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承认吧,你拍不出东西是因为你对生活已经麻木了
本篇编辑:大笑笑
文字:袁洁
图片:©Michael Wolf
迈克尔·沃尔夫
1954年7月30日-2019年4月24日
1954年,迈克尔·沃尔夫出生于德国慕尼克的一个艺术世家,最初入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后来转学到了德国埃森大学并最终取得了视觉传播的学士学位,毕业后不久他就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1995年来到中国香港后就再也没有离开。
常常会听到影友发出一个抱怨: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陷入到一种为了寻找组照而产生的拍摄焦虑当中去。实际上这种焦虑的源头,还是在于你个人对于生活的麻木不仁,你的迟钝与观察力、感知力的降低。
如果你是个感知力丰富、有所表达的人,你压根不会发愁找不到主题去创作,你一定会拥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一如迈克尔·沃尔夫的《东京地铁》系列,越看我越觉得有趣,这个取材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啊,为什么沃尔夫把他拍出来了呢?因为他首先观察到了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其次用摄影技术很好的完成了创作,最后再用编辑组照的方式把它排版成册出来。
我们可以从沃尔夫的作品里看到拍摄手法并不总是一致的,像这组东京地铁上人们所谓的“体面”,其实就是一个近景镜头,但是他的每个组照作品,都特别完整:
拍摄手法一致
色调处理一致
拍摄背景一致。
这点是所有想要进行创作组照的影友学习借鉴的,摄影语言上的统一。
我们指出问题并不在于批评一时爽,而是希望大家能敏锐起来,对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多上心一些,你发现——摄影能给你很多的惊喜,放大和呈现给你的精彩与思索是你没有她之前的N倍。
建筑密度
他在中国的这24年里拍出了诸多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看似冰冷,其实非常的亲切,大部分中国人都能在他拍摄的这些系列作品中看到熟悉的元素。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表现香港城市生存环境的《密度建筑》(Architecture of Density),密集的城市空间彻底挤压了人的梦想,营造出一股可怕视觉压力,既纪实又超越现实。
中国玩具工厂
他还关注中国街头凝聚了百姓智慧的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拍摄中国玩具工厂的生产线和工人们;除此之外,还深入被誉为“中国仿造名画第一村”的大芬村,为那里的民间画家们拍摄肖像;他甚至还关心起了中国人的穿衣打扮,用摄影的方式解读中国式时尚。
中国凳子
应该感谢迈克尔·沃尔夫这位德国摄影师,因为他替中国完成了社会转型中的诸多影像思考,如切口一般,让中国人深入窥视被自身忽视已久的诸多社会现实,帮助我们更好地自省。
中国的肖像
这位获得了3次荷赛摄影奖的摄影师,绝不是冷眼旁观,而是真正地参与其中,他对当代城市生活和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解读带有敏锐的前瞻性,为今日的中国摄影师更好地理解自身做出了重要的视觉范本。
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影像文化作者
著有《光的喜剧-有关摄影的想象》《来!这样学摄影》
近年来专注于大众摄影教育
现为吞像摄影教育品牌Eatfoto创办人
选择购买袁洁著作《来!这样学摄影》的两个版本:
之一:作者签名版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管理员为好友后咨询购买
之二:普通无签名版
点击下方链接的“购买”
即可以在当当网、京东网购买此书
为迈克尔·沃尔夫对中国的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