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老人因鱼刺患癌!背后的“隐形帮凶”竟然是它?

    鱼刺引发的“血案”

    5年前,杭州一名63岁的林先生,在做酸菜鱼时,左手无名指指甲处不慎被鱼刺戳伤。林先生当时没怎么当回事,擦掉血后用创可贴处理了一下,就继续做菜了。
    之后几天里,林先生手指的伤口开始红肿且隐隐作痛。林先生去医院就诊后,医生告诉他这是甲沟炎,有化脓性感染,并给他开了一些药。
    然而在此后四年里,林先生的手指伤情始终反反复复,每次一用药,症状就能暂时缓解,但始终无法根治。
    一年前,林先生手指的患处开始明显恶化,疼痛范围更大,痛感也变得更强,还有脓液从指甲缝流出。后来,林先生患处的指甲盖还有点翘起来,于是林先生赶紧到医院就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林先生确诊了中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医生表示,虽还未到晚期,但为了治疗,必须切除掉林先生患病的手指……
    一处由鱼刺造成的小伤口,竟然演变为令人恐惧的癌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此,盛诺一家“重疾医疗管家”团队给出了答案。

    警惕癌症的“隐形帮凶”

    类似林先生这样,长达数年(有的甚至达10年、20年)伤口不愈,进而发生恶变的情况,其实在癌症患者群体中,不算罕见。究其原因,在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词——炎症。
    当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时,机会会做出自动防御性反应,此时免疫细胞会被激活,释放炎症因子,进而促进损伤处细胞分裂生长。这个病理过程就是炎症。
    像细菌、病毒(比如新冠)、高温、低温、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人体进入异物等等,都可以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烧等局部或全身的症状表现。本质上说,正常状态下的炎症是人体正常的一种生理反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但如果因某些原因,炎症会像吃了兴奋剂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则人体会陷入到【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状态。
    而在这个状态下,随着细胞不断分裂的次数增多,DNA的损伤概率也随之增加,于是原本的人体的天然“保护伞”,就变成了可怕的癌症“隐形帮凶”。
    举一些例子来看,像慢性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癌风险相关;慢性胃炎,与胃癌风险有关;慢性肝炎,与肝癌风险相关;慢性溃疡性肠炎,与肠癌风险相关;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相关;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相关……
    2019年也曾介绍,国际癌症中心(CIRC)的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炎症引起的。

    对抗炎症,你需要了解这些

    了解到慢性炎症的致癌风险,那么减少炎症的发生,显然对预防癌症有帮助。对此,盛诺一家“重疾医疗管家”团队,给出了这些建议。

    01

    及时接种疫苗

    比如在适合的年龄及时接种乙肝疫苗、HPV疫苗。

    02

    规避风险因素

    如吃饭时采用公勺公筷、采取分餐制,不要用嘴喂食(尤其是对小宝宝);在外注意餐具、洗浴用品的卫生;注意性生活清洁,不要有多名伴侣,也不要使用他人贴身衣裤、浴巾等。

    03

    及时治疗

    对于幽门螺旋杆菌、丙肝病毒等医学上有方法根治的细菌和病毒感染,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对于其他慢性炎症问题,应当去医院找到病因,对症治疗。

    04

    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坚持锻炼、作息正常、不熬夜、戒烟酒、保持良好心态都有一定的抗炎效果。
    关于饮食,“重疾医疗管家”团队中的张翔老师,曾专门介绍过一种“抗炎饮食”方案,既适合健康人群的癌症预防需求,又适合癌症患者的日常饮食规划。
    张翔老师介绍,所谓抗炎饮食,是通过增加摄入持续降低体内炎性标记物,以防止或者改善机体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和损害的一类食物。
    总体上看,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品、全谷物以及某些香料,都属于抗炎食物。
    具体来看,单体抗炎性更强的是姜黄素。除此之外,纤维素、黄酮、异黄酮、β-胡萝卜素等成分也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还有红茶/绿茶、生姜和大蒜,都属于抗炎性较强的食物。
    促炎饮食,则是相对于抗炎饮食的概念。张翔老师指出,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以及胆固醇属于三大类致炎饮食成分,因此,控制好红肉和加工肉、加工奶制品(如黄油、冰淇淋)、油炸食品、精制米面、含糖饮料等食物的摄入量,也很重要。
    参考来源: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582068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a/201904/06/WS5ca81e7ea310e7f8b1574f06_3.html
    如果觉得有用,就给小编点个“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