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游
高邮游
江苏省丁沟中学 张广祥
4月28日,利用到高邮一中参加高三语文教研活动的机会,终于实现了一游高邮的愿望。
高邮,作为隶属我们扬州的一个市,我对它有天然的感情的。高邮,又是一座历史古城,更诞生了一代词宗秦少游、“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这就尤令我神往了。以往,都是路过高邮。现在好了。当得知要前往高邮时,我当即将此消息告诉给了我的学生、在高邮搞房产开发的朱海泉,由他安排游玩事宜。
我们游玩的第一站是文游台。
汪曾祺写有《文游台》一文称:“文游台是我们县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它是古秦邮八景之一,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据《高邮州志》载,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孙觉、王巩会集于泰山庙后面的高台(庙台),饮酒论文,畅叙友情。苏东坡是当时的文坛泰斗,他到高邮来和秦少游、孙莘老、王定国煮酒论文的事情被广陵太守知道了,广陵太守认为群贤毕至,值得纪念,特地为此台写了一块“文游”的匾额送来,著名画家李伯时也为此事作了画。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独领风骚,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风采,并留下不少诗文。
历史上,文游台多次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代及后来重建。
入口前方,一座四柱三门冲天石牌坊列于路边,“古文游台”四字苍劲潇洒,此是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王士祯的手笔。
牌坊之后,是座小桥。接着,就是古色古香的门厅。门厅上方横匾上是“淮堧名胜”四个字。笔迹老辣古朴,是清末康有为的女弟子、著名书法家萧娴的手笔。一下子,我们都被“堧”字音难倒了。此时嘛,我当然知道了,它念ruán音,本义余地、隙地,指河边的空地或田地。抱柱楹联是:展畴比屋连舻穿樯尽占盂城胜概,策杖登台持螯赏菊想见学士风流。
穿过门厅,踏入庙堂庄严的文游台景区,不见游客,迎面却是一代词圣秦观儒雅、飘逸的塑像。这是一幅风流倜傥的华服形象,但见他一手持书,一手背后,长衫飘飘,眺望远方,神情俊逸,举止潇洒,似乎在酝酿着什么美言佳句。浑身上下充溢着一股才气,一股灵气,还有一股傲气,真正给人一种“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的感觉。
秦观,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是北宋文学史上耀眼群星的一位。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少男少女都喜读的吧。
从花木掩映下的秦少游塑像向前走,经过一道碑廊,沿石级而上,便跨入了盍簪堂。“盍簪”二字出自《易经》的“勿疑,朋盍簪”,意思是“不要再迟疑不决了,朋友,快来相聚吧”。堂名起得极富雅趣。这里陈列着众多大文豪、大书法家的奇伟精品。堂内壁东、西、北三面镶嵌着《秦邮贴》石刻,气势磅礴,笔力雄健,令人叹为观止。又有石刻东坡小像、祝东坡生日图和修禊图。
盍簪堂的后面就是整个文游台景区的主体建筑“文游台”,两者之间只隔一个不大的院子。门前木柱上悬挂的是“无双国士,终古文台”的章草对联。横挂在正中的王士祯所书的“古文游台”匾额。它分上下两层。下层,中堂是一幅“四贤聚会”的瓷壁画,画的是苏东坡、秦少游、孙莘老、王定国的伫立运河边的情景图,作者是海内外闻名的人物画家范曾。东西两侧的墙上嵌有苏轼、秦观墨迹《秦邮续帖》。楼上,正面是画有“西园雅集图”的落地屏风,画作人物有立有坐也有卧,有吟诵有抚琴有交谈,逼真传神。横挂在正中的是王士祯所书的“古文游台”匾额,两侧是“湖天一览”(李一氓书)、“稼禾尽观”(汪曾祺书)。这里,透过窗户,可以把高邮的美景尽收眼底,西则“湖天一览”(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高邮湖),东则“稼禾尽观”。难怪有人说,没有登过文游台等于没有到过高邮,就像没有逛过天安门广场等于没有到过北京,没有玩过瘦西湖等于没有到过扬州一样。
牌坊、门厅、秦观像、盍簪堂、文游台主体楼在同一中轴线上。
出了文游台主体楼、盍簪堂,我们先转往中轴线东。这是有一三合院,内有汪曾祺文学馆、名人园、秦观词社。
汪曾祺,高邮人。沈从文的学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我给学生放过电影《受戒》。
文游台里设汪曾祺文学馆,想必先贤不会感到唐突,这应是一次惺惺相惜的安排。馆内外,悬挂着用王蒙、叶辛、林斤澜、贾平凹题词制成的“天真隽永”等匾额或楹联,展橱中,展示着汪先生的作品和手稿、文房四宝、文物以及评论汪曾祺为人为文的报刊、书籍。邵燕祥为该馆撰写了楹联:“柳梢帆影依稀入梦,热土炊烟缭绕为文。”
名人园,介绍高邮的历代名人以及与高邮有关的知名人士。高邮历代名人辈出。除了婉约派词宗秦少游和著名作家汪曾祺,还有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等。
秦观词社。此社为纪念秦观这位宋代婉约派词人而建,即秦观专题展览厅。“秦观词社”四字由李铁映题写。可能有人会对李铁映这位政治人物掺入风雅的诗词场所有所不解。这是因为李铁映的夫人是秦新华,是秦观的后人。又有名家题写匾额“一代词宗”、“诗酒仙翁”。看样子,秦观不仅能文,而且能酒。内有秦观头像神采奕奕。
出了此三合院,我们向西,走进中轴线西的与三合院对应相望的水鉴馆、古鉴堂。水鉴馆,以1931年特大洪水为主题,展示灾情,揭示教训,警示未来。高邮这里是湖区,必须警钟高悬。古鑑堂,大厅内陈列展览的是高邮数千年的历史,将人们带进了逝者如斯的岁岁年年。
至此,文游台景区的游玩结束了。
出了景区大门,回眸,意犹未尽,余味无穷。短暂的游玩,让我透过时空欣赏到了千古名台的沧桑岁月,领略到了九百年前先贤聚会、把酒临风、击节唱和的那么一种潇洒不俗、雅兴极致的感受。沉浸在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熏陶中,的确很好的一种神游。
我们游玩的第二站是镇国寺。
在驱车前往镇国寺的途中,海泉将我们带到了高邮湖边看了看。
高邮湖是我们江苏省著名的淡水湖之一。水面宽广,比我们江都的邵伯湖大多了。物产丰富,高邮湖大闸蟹是著名的品种之一,鱼虾的产量也很大。风景秀丽,湖面广阔,烟波浩渺。
站在湖岸,放眼望去,湖面上烟波浩渺,天连水,水连天。
高邮湖东堤,即为京杭大运河西堤。高邮湖与京航大运河也就多了一条大堤之隔。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高邮是用水做的。古运河是高邮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养育了80余万高邮儿女。如今的大运河,仍然水道繁忙,船队南来北往。
高邮段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之一。这是一段最具古城魅力的文化长廊,也是一条最有神韵的自然风光带。
镇国寺就地处大运河河心岛上。其历史可追溯于唐代。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按照原定裁弯取直计划,镇国寺塔必须拆除。但周总理亲笔批示“让道保塔”,才有了今日古运河上的河心岛。巍巍宝塔,滚滚河水,波水塔影,相映成趣。
到镇国寺得要经过一座九曲廊桥。你知道这座桥的名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这座桥叫普渡桥。大概有普渡众生的含义吧。我们在桥上稍稍停留,凉风阵阵,凉爽而舒服。凝望着碧波荡漾的运河水,真的感觉镇国寺就是大运河中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
走过普渡桥头便是镇国寺主体建筑,天王殿外是伫立莲台、手执玉瓶的南海观士音菩萨巨型雕像。很高很大,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惹眼。
走进天王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笑口常开、满脸欢喜的大肚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威严无比,样子挺怕人的。
再往后,是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门口摆放着一口大香炉。另有四棵桂花树,树上挂满了红色的丝带。走近一看,上面写满了祝福的话。
镇国寺的后身,是青砖砌成的镇国寺塔。数了一下,有七层。塔顶呈葫芦状。塔上长满了野草,砖块显得很古旧。很可惜,此塔正在维修,我们不能登临。
我们游玩的第三站是盂城驿。
高邮,是一座邮城。秦王嬴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历史就庄重地把这土地正式命名为高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高邮是中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因邮建城、因邮而名的城市。高邮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盂城驿,从此高邮因“邮”而生,因“邮”而兴,一支“邮”字歌,从古唱到今。
盂城驿始建于明朝,是中国邮驿“活化石”、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随着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盂城驿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两个概念要先说说。一是“盂城”。盂城是高邮的别称,出自高邮名士秦观的诗句“吾乡如覆盂”。一是“驿”。驿,驿站。众所周知,驿站的主要任务是飞报军情,但不限于此,还肩负着接待的工作。大凡南来北往的官员都要在此下榻,受到驿丞的热情款待。另有传送征衣、押解犯人等功能。可见,驿站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从运河大堤石阶走下,恍惚间,似乎走入明清时代的一个小镇。从皇华牌坊进入,走不远,便是盂城驿大门。
盂城驿门厅上方“古盂城驿”四个字,苍劲雄浑。是原邮电部部长朱学范所题。
迈过高高的门槛,穿过门厅,越过一个小小的“天井”,就是盂城驿正厅。正厅名皇华厅,是迎候、宴请水路过往官员的地方。皇华是对当时来往使节的一种敬称。这里陈列驿、马、船统计表,值班表,分工职责表,《邮驿律》等。整个厅堂形象地再现了盂城驿当年的生活原貌,可以充分领略到邮驿文化的丰富内涵。
门口西侧处有一个装水的御洗盆。这可不是一般的洗手盆。你如果用手快速摩擦盆两侧的扶手,由于共振原理,水面会动荡不定, 水珠跳跃不止。我小试了一下,别有一番趣味。右厢房是轿房,里面立着几块“肃静”“回避”字样的牌子。
从正厅向后走,再越过一个小天井就是后厅——“驻节堂”,是驿丞接待各路使节及四方宾客的场所。屏门上方悬挂“驻节堂”匾额,两侧悬挂中三间为接待官员的晚宴场面,造型生动。东西房为古色古香的寝房。
驻节堂后面是库房,成四合院。为驿卒舍和库房厨房等地。这里,可以看到一些现在补偿看到的一些“古董”,比如豆腐磨。厨房墙上挂着一个大猪蹄儿和一条巨型鲤鱼,当然那是假的了,只是模型。院前有马可波罗纪念壁。当年马可波罗远渡重洋来到中土,当他登上我国这唯一以邮传命名的“高邮”城,叹道:高邮城市很大,很繁华。
由库房右拐到了礼宾轩,这是过往官员及使臣临时休憩的场所,它的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栽植着各种花草树木,还有一座观测时间的“日晷”。日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这种计时法主要是利用太阳的阴影进行计时的,这中间有一根金属棒,它的四周刻有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就相当于现在的二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刚好是二十四小时,看金属棒阳光照射下产生的阴影位置就可以知道时间了。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立竿见影,,就是在地面上放上一根竹竿,看竹竿的阴影位置来确定时间,和我们这个日晷计时法的原理是一样的。
我们还登上了鼓楼。它青砖黛瓦,高耸壮观,是盂城驿的标志性建筑。它具有值更守夜、站岗瞭望、击鼓报捷等功能。楼上有鼓一面,直径约有一米,我和韩雯随手弹击,发出一种雄浑深沉的声响。楼顶放眼,近观四周,古街区的屋檐鳞次栉比,盂城驿的气场、气质,是何等地壮观。远眺奔流不息的大运河,波光粼粼的高邮湖,对岸就是镇国寺塔。
从鼓楼折向东几十步,是马厂区,内有马神庙,里面供奉着马神。驿夫们接受递传的任务后,都要到庙里来烧香磕头,求马王爷保佑自己一路平安。马神庙东侧是一排马厩,现在只是象征性修复的马房,内置彷青铜玻璃钢马两匹,其西侧院内有一匹与真马差不多大的石马,石马旁边有几块“上马石”。
马神庙的后院, 是邮驿史展览馆。
我们还到左身的甘棠轩转了转。这是倡导勤廉作风的地方。
从皇华厅到驻节堂,从库房到厨房,从鼓楼到马神庙,从一个院落到另一个院落,不难想象当年盂城驿的生活和工作设施之齐备。一院内有蒲松龄塑像。蒲松龄也曾管理盂城驿驿务,他当年肩上的担子一定不轻!
走在盂城驿,我们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睹物思情,遥想当年,驿使们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驿道上。马神庙前的那匹石马,见证过昔日邮路上的繁忙。如今,社会发展,逝者已矣,是幸耶,是不幸耶?
高邮,到底是有千年历史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走近它,触摸它,感受它,可静静地倾听风划过季节的轮回,浅浅回味古老不朽的岁月,看世事落尽尘埃,简净从容。那些文化的气息,那些人文的情怀,那些欸乃的桨声,那些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那些油亮的青砖路,无一不烙印在我的内心深处。
又感慨,我们江都有什么可游可赏可缠缠绵绵的地方?
早安,世界!早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