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听蝉

文/李忠元

秋天快来了,大院里苍翠的松柏上,蝉鸣一天比一天清脆。

生活在城市,听到蝉声,实属不易之事。蝉本来属于乡村,来到了这个城市,是对这个城市的礼遇和厚爱。

我爱听蝉鸣,一听清脆悦耳的蝉鸣,感觉心头刮过习习清风,顿觉惬意,一种悠然的田园诗意便呼之即来。

无论上班、下班,每每走经树下,听着树上的蝉鸣,便忍不住停下匆忙的脚步,暂且让一声声蝉鸣如瀑倾泻而下,心里感觉一阵阵的舒爽。

蝉是个高明的音乐家,它弹奏的是一曲思乡的歌谣。在树下,听着听着蝉鸣,我的思想就会恍恍惚惚,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回到了飘然而逝的童年。

还记得那年秋天,我一个人回到家乡,在那个小村庄逗留,我总喜欢躲开人世的纷扰,在秋夜的榆荫下,望着远处的山高月小,一个人静静地休憩。我刚躺上树下的秋千椅上,树上蝉鸣声渐起,就像一个音乐家十指纤纤拨动琴弦,一曲优美的旋律便倾泻而下。陶醉在这优美旋律里,我一边听着蝉鸣曲,一边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小时候,老家院前有一棵老榆树,夏秋一到,树下榆荫一片,我们常常靠这道自然的屏障避暑,坐在树下荡秋千,或者捧卷而读,在古诗词深邃的意境里徜徉,倒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就是现在回想起来,也感到那段时光非常可贵,在炎炎夏日秋初,悠闲地避暑,随手翻阅古诗词,阵阵蝉鸣,声声入耳。倾听蝉的鸣叫,成了夏日里一种别样的听觉享受,再怎么烦躁的心也会一下子变得无比宁静。

那时,树下所谓的秋千还十分简单,只不过是一块长木板两端用绳索系住,再拴在两个相距适宜的粗树枝上,便成了秋千。不过,坐在上面悠来荡去的,还是有些悠闲自得味道的。木板不是很宽,但作为一个小孩子,还是可以稳稳地躺上去的,有时感觉木板实在有些窄了,连翻个身都不可能,躺在上面睡着了,让大人提心吊胆。可幼小的我们却不管这些,一到午睡的时候,就跑出来,争先恐后地躺上去,听着一声高比一声的蝉鸣,就像享受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悠然入梦。

毕竟我们还不懂事,听着树上好听的蝉鸣很好奇,不知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发出来的鸣唱,便轻手轻脚地爬上树,想一探究竟,蝉早飞了。我们只得原路返回,可刚返回地面,树上的蝉鸣声又起。几次三番,我们只得罢休。

不过,时间一长,不用我们苦苦寻找,就有幸和蝉来了一次邂逅。它趴在低矮的树干上,就像一只长了翅膀的大蚂蚁,翅膀一振一振的,就像颤动的琴弦,随之发出悦耳的音乐。

不过后来才知道,这是个假象,蝉的叫声既不是来自喉腔,也不是来自翅膀,真正的发音部位在雄蝉的前腹部两侧,那里各有一个大而圆的音盖,下面生有像鼓皮似的听囊和发音膜。这发音膜内壁肌肉收缩振动时,蝉就发出声音来。雄蝉腹部还有气囊的共鸣器。发音膜振动时,共鸣器发生共鸣,褶膜和镜膜也跟着振动,这样,声音就很洪亮了。雄蝉的歌声忽高忽低,是受发音膜外面音盖调节的影响。

秋夜听蝉是别有妙处的。立秋秋还暑,赛似秋老虎。秋初的晚上,乡村依旧闷热得像个大蒸笼,那棵大榆树当然也是个好去处。那里四面透风,空气流通顺畅,利于呼吸,利于睡眠。征得父母的同意,我便每晚跑到榆树下,躺在秋千上,望着高空明月,迎着习习清风,听着蝉鸣入眠,那真是凉爽而惬意的事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倒是一语道破秋夜听蝉的意境。

我爱听蝉,一直到现在,这种习惯还保存着。一听到蝉鸣,一种田园生活的恬适感立刻迎面扑来,让我仿佛置身于童年,仿佛回到了故乡,真的来到了老榆树下荡起了秋千。

秋夜听蝉,是田园生活的回归,更是听觉的一次盛宴。忙里偷闲,站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谛听蝉鸣,是一种休闲,也是一种回味和享受。

有些人讨厌蝉鸣,其实,是他不懂蝉鸣的妙处,没有听懂蝉鸣的韵律。如果你真的静下心来仔细听,就会发现,蝉鸣并不聒噪,就像一个流浪者的长歌,通俗无奇,却又很有韵味。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说的正是这一点吧。

如果你也在城市听到蝉鸣,那么不管你有多忙,都一定要停下脚步,好好听听蝉鸣,感受一下这来自乡村的音乐,因为这是蝉对城市的特别眷顾。

(原载于2021年8月4日《楚天都市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