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还有一种沁色叫做水银沁,你知道吗?
常玩和田玉的朋友,
对于和田玉的沁应该很熟悉。
无色籽玉历经千万年在河床滚动流淌,
途经不同地域,
与有色矿物发生作用,
最终衍生成为各类沁色的籽玉。
黄沁和红沁是玉石市场中最为常见的,
沁色籽料设计出来的巧雕作品,
也非常受大众喜爱,
除了这些常见的沁色,
和田玉其实还有一种沁色叫做水银沁。
是不是跟和田玉的黑皮有点像?
当时看到这个水银沁和田玉的时候
也愣了神,
但它们其实有一个明显的差别
黑皮是经过万年河道洗涤,
矿物质沁入到和田玉籽料表层,
形成的一层华丽的外衣;
(上图为黑皮和田玉籽料)
而水银沁一般是和田玉的成品把件,
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土壤中的矿物质沁入到和田玉的里面。
所以二者的形成环境不同,
样子也不尽相同。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在阳光下的照射下,
这种料子真的像水银一样
闪闪滚动,
这也是“水银沁”的由来。
(上图为水银沁和田古玉把件)
为什么水银沁
是在阴暗潮湿的情况下形成的呢?
因为在古代的墓葬中,
古人会将有防腐作用的水银灌入到墓葬中,
所以随葬的珍宝玉石都会被“染色”,
这才形成了古人所说的水银沁。
古人对玉器上的水银沁情有独钟,
认为玉器有“水银沁”者,
藏之可致金“银”满屋,“水”到渠成。
一般来讲,
土壤中的水银不能把玉器沁成半截黑或全黑,
千年以内的水银沁一般不太黑,
2000年以内的水银沁不亮,
2000年以上的水银沁又黑又厚又亮。
我们今天见到古玉水银沁的形态有四种,
分别是块状、斑状、点状和丝状。
块状是指玉器全体或接近全体呈黑色,
(上图为馆藏商出沿玉箍)
斑状则指玉器部分呈黑色,
黑沁要出在白玉上尤为漂亮,
(上图为馆藏西周玉璜)
点状的俗称“芝麻点”,
或隐或现神采外溢,
(上图为馆藏元代玉玺)
丝状的俗称“牛毛纹”,
飘飘洒洒纵横贯彻,
(上图为馆藏汉代玉璧)
还有一种被称为“膏药脂”的,
沁门周边部分浓黑,
沿着玉理渐渐地淡化成丝状向四周散发,
似为矿物质由外部侵入所致。
水银沁的变化名称很多,
以受沁严重的为珍贵。
玩玉的朋友都非常清楚,
在圈子里只要是有价值的玉石就少不了仿制,
虽然说沁色的古玉有些品相不好,
但是刚刚我说到了,
受沁严重的水银皮和田玉还是很值钱的,
所以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人工水银皮,
人工的水银皮往往是乌黑铮亮
而且没有丝毫变化。
既然人工水银皮毫无变化,
那真正的水银皮在人为的盘玩下
会有变化吗?
水银沁经过人工的盘玩是会起变化的,
在长期盘玩的过程中,
人体的热量、摩擦的热能
以及汗水里的盐分、油脂渗入到玉质,
对水银沁的形态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玉器“日化甘兰而鲜美”。
你们看,
连上千年的古玉都能盘好,
你们还敢说你们手中的新玉不好盘吗?
盘玉遇到瓶颈期很正常的,
贵在坚持,
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
对玉对人都不好~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将手中的珍宝玉石
胖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