者发现,那些承受痛苦的部位正是因为承受了痛苦,才变得更加强壮。我们遇到的困难也是一样,你遇到的困难可能就是你不足的地方和应该提高的地方。一切的折磨,或许都是用来锻炼自己弱点而造自己成功的试验场。

最关键的是,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除了接受它以外,还要从中学到点儿什么,即我们应该去思考“这件事能让我学到什么?”

这样的反思会给我们带来成长,而且是更强大的成长。

正如作者说的,“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遇到的一切人事都当作礼物收下,他就能变成一个很棒的人”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就是要懂得爱自己,这个爱自己是爱这两件事的基础和关键。你只有真正地爱自己,你才能做好“不安和寂寞”这两件事。

3.认清真实的自己

只有认清真实的自己,我们才能真正悦纳自己,并能准确判断事情的不确定性。

关于认清真实的自己,作者给我们提出了“回忆记录法”——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发生过的人生大事,以及自己当时的想法,同时写下别人做过的什么事使自己很开心,别人又做了什么事使自己觉得反感

我们尽可能客观地陈列这些事实,我们就可以认清那个真实的自己。

比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梦想、自己处理事情时的想法、自己为什么会感觉不安、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寂寞、自己为什么那么渴望朋友,等等。

因此,我们认清了真实的自己,就能做好那两件事,而做好那两件事,也是在好好爱它们。

注:本文内容是结合《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一书相关内容而成。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