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征文 ‖ 喜看乡村换新颜(袁海宁)

“A

喜看乡村换新颜

在城市待久的人都渴望呼吸清新自由的空气,我也不例外,于是闲暇时带着孩子与朋友走进大自然。一踏进乡村,清新的空气携着泥土的香味扑鼻而来,无边无际的绿枝“招手”问候映入我们的眼帘,一切都是这么自然、健康。

行走在南山的林荫道上,我惊喜的发现山上全都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有高大挺拔的刺槐、有四季常青的柏树、有整齐划一的杨树,还有很多低矮茂盛的各种落叶灌木等。植物如此多娇,自然就会吸引鸟类前来安营扎寨,它们把这里当作生活的摇篮,也把这里当做栖息嘻戏的天堂。所以走进南山孩子就问我:“这是什么鸟叫声?这里有孔雀吗?小朋友会在这里捉迷藏吧……”我在一知半解的回答的同时耳边不断传来各种清脆的鸟叫声,他们仿佛是大自然的歌手,给这个闷热的夏天带来了清凉,也给人们吹响了奋斗的号角。漫步在南山的乡间林道,我也领悟到“天然氧吧”的缘由!

离开南山。随友人驱车前行。在绿树掩映之中,“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要学愚公埋头干,莫做智叟尚空谈”鼓舞人心的标语在大峪镇林仙村修葺的围墙上一目了然。走进乡村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过了解原来断壁残恒的房子经过粉刷一新后,在200多米的墙上是直观,、形象、生动的彩绘画:有拿起锤头凿开写着“贫困”挡路石的青年、又推上“小斗车”争气奔小康的工人、有挑着装满小辣椒扁担大步跨上致富路的农民,当然还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愿景图……这些彩绘画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家风家训、愚公移山精神等为主要内容,五彩缤纷的色彩搭配、俏皮幽默的漫画图案引得我们纷纷驻足观看,孩子手舞足蹈地说以后也要学画画。

来到林仙村不能不走进田园。夏季的田园最吸引眼球,放眼望去,绿色铺满了整个田园,无边无际。有红彤彤的辣椒,有胖乎乎的茄子,有绿亭亭的大葱,有金灿灿的烟叶……最吸引人的还是特有富硒南瓜,它们有的匍匐在地面上前进,有的扎根在地上昂首阔步。它们有的绿,有的黄,总之,真是千姿百态,郁郁葱葱,瓜果飘香。漫步在这样的菜园里,我感受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意境。

如果说林仙村的田地让我们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缤纷和宁静,那么,乡村的田野则会让人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盎然与辽阔。低而平的地方种上的青菜、萝卜、红薯等,它们全都是绿油油的,自由的铺在田野里,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麦穗,放眼望去,金黄色的麦子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麦子一晃一晃的就像波浪一样,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仿佛看到那一缸缸的小麦、热气腾腾的白馒头,飘着油花的面疙瘩汤。静静的站在金黄的麦田里,我闭上眼睛好像进入了“柳渡风吹花浪绿,麦田烟暖锦鸡飞”的美好画卷里: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闻着路旁庄稼的芳香,看着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夕阳西下,一幅美丽的金秋风景。

林仙村的田园是这样的美不胜收,而这里的人们将乡村振兴也落到实处。晌午,风带着麦香,吹来了云。在田地里,与村民席地而坐的交谈中得知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将陡坡地修成了平展的梯田,破旧的危房变成了砖瓦房,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修建的文化广场、乡村戏台也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修建两座塘坝,铺设农田水利管网解决了全村田园灌溉难题。在示范区教体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构建了“学校+农户”合作模式,还与各学校餐厅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村民增加了收入,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里通上了班车,用上了太阳能路灯……听着老农的讲述,犹如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济源大地上缓缓铺开。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的美丽乡村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南山森林公园和林仙村的变迁只是济源深山和乡村变化的缩影。入夜村里万家灯火,村民庭院饭后乘凉,谈地里庄稼的收成,谈富士康务工的政策,谈村里一年的变迁。农村不再是“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是闪耀乡村振兴的美景田园。

作者简介:

袁海宁,就职于富士康(济源)科技园,曾在《长春晚报》、《济源日报》、《济源电视报》发表百余篇文章,在建党90周年征文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