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第96期:起名的学问
前几日读书,发现赵孟頫有同父兄弟姐妹22人:
男:
赵孟頔 赵孟颁
赵孟硕 赵孟颂
赵孟頖 赵孟颢
赵孟頫 赵孟籥(右边加个页)
女:
赵孟巽 赵孟鼎
赵孟兑 赵孟归
赵孟良 赵孟家
赵孟比 赵孟益
赵孟萃 赵孟渐
赵孟豫 赵孟遇
赵孟过 赵孟既
不免惊呼,生这么多,好身手。不过我们要讨论的是名字。有朋友发现,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男孩的名字一致性高,末字都是带“页”旁的,女孩的名字,末字既随便乱给,整体也看不出是女孩名。其实女孩的也没那么随便,比如“巽”和“兑”,是八卦的二个卦名。“良”“益”“萃”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德行和气质。“渐”“过”“既”是有时间意味的副词,有种莫名其妙的美,这大概是受了苏轼的启发,东坡给儿子们起的名字是:苏迈、苏迨、苏过、苏遁,都是与时间有关的动词。看上去,生了男孩,只要翻开字典,在页部里挑一个字就行,生了女孩,得翻好一会儿字典。
我还发现一个小秘密,如何生出旷世的书法家:赵孟頫在八兄弟中排行老七,王献之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七(王玄之,王凝之,王肃之,王涣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颜真卿在七兄弟中排行老六(颜囗囗、颜允南、颜乔卿、颜真长、颜幼舆、颜真卿、颜允臧),从优生学的角度来看,越靠后,成为旷世书法家的可能性越大,当然,前提是要多生。
起名当随时代。王羲之时代,不避父嫌,今天当然要避。不但父子不能重字,爷孙、舅甥、叔侄等也都不能。给小孩起名,先要打听清楚一干亲戚的大名,避来避去,有时再请先生算一卦,终于得到满意的名字。二十一世纪,号称新时代,最喜欢用一批号称靓丽优美的字给小孩起名。比如“昊”字,极受宠爱。有一次,我说漏了嘴:昊,无非就是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能日天么。我这个拆字法是跟王安石学的,大家不要当真。昊,《诗经·节南山》有“昊天不平”,昊天,就是苍天,昊,无边无垠的意思。用作名字,蛮好。
不妨看一下汉代人的名字。翻检《汉书》目录,抄一批出来:
张耳 陈余 魏豹 田儋
韩信 彭越 黥布 卢绾
吴芮 季布 栾布 田叔
萧何 曹参 张良 陈平
王陵 周勃 樊哙 郦商
灌婴 傅宽 张苍 蒯通
爰盎 晁错 冯唐 邹阳
汲黯 枚乘 田蚡 李广
苏武 卫青 卜式 张汤
夏侯婴 申屠嘉 郦食其 叔孙通
息夫躬 直不疑 张释之 郑当时
路温舒 韩安国 赵破奴 公孙弘
赵食其 霍去病 李广利 朱买臣
《汉书》中的人名,第一,大都是姓再加一个字而已,两个字作名的不多,可能因为汉代人口少,重名机会不多。第二,除了有的姓感觉比较生僻,用作名字的字,就是放在今天,也大都常见。汉人之质朴,于此可见一斑。
当然,上了《汉书》光荣榜的,都是些大咖。见于汉代私印中的有些名字,主人身份没那么高,怪怪名字不少:
李奴
朱贱
不知道这里的“奴”和“贱”是自谦呢,还是表示身份,还是就是大名?希望专家考证一番。
张肩
徐反
不知道徐反同志长大后有没有揭竿而起。
索尼
这位在汉代没名气,在当代名气可大了。
能佩戴私印的,就算身份再低,至少应该是识字人群,有姓有名。至于黎首(草民),可能根本连裤腰带都没有,更不要说佩戴私印了。黎首是女娲用泥水甩出来的,多半也没有像样的名字。不要说汉代,就算在当代,农村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小名大名都不怎么分。比如我们村,不少老人身份证上的名字,只是找个与小名发音相同的字来代替。每逢村里红白喜事,总会在院墙上张贴执事单,村民的名字赫然在目:
勘狗 黄狗 栓鱼 栓牢
拴狗 毛牛 平娃 碌娃
哈张 三群 四群 岁群
狗剩 甲旗 三旗 六旗
(谨按:以上名字的主人,大都是我的长辈,此处列举,只为行文方便,毫无取笑之意。如有不慎读到并觉得被冒犯者,请联系删除)
这是一批特别生动的名字。
后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孩子几乎没有兄弟姐妹,像“甲旗”“三旗”“六旗”这种系列化的名字基本消失,起名趋于个体化、碎片化。但是,名字的时代特征代代有之,虽然少了以家族为基础的系列化,以社会为基础的趋同化照常有之。比如下面这些字,在当今的孩子中是习见的:
昊、皓、鑫、熙、炫、铭、瑶、梓、涵、梦、琬、琳、雯、嘉……
现在我们看五六十年前那批特别时髦的名字:建国、建军、爱国、国庆、学兵、爱兵、中华、跃进,真土!那,几十年后的人,看我们今天的名字,没准也会觉得土。二十多年前流行郭富城的中分,如今觉得土,代之以满大街的两侧剃光、上面留长(我不知道怎么称呼)的发型——我总觉得这种发型太危险:如果脸型不配合,看上去特别像一只大怪鸟。
奇怪的是,我们看汉代传下来的人名,会觉得古,不会觉得土。
再从《唐才子传》中抄一批唐人:
王 绩 崔信明 王 勃 杨 炯
卢照邻 骆宾王 杜审言 宋之问
刘希夷 陈子昂 李百药 李 峤
张 说 王 翰 吴 筠 张子容
孙 逖 卢 鸿 王泠然 刘昚虚
王 湾 崔 颢 祖 咏 储光羲
綦毋潜 王昌龄 常 建 贺兰进明
王 维 裴 迪 刘长卿 崔仲容
李 颀 孟浩然 李 白 杜 甫
郑 虔 岑 参 王之涣 贺知章
生僻字也很少。不但不觉得土,而且觉得有一股诗意流淌其间。为什么呢?
私以为,如果没有《史记》《汉书》,没有唐人留下的诗,汉人、唐人的这些名字,可能就不会令我们感到质朴或诗意了。名字的背后,有这么一个文化的支撑,才让我们觉得,哇,好好的名字。当我们读到“李白”这个名字,瞬间勾起所有关于一个诗仙的知识储备及联想,不管你的储备和联想是多是少。然后,“李白”二字的气氛,就不一样了。
董卓,多好的名字。
杨国忠,多好的名字。
秦桧,桧,刺柏,可做栋梁,多好的名字。
魏忠贤,多好的名字。
汪精卫,精卫填海,多好的名字。
当大家读到这几个名字时,联想到的是什么呢?然后再回头,只会觉得这些名字不美,不好。所以,拥有某个名字的人,是一个社会人。真正让名字焕发生机的,一者是时代的文化环境以及因之给后人留下的文化印象(比如提到唐代,我们马上想到诗),二者是个人的成就和魅力。王献之、颜真卿、赵孟頫的名字,在他们兄弟中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却都被后人记忆(如单就名字论,今人肯定更容易记住王操之)。不知几个世纪之后,我们时代的马云等名字,还会不会被后人熟知?
最后扯一点:古人有名有字,李白,名白,字太白。二者应用场合有所不同。平日用字,正式场合用名。奏折、信件起首自称用名,称呼对方时称字或官职、郡望名称,不能直呼其名,以示尊敬。比如《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对话,都是“孟德兄此言差矣”“玄德兄别来无恙”等。古人写墓碑,如《张玄墓志》:“君讳玄,字黑女”,张玄,字黑女。“玄”前面加个“讳”,以示尊敬。主流爱国老电影《大决战》里,毛出来,一口湖南话,总是“蒋介石……”。蒋出来,一口一个娘希匹,总是“毛泽东……”。毛泽东,名泽东,字润之。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毛称呼蒋的字,是敬称,蒋称呼毛的名,是不太尊敬对方——怪不得蒋败了呢。
当然,以上都是有身份的人,草民,永远都是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