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马皮》:英国SHEFFILD国际电影节参展
纪录片《马皮》第一部分 【导演:徐辛 】
纪录片《马皮》第二部分【导演:徐辛 】
纪录片《马皮》第三部分【导演:徐辛 】
纪录片《马皮》,导演徐辛,2002年茅山庙会实录。2003年10月,参展英国SHEFFILD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教授影评】
《马皮》:一部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纪录片
《马皮》讲述了一段泰州农村3·18庙会前前后后的故事。
3·18庙会又叫茅山龙会,是当地农民自发搞起来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我最初的观影误会是以为这是一部民俗调查实录。而事实并非如此。民俗的内容(庙会)仅仅是一个由头,一个让众多人物籍以存在的空间。民俗不是作者要关心的,他关心的是人。在这一点上,徐辛像一名优秀的小说家一样,他执着地关注着人与世界的关系。
(摄影佚名)
从庙会的筹备开始,一群人开始陆续地粉末登场。庙会成了一个舞台,众多的人物心怀各自的目的在这里展示、表演……
老会长的不辞辛劳、不图报酬,是为了中国人顶重要的那个面子,也就是说淳朴的虚荣心成了这个人物的行为动力。作者在对这个人物的处理上,手段相当犀利,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举手投足、一句含糊的话语、一个暧昧的微笑实现了对老会长的心理刻画。
小和尚是个实在的人。确切地说,他是以和尚为职业的人,而并非是一个修行提升自己境界的僧人。他需要钱,他是靠这个职业来养家糊口的,当然还要讨老婆生孩子的。他明白“君子不发不义之财”,他真正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和尚。佛教是讲究回报的,你做了功德,就会有好的业报,处理的是今生和来世的关系。小和尚是个实用主义者,他只着眼于今生今世。小和尚与他的生活是一副典型的浮世绘。
《马皮》中的巫(神汉)也是镜头重点跟踪的对象。马皮是什么?并不是马身上的皮,而是神汉的这一套为乡邻祈福的过程,这类似于其他在中国广大农村时隐时现的傩。这个巫的性格特点也相当清晰:他大大咧咧,充满勇气和豁出去的精神,驱逐疫鬼,粗鲁地代表神来祝福人。最荒诞的是这个巫不是神神叨叨的,完全是一个头脑清醒、讲究实利的乡间小人物。他为人们祈福,主要的方向也是很时代的,他主要祈祷人们“发财”——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再也没有比“发财”更响亮的词语力量。
这里甚至在不经意之间衍生出一段政治的画面。就是当地的农民把毛主席作为神来敬奉。这段现实与历史形成了轻微的碰撞。只有在文革中,狂热的人们才把毛作为神来崇拜。改革开放20多年了,许多人都淡忘了那段历史。而茅山镇的老人们还给他老人家塑像、敬香……甚至还引发了当地政府与他们的矛盾。政府说,不应该把毛当做成神像来供奉,毛是马列主义的,不是封建迷信的;而当地农民也振振有辞,我们信奉他,是因为尊重他、怀念他,而不是亵渎他,我们就把他看作神。我相信这里绝没有多少虚伪的饰词,这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当然,我们也看到,这些崇拜毛的人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还沉浸在怀旧的时代里,也夹杂着他们对当代社会的些许怀疑……
(摄影佚名)
《马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心理小说,却出奇地以记录影像的方式出现。
(来源:北京文艺网 实习编辑:姬荣菲 编辑:杨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