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钱兆成||青山在 心未老——七八级初中同学聚会小记(散文)
青山在 心未老——七八级初中同学聚会小记
作者:钱兆成
主编:非 鱼
年前二十七,早六点来钟,手机传出了信息声。肯定不是垃圾信息,因为连篇累牍喷吐垃圾信息的操作者们多回家和亲人团聚去了。我打开手机,老同学张建通过微信发了条信息过来。我急忙查看信息内容,毕竟我们之间的联系中断了好长时间。
“老同学好:七八级初中同学过年聚会,有人联系你了吗?”
“老同学好:没有人和我联系。”
“你参加吗?”
“只要联系我,肯定参加,分别四十多年了。”
“我把你拉进群,行吗?”
“谢谢!”
就这样,我进入了“李恒中学七八届初中驿站”这个新近组成的“群”中。
“哇塞!”我来迟了!排名都到了38啦。
翻看前面群的“精神”,原来是过年初五、初六两天李恒中学七八届初中同学大聚会。组委会正在群策群力发动群众,收集那些不常联系人的信息呢。一旦有了信息来源,组委会成员立马联系。其中有不少信息已经与原主人的身份不相符了,但没关系!继续扩大寻找途径。当下是信息时代,海外都可查询到,何况李恒这点地方,只要你留下“蛛丝马迹”,定叫你“插翅难逃”。
如此不遗余力地找寻。看得出,想得到的:李可喜、于静、徐永忠、朱学刚等人是苦心煞费,疲乏受罪的。见是他(她)们在操劳,我等尽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坐享其成了。李可喜,四十多年前就是我们的主心骨、领路人,一路历练下来,越发的老练成熟运筹帷幄了;于静,见多识广,办事缜密,事无巨细,周到致至;徐永忠,侦察兵出身,声色不动,全盘掌控;朱学刚,乐此不疲,能掐会算,聚会日期由他择成,想必来日大家定然会紫气升腾,金光罩身。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心一下子回到了那命运多舛的一九七六年秋天。
开学没几天,我们就停课一星期:回家割青草,再晒成干草交学校。
那是个全民割青草的年代,地上的青草非常匮乏,要想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难、难、难。但再难也得去完成呀。
1976年9月9日午后一两点钟,我正在柴米河夹堆上寻找地上的青草。大小广播忽然响起:“现在播送通知,今天下午四时,有重要广播。请各广播电台、广播站等按时进行转播。”然后播放《国际歌》等乐曲,气氛显得挺严肃的。大家议论纷纷,最多的猜测就是中苏战争可能爆发了。老百姓们谁都没有把坏消息往毛主席身上想,因为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一直在支撑着每个人的思想。
终于熬到了四时,当广播里播出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庄严地宣告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也在柴米河堆上正准备与大嫂一起抬棒秸的家庭大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把手里的扁担一撂,跌倒在地,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继而就是漫无目的的四下里疾走,显得非常烦躁。看着大哥神情恍惚的样子,我不由地背上篓子,也跟着大哥乱走。大哥忽然看到我小爷,跑上前去,双手紧紧地抓住我小爷的双肩,拼命地摇晃,边哭边问:“小爷啊,小爷啊。这下谁来当毛主席啊?谁来当毛主席呀?”
“党中央自有安排。”
至于“谁来当毛主席?”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考虑的是学校能不能取消我们的割草任务,正儿八经地和全国人民一道去悼念毛主席?因为已经预测出,割草的任务我是完成不了了。
如我所愿,我们终止了割草任务,回学校沉痛悼念毛主席他老人家去了。
含泪送别毛主席后,学校居然没有落实割草这章书,我们开始上课学习了。因为防地震,我们的课堂被安排在了树荫下。随着季节的变换,树荫下上课已经无法坚持下去了。课堂被迫回到了教室。因为警报还没有解除,所以教室里增添了有线广播,窗户下砌出了用于快速逃生的台阶。隔三差五,“三大炮五钢枪,三长两短”的警报声时不时地骤然响起。经过数次演练,再演习时,同学们都能在最佳逃生期内迅速从教室内安全撤离……
我在回忆着四十多年前的情景的同时,也在脑海里寻觅着曾经那么熟悉的笑脸。能忆起的同学,身影还是清晰可辨的。
那个时候,生活虽然清苦,可每个人都是精神饱满,朝气十足的。可以说,我们是单纯得不能再单纯了。南京下放来的朱静仪老师给我们上的生理卫生课,男同学是最感兴趣的,因为从中知道了许多别人羞于出口的秘密;女同学则不同,课堂上,只要朱老师一涉及“不要脸”方面的知识,她们好像预先约好似的,立刻闭眼红脸低头趴在课桌上。
当时,男生们都说女生们是装的,后来事实证明,不仅冤枉了女生们,也抬高了同样什么都不懂的男生自己。
岳老师的语文课堂上,他在为我们讲析魏学洢的《核舟记》,忽然一位女同学举起了手,岳老师示意该女生说出所提问题。
“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这‘乳’是什么意思?”
岳老师脸一红,有点支吾了……
“就是怀抱中的小孩子吃的那个……”岳老师同时用征询的目光望着提问的女生,以期她的理解。女生也不知是真懂得还是假明白,竟然点头表示知晓了。依我之见,她是越发的糊涂了。既然人家已经理解了,何须深究?岳老师赶紧往下讲。问题就这样被搪塞过去了。
试想:如果当时大家真明白的话,即使是一知半解的,这位女生的提问能不引起轩然大波才怪呢?但,没有。这个本当流传的话柄,竟然被全班同学悄无声息地在记忆中给弄丢了。为什么?不为什么。因为当年的我们太清纯了,清纯得似新掘的井里刚升腾出的泉水,清澈见底,纯度达到了极致的百分之百。
在等候聚会到来的日子里,出现了个别同学因特殊情况被迫退会的情况,我也差点被特殊眷顾了一下。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特殊情况”的光顾是不足为怪的。
感谢应该强烈感谢的一切。我终于“平安无事”地熬到了正月初五。按照约定,下午一点半之前,我赶到了智慧大酒店。
上到二楼时,一位前胸挂着鲜红色大围巾的男子远远向我招呼道:“是不是参加李恒中学初中同学聚会的?”
正宗的李恒方言,再熟悉不过了,听得最顺耳亲切。我招招手,快步赶了过去。
“殷楼成。”我紧握住他的双手。可他直愣愣地望着我,左端详、右瞧瞧。摇摇头。
“人胖了,不敢叫。”
“钱兆成。”
“找不到当年的一点影子了。往里走,待会再聊。”殷楼成又去热情迎接别人了。
门头上的移动字幕提醒着我怎么走。
大厅门口,有四五个人在忙活着。大厅内,四个女同学在布置主席台和安排与会同学的座位。有两个人面熟,另外两个女同学暂时还不敢叫,等会进去分辨。
李可喜,最近几年有过多次接触,打个招呼,无需过分亲热。去认识认识那些确确实实分别四十多年的人,看看彼此之间还能说出几个姓名?猜对几人。老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来了。
虽然不少同学对预定的时间来说算是“迟到”了,但对我们家近的人来说,“迟到”比“准时”的意义更伟大!如此恶劣的天气,无不让人揪心的旅程,从南京、从扬州……毅然决绝地赶赴。再迟,我们都得等待;再冷,我们都得伸出热情的双手紧紧相握,同时道一声:“我亲爱的同学,您辛苦了、遭罪了!”
在智慧大酒店前的台阶上排队准备拍合影照时,我们是边排队边等候“迟到”的同学。每一辆疾驶而来的车都是我们的期待,车门的每一次打开都是无数双眼睛聚焦的点。一次次的失望,让我们的心更沉了。没有人埋怨,有的只是担忧。
当所有答应参加聚会的人都到齐后,悬着的心一下子变成开怀的心。
聚会仪式正式开始了。
秦老师、吴老师、徐老师理所当然的被安排在了主席台上。
台上、台下,仍旧是老师与学生,但老师当年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今换成了让人心暖的慈爱、父爱、依然可以拥怀撒娇的母爱……
聚会由李可喜主持。三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后,于静代表全体同学作了激情澎湃、令人振奋的发言。之后,与会的每一位同学做了自我介绍。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席间,最少不了的就是互相敬酒。酒,沟通了感情;酒,增进了友情;酒,吐出了心声;酒,找到了知音……只可惜,不喝酒之人难以享受这其中无尽的美境。
对酒当歌。如此盛宴岂可缺少歌舞。宴席进行的同时,乐、歌、舞不时地助兴。
只可惜,因家中确实出现了特殊情况,我中途离席了。具体唱得怎样?舞得如何?我不能睁眼说瞎话,胡编乱造,贻笑大方。
第二天南湖公园之行我依然缺席。虽然遗憾,但实无奈。
相见时难别亦难,白雪红巾泪花闪。想象得出,分别之时的难舍情怀:手握了又握,话说过了再来。泪水涟涟,各奔东西……
李恒中学七八届初中同学大聚会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天,可我分明感觉就在昨天。这不,同学的形象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
程立军:春风满面,笑容可掬,黑帽一戴,掩人耳目,欲盖弥彰;我们都是过来之人,你的此举,是因为你的头顶毛发紧张。
当年那个小不点,小人精——小孙鑫。如今是个头蹿高,肚子上长出了肥膘。(人家说:大哥不说二哥。我是大哥偏要说二哥。)
大班长叫徐生,声若洪钟,体似佛尊。朝他身旁一蹲,不安之心,早已消遁。
殷楼成:壮如犍牛,快人快语。小酒喝起不知高,不知不觉就醉倒一转遭。提醒不知情的同学以后和他喝酒千万注意!除非你比他还更厉害。
孙德建:我班的姚明,乡音无改,白发生。
朱学刚:大腹便便,小舞翩跹。美酒不沾,真的不简单!
沙继芒:笑看江湖变故,自己锋芒不露。
徐法兵:依然文质彬彬。
郑德仲:我们班的“李玉刚”,才艺出众,风度翩翩。
殷守贤:幽默风趣依旧。
陈德友:精神抖擞话当年,热情洋溢畅眼前。乐观旷达放未来,你还是那样的有才。
外号“大胡”叫王亮,胡去脸白变模样。
张建:不声不语,胸藏城府。
徐守根:守着家,护着根,辛勤耕耘获颇丰,孝敬老人堪称范,乡邻无不把他赞。
陆建政:笑看他人群里说与抢,潜在水下独把乐来享。
李胜:光吃饭,不长肉,扛着摄像机专往热闹地方凑,唯独把自己的形象漏。
孙汝卫:腼腆还没丢,才(财)气不外露。
要听萨克斯,得找李千芝,忙来忙去为他人作嫁衣。
徐永忠:最忙碌,牵线联络不知吃了多少苦。贤内助,殷正红,功不可没,脉脉含情将夫助。佳伉俪,我们会把你们牢牢记。
葛志国:炉边式谈话,和风细雨,娓娓道来,似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大家关闭已久的年少情怀。真是:忆往昔,岁月峥嵘,恰同学,书生意气,无忧无愁。
李文秀:小家碧玉,轻言漫语。
何素娟:酒窝依旧在,只是模样改。
江沭利:美貌不减当年,身材亭亭玉立。
江海燕:不是高尔基笔下苍茫大海上搏击风浪、引吭高歌的海燕,而是郑振铎笔下的农家梁间衔泥做窝、呵护幼雏谱写柴米油盐酱醋茶之曲的小燕。
孙月玲:办事伶俐,一看就是个有本事的人。
孙德华:红光满面,有福之人的表现。
周会:“娃娃”气质依然呈现。
陈会:性情慨阔,热情奔放。一看就是无忧无虑享福之人。
徐守红: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能喝酒,敢放歌。精心育桃李,闲暇之余兼职一下月下老。
于静:大家闺秀,大手笔,大局观。发言掷地有声,歌声以假乱真,舞姿婀娜,似出水芙蓉。
戴曙阳:为何此次喜气洋洋?因为“娘家”这些兄弟姐妹的真情实感,把你的亲情染。老同学,常回家看看,这里有嚓不完的呱,唠不尽的情……
曲尽人散。散去的只是仍然需要忙碌的形,留下的却是风吹不散、雨淋不湿的情。它正通过另一种形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聚越紧。它,就是——“李恒中学七八届初中驿站”。
虽然这只是一个虚拟的驿站。可不几日大家就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喜悦在这里共享,苦楚在这里可以诉说,万一谁的身心真的受到了伤害,没关系,亮出来,近五十颗温暖心,定能将它抚平。
再回首
背影已远走
再回首
泪眼朦胧
再回首
我心依旧
青山在
心未老
共祝愿
更美好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钱兆成,江苏省沭阳县扎下小学教师。在农村生活五十多年,对乡音乡情情有独钟,偶会写点此类小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