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写心的艺术

明  文征明  品茶图

文/宋石磊

禅宗为宗。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文人画的写意笔法就如同写诗一样,它们都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现物象,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物象是次要的,“笔墨”本身才是目的与载体。文人画重表现而非再现,是“印象”与表现的结合,体现了对描绘物象高度的集中、概括和提炼。

文人画承传禅宗对自性的大彻大悟,即“自性即弥陀”这一全新的主题关系。以发见自性与灵魂探究而根本彻悟。

禅宗并非宗教,而是一种独特情感体验方式、心灵状态与生命态度。禅是“无神论”,不外求,而是向内心中求,佛曰:“佛即心,心即佛。”“明心见性”是佛学开悟的偈语,发见自性是文人画家大彻大悟的不二法门。发见自性的方法则是破“我执”,打破假我之执,排除虚假的社会幻象,发见真我,以此大彻大悟,从而能得大自在、大自由。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在文人画家笔下,画作不再单单是一种技法表现,而是以笔墨记录生命的真实,可以说文人画是画者的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将个体生命放入一种永恒的生命流动中去记录生命真实的图像叙述,从而使个体生命超脱有限的人生苦痛,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中寻找生命的存在意义,以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独特生存哲学。

中国文人画是写心的艺术。文人画作者大多有道、释、禅的人生观与文化心态。文人画家游离于权力中心之外,远离庙堂,寄情山野,表现为一种空间构图上的“心理距离”,与凡尘俗世拉开了距离,这正契合英国美学家布洛的“距离”说。如王维在《雪溪图》中,使用一河两岸的构图。

一河分隔此在凡尘与彼岸世界,表现的正是“空”的特质:人“空”,山“空”,水“空”,天“空”,体现的是一种禅宗的开悟方式。禅宗里将心比作一间屋子,心虚空方可纳万物,恰如屋子空了方能住人,心灵一片虚空、内外澄澈才可吞吐万千气象,体现了禅宗的灵台清明与虚空。可谓“惟虚无乃是实有”。而苏轼所叙“静故了群动,空能纳万物”正是对王维的一种呼应。

这种一河两岸的构图在元四家那里被承袭并表现至极致,吴镇的《渔父图》的恬淡空旷、赵孟頫的《秋江渔隐图》的寂寞凄清、倪瓒的《容膝斋》的萧散疏淡,均以虚空为质,形成了一个清虚的天机世界。

元  吴镇  渔父图

文人画早在公元五世纪基本解决了透视的问题,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指出“张缟素以远映”,这种看似科学构图的弊端,提出“以大观小”的视点、“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构图表现方式。

文人画在空间开合上,注重“以大观小”的空间叙述。每一个物象,山、水、木、溪流、屋、人等都是自足的,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它们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这正契合中国文人画“气韵生动”表达的需要,不同的物象因“气韵”的无形黏连而贯穿一体,盎然生机。

元 赵雍 澄江寒月图

文人画家在构图的空间意识表达上,多以“空”为旨,构图上经常出现大面积留白,这种构图上的“空”消解了外力,体现了顺应自然,与物象自在悠游的性灵之感,以虚空的画面来衬托虚静的内心。

明  文征明  古木寒泉图

表现在创作之中,寂寞为精神、虚静为意象、恬淡为风格。对比西画的“满”,中国文人画以“空”为主导的绘画内容与意象,为画面铺开了虚静的色调。文人画中的大面积留白,以“空”“无”呈现作者画外之感想,在“空”之中捕捉物象的动态,在看似虚无的“神”与“气韵”之中构建有形的物象,以有形的物象来寄托不可言说的性灵。

北宋  郭熙  秋山行旅图

枯木、乱石、朱竹、空亭、空屋等,这些绘画意象的空淡疏远与庄子的虚静、纯粹天真的美学契合,其“空”“无”恰恰为心的悠游提供了一个流动性的空间,正是中国山水画“澄怀味象”“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卧游观的体现。

元  倪瓒  枯木幽篁图轴

不同于西方科学理性的焦点透视,文人画的视点是流动的,其所描绘的物象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不相关的个体,往往通过一个画眼而得“气韵”使之“活”,将万物串联一气,万物流动,自在活泼,从而顾盼生辉、欲散还连、和谐共生,形成一种“流动性”。物象是动态的视觉,是活的、是流动的,物象随画者视点的转移而移动,正可谓神与物游。

文人画重表现而非再现,是“印象”与表现的结合,体现了对描绘物象高度的集中、概括和提炼。因此,文人画在造型上“不求形似”,洗练概括、单纯简古,用笔天趣自然。

元  倪瓒  容膝斋图轴

文人画用笔古淡,看似疏淡的线条表现,实则是用笔“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哲学关系表达。后世伪文人画大多信手涂抹模仿文人画的疏淡,殊不知文人画用笔看似疏淡实则沉重。文人画用墨高枯,淡雅素洁,皴法自在率真,用色古雅平淡,淡远重于瑰丽,具有浓厚的黑白二色的象征意味。晋唐虽然看似仟侬华丽,但仍以装饰意味为重。文人画罕用石青石绿渲染的青绿山水,往往是淡墨枯笔,寥寥数笔而尽得神韵,气象万千。

八大山人 荷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特别注重“境界”的营造。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也就达到了“气韵生动”的目的。所谓“境界”,指的是书画家通过笔墨语言所创造的一种气象,一种意境,一种格调,以及品赏者通过精神体验、主观感受而感受到的精神高度。

————————————

微信改版,不小心咱们可能就走散了!

(0)

相关推荐

  • 艺论丨方闻:文字与图像——中国诗书画之间的关系

    文字与图像 中国诗书画之间的关系 文 /  方闻 众所周知,中国画与书法.诗文有密切的关系,可是文字与图像究竟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工具.假如,我们随便论说诗与画可以转位互换,或说每一个艺术家可以随意地从诗 ...

  • 【天下艺术】国画:南北宗论

    董其昌在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出生在上海松江,当时称为华亭.明万历十七年考取进士,后来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才华俊逸,好谈名理,博学多才,擅长书画鉴别.他在书法上,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 ...

  • 【大美中国】名家名作——潘秀云

    潘秀云 女 出生于1948年,浙江天台人,大专学历. 职业教师.成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个人从小热爱绘画,早年曾在四川省翰林艺术学院师从楊华军老师学习写意山水画多年,近年来又师从陈国良老师学习花鸟写意画 ...

  • 廖庚鸿:浅议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

    蓝鹰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廖庚鸿:浅议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 图文/廖庚鸿 中国文人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史称宋元为文人画的黄金时代.文人画,亦称"士夫画", ...

  • 山水大观 | “笔墨'之真义

    张谷旻,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 ...

  • 笔墨散论(一)

    意大利艺术理论家文杜里在他的<走向现代的四步>,很严谨.辩证的分析了现代艺术与印象主义,古典艺术,文艺复兴的那种深刻的颇具有逻辑性的联系,这给人一种新的启发,也就是在当下多元的艺术语境中, ...

  • 文人画:是写心的艺术

    明  文征明  品茶图 禅宗为宗.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文人画的写 ...

  • 我是雕刻师,文人画:是写心的艺术

    编辑 ​ 明  文征明  品茶图 禅宗为宗.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 ...

  • 文人画:写心的艺术!

    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 中国美术馆藏 禅宗为宗 . 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 ...

  • 文人画:用独特的艺术表达内在的思考

    明代吴伟<寒江独钓图> 在这个世界中间,谁不是一个待着要渡过彼岸的人呢?人实际上是在对理想的渴望中存在着,艺术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这样一个扁舟.人人都是待渡的过客,文人画就是渡人的扁舟. 从 ...

  • 赏析|石涛60幅水墨山水画合集,体验文人画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先来看一幅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的石涛的水墨山水画<淮扬洁秋之图(局部)>. 淮扬洁秋之图(局部) 中国画 (轴)纸本 设色 石涛 清 南京博物院 <淮扬洁秋之图>画的是淮扬秋景,河 ...

  • 诗人写梅,真正的文人画!

    元 王冕 断桥香雪全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元 王冕 <墨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今日立冬 冬日之雅趣, ...

  • 以书写画 | 陈心霖先生绘画艺术

    自幼受其姑父袁安国(袁樊)影响,对中国书画艺术情有独钟,曾得到书画家马公愚.收藏家张英达的赏识与指教.1978年被著名老画家西泠申石伽先生收为入室弟子,2000年后,深受著名文人画大师南通尤无曲先生的 ...

  • 继续文心——四川文人画十人展

    刘云泉 轮逢辛丑,又混一年.辛辛流汗,丑丑美颜./刘云泉 (手机旋转观看) 丨刘云泉<青山养我画图画>53×138cm 纸本 丨涉趣奇山 丨养灵 云泉 34×69cm 纸本 丨卧观闲云 云 ...

  • 因为他,宋代文人画引领中国艺术一千年

    本周我想给大家推的这本书就可以回答和解释这两个问题,书名是<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该书的作者卜寿珊,美国著名美术史家,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这是本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