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的味道
咱家的味道
曲永谦
题记:2021年8月4日,是太太退休的日子。看着太太全天候在厨房里忙碌的样子,不禁拾起这些回忆,以作纪念。
家的味道在日子里,日子里的味道在一日三餐。三餐的酸甜苦辣,是日子的悲欢喜乐。
1991年元旦,咱们结婚了。婚房是租的两间平房,一间作卧室兼客厅,一间作厨房和储藏室。没有饭厨,我用砖垒了个台案,上面放液化气灶,下面放碗碟。记得结婚后第四天晚上,你请单位的同事吃饭,你掌厨,我弟弟帮厨,我待客,这是婚后第一次大餐。你做了一盘大对虾,那个年代的对虾是稀罕物,我一只没吃,全让客人们分光了。爱开玩笑的董老师边吃边要水喝。事后才知道,人家要水是含蓄地说对虾做咸了。你说,这是你第一次独立做菜,你娘说了,闺女在娘家不要做饭,到婆家要做饭,要做一辈子的饭。
我倒是从小就学做饭。因为没有姐姐妹妹,母亲就把我重点培养了。记得初中的一个暑假,我把生虫子的一袋20斤的大米给做出来了,得到了母亲的夸奖。看到你不会做饭,我就当仁不让地当起师傅,手把手教。其实,女人做饭是天性。日子所迫,你自然而然就会做饭了,而且,请朋友到家吃饭,你做的大餐色香味俱全,会得到客人们的一致好评。我很馋的,女儿也很馋的,但是,你做的饭很解我们的馋。一晃结婚近三十年了,我和潇子都很有口福,因为你的饭做得很好吃,特别是红烧肉、红烧鱼,还有饺子,我和潇子最爱吃饺子,而你包的饺子已经让我们不爱吃饭店里的了。
两家的老人住的不远,刚结婚的时候,我说:“今天回家吃饭。”你会问:“你家还是咱家?”我说:“我家”,意思就是我父母家。我说“你家”,意思就是到丈母娘家。为了区分,我们将自己的小家叫“咱家”。“到咱家吃饭”,就知道是回我们自己的小家吃饭。
你家和我家的味道绝对是两个极端。你家的饭比较正统,做菜以炒菜为主,放在盘子里,你父亲不动筷子,大家没有一个敢挑的,潇子从小就发现这个规律,吃饭的时候总是靠着姥爷,说靠着姥爷有好吃的,能先吃好吃的。我家就不是这样,做菜以炖菜为主,一人一大碗,我们弟兄三个像抢似的,谁也不等谁,端起碗来就扒。你刚嫁到我家,不习惯,也不好意思,经常抢不到,我母亲就单独给你留些,我也会吃得慢一点,陪着你吃。现在,你已经习惯了抢菜,比我吃得都快,真是媳妇随婆家。
你怀孕的时候,你说吃羊肝孩子的眼睛亮,我就买羊肝做给你吃。听说鲫鱼补身子,我就炖鲫鱼汤给你吃。有了女儿潇子以后,基本都是你做饭了,你是怕我做饭不合潇子的口味,也是体谅我工作忙,家务活都由你承担了。你们学校有个雷打不动的规矩,那就是周末下午下班后开校务会,最近几年取消了。潇子在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每天放学都是你用自行车带她回家,每到周末开完会校务会的时候,常常是六点多了,冬天已经是黑天了。饥肠辘辘的你和饥肠辘辘的孩子顶着寒风向家赶,看到家里亮着灯,厨房里亮着灯,你就知道是我在做饭了。你常说:“那是我最温暖、最幸福的时刻。”我听到这话心里总是酸酸的,觉得对不起你们娘俩。还好,现在我有时间给你做饭了,可以每天早晨做好饭候着你了,只是,还欠潇子的。我希望有机会能经常做饭给潇子吃,把欠她的也补上。
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一家三口相聚的时候只有饭桌了。吃饭时交流各自的所见所闻,表决一下家庭事务,其乐融融。后来,潇子离家,上大学,留学读研,北京工作,在外独自一人生活,品尝咱家的味道也就几天,平常的日子就由我们两人品尝了。不过,两个人的日子里,你的话还是那么多,我当听众,也是其乐融融。
岁月如梭,桂花流水,不觉,你退休了。退休才几天,你开始完全掌管了咱家的味道,调出各种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不仅咱俩吃,还要送给两家只剩下的母亲们品尝,送给朋友们品尝,散播咱家的味道。每当这时,你总会很真诚地问:“好吃吧?好吃吧?”吃你的嘴软,你这样问,我们怎么回答呢?
心情好了,吃啥都香;日子舒心了,饭也有滋有味。这就是咱家的味道:不求大富大贵,不求山珍海味,只要在一起吃点可口的饭菜,在粗茶淡饭中的笑语相伴,就是最大的幸福。柴火油盐里烹饪的不只是美味,更多的是难得的亲情和温馨。既然如此美味,那么就请咱们好好品味;既然如此难得,那么就请咱们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