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支坐洋10分、20分收藏分析
一 印支坐洋10 分、20 分辅币的三大系列和一个独立年号
印支坐洋10 分、20 分辅币可以分为高银版、中银版和低银版三大系列和1920 年一个独立年号。
高银版指的是1885 年至1897 年发行的印支坐洋辅币, 其含银量为90%, 高银版又可以细分出两个小系列, 1885 年至1895 年的称为加重版, 其10 分、20 分分别重2.721g 和5.443g (图1、图2), 1895 年至1897 年的称为普重版, 其10 分、20 分的分别重2.7g 和5.4g ( 图3、图4), 1895 年同时存在加重版和普重版。高银版20 分(1885 至1897 年的20 分)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即背面在标注含银量“0.900” 这几个数字之中的那一个点是一个“圆点”, 除此之外坐洋所有的系列中, 这个点都是“逗号”。在坐洋10 分和20 分的辅币中, 还有一个小细节也应注意, 1885 至1896 年10 分、20 分坐洋辅币背面正中“A” 字右边的是斧头标志, 1896 年后换成了常见的“火炬” 标志, 1896 年同时存在“斧头版” 和“火炬版” 两个小版。
中银版指的是1898 年至1919 年发行的坐洋10 分、20 分的辅币, 其含银量为83.5%(图5、图6)。低银版指的是1921 年至1937 年发行的坐洋10 分、20 分辅币, 其含银量为68% ( 图7、图8), 而其中1937 年10 分、20 分的背面稍有变化, 中间代表版别的“A” 字被省略了。右边常见的“火炬” 变成了“羽翼”。1920 年旧金山铸造的10 分、20 分坐洋辅币是坐洋辅币中最独特的式样, 其重量分别为3g 和6g, 含银量为40%。最让人诧异的是背面的版面设计完全变了, 在所有的坐洋银币中独树一帜(图9)。
二 坐洋10 分、20 分辅币的收藏价值分析
坐洋10 分、20 分银辅币的收藏价值,目前有权威的是克劳斯目录的定价, 其中有些年号, 可能会出现不同地域的存世数量的不同, 比如早期的高银加重版, 铸造量很少, 国内难得一见, 但克劳斯目录上有几个年号的定价并不算高, 这有可能是这几个年号的流通损耗不够彻底。本人在收藏过程中, 也了解到早期高银加重版在印支一带的银行和钱庄有一定的库存, 这是当年10 分、20 分坐洋辅币的普重版发行之后, 尤其中银版发行后, 早期的高银加重版坐洋辅币被人为地储藏, 导致流通受阻, 一部分被银行和钱庄储存于银库,本人虽没有第一手的证明材料, 但多次从泉友和币商处得知, 早期10 分、20 分坐洋辅币确实曾有一定的量从原印支及泰缅一带的银行和钱庄流出, 少数年号甚至还有原卷原光的存货。我想, 这也是为什么早期高银加重版铸量虽少, 但克劳斯目录的定价相对于普重版和中银版中的珍品在价值上偏低的原因吧, 从中也可以看到克劳斯目录在定价上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其次, 在印支坐洋10 分、20 分的流通辅币中, 参照克劳斯目录的定价, 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年号的收藏价值的高低与发行量的多少并不完全等同, 一些发行量稍多的年号反而比一些发行量少的年号收藏价格高, 这在高银版与与中银版这两大系列中比较多见,这应该是流通损耗不同的原因, 这样的现象在旧版人民币中也存在。
综合以上分析, 同时, 在参考克劳斯目录的基础上, 本人试对坐洋10 分、20 分流通辅币的收藏作一个总结, 根据收藏价值的高低, 我们将坐洋10 分、20 分流通辅币不同的年号和版别分为五个级别:
1. 收藏价值最高的十个年号和版别: 1892 年的10 分, 1895 年10 分的普重版, 1892 年20 分, 1895 年20 分的普重版, 1896 年20 分的“火炬” 版, 1896 年20 分的“斧头” 版,1908 年20 分、1909 年20 分的中银版, 1909 年20 分的高银版, 1912 年20 分。这10 个年号和版别被确定为第一级别。在这“十珍” 里, 其中的1892 年的10 分、1895 年10 分的普重版, 1892 年20 分, 1895 年20 分的普重版、1909 年20 分的高银版、1912 年20 分这六枚又尤其罕见。需要注意的是1896 年20 分有两个版, 其中“火炬” 版稍少一些。1908、1909 这两个年号的流通品的存世量相对多一些, 但AU 品相以上的价格与其它“十珍” 相差不大。1909 年20 分也分为中银版和高银版(图10、图11), 中银版背面标明的含银量是83.5%, 而高银版背面标明的含银量是90% (但克劳斯目录上注明其真实含银量也是83.5%), 高银版的1909 年20 分比中银版的要少。在与坐洋泉友吴兹泰的探讨中, 得知美国后来曾经仿铸过一些1909 年20 分的高银版, 这个后铸的问题一时还很难明了, 只能留待以后探讨。
2. “十珍” 之后, 我们还可以选出8 个年号和版别, 将之归类为第二级别, 它们分别是1896 年10 分“火炬” 版, 1898 年10 分(图12), 1908 年10 分, 1887 年20 分,1893 年20 分, 1894 年20 分, 1897 年20 分, 1898 年20 分。这8 个年号的版别我们就通俗地称之为“八小珍” , “十珍” 和“八小珍” 是印支坐洋流通辅币中比较稀少的, 这些年号和版别不仅好品难找, 甚至流通品都难得一见。因此, 这两个级别的印支坐洋流通辅币在收藏上就没必要对品相太苛刻了。
3. “十珍” 和“八小珍” 之后, 我们再来找出收藏价格为第三级别的印支坐洋10 分、20 分的辅币, 这个级别的年号和版别有一定的收藏难度, 但流通品相对不难找, XF 级以上的好品也偶尔能见到, 这个级别的年号和版别大致有: 1893 年10 分, 1894 年10 分,1895 年10 分的加重版, 1896 年10 分的“斧头” 版, 1909 年10 分, 1885 年20 分, 1895年20 分的加重版, 1903 年20 分, 1913 年20 分以及1920 年的10 分和20 分。在这一级别中, 有一些年号的发行量虽然稍多一些, 但流通中各种原因的耗损也非常严重, 比如1885年的20 分。而1920 年版的10 分和20 分, 在克劳斯目录的标注上, 不仅发行量比较大,而且价值也比较低, 但在实际的收藏中, 大家都发现1920 年版的10 分和20 分都比较少见, 其中20 分更少些, 目前市场的交易价格也跟第三级别的其它坐洋辅币在同一价格区间。当然, 1920 年的10 分、20 分由于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 其原光品相对多见,对其收藏价格的走势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4. 第四级别的印支坐洋流通辅币的年号和版别大致有1885、1888、1897、1910、1911、1912、1917、1919、1928 年共九个年号的10 分和1900、1901、1916、1928、1929 年共五个年号的20 分。在这个级别中, 1928 年10 分在克劳斯目录上的定价比较高, 书中的价格跟第三级别的几个年号大致相同, 但1928 年的10 分发行量并不少, 也没有经过特殊原因的大规模熔毁, 目前收藏品市场上无论流通品还是好品都不难找, 市场价跟第四级别的多数年号基本相同,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克劳斯目录的定价有误差, 参照1903 年、1917 年这两个年号的10 分来给1928 年10 分定价, 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合适的。此外, 1928 年的20 分收藏品在市场中也相对多见些, 其与1929 年的20 分在克劳斯目录里标注的发行量和定价都相差不大, 但现实中1929 年的20 分却少见很多, 这两个年号的比价还需在实际中进一步比较。
5. 以上四个级别以外的其它年号和版别, 我们都归入第五级别, 在这个级别中, 不同年号和版别在收藏价值上, 仍有一定的差距, 但为了分类的简明, 我们还是将它们归为同一级别。这个级别中的几个常见中银版的收藏价值相对高一些, 低银版中根据发行量的多少, 在收藏价值上也有一定的高低之别, 其中1937 年的10 分和20 分是所有坐洋流通辅币中最常见的, XF 的好品都非常常见, MS 级以上的也并不难找。印支坐洋10 分、20 分流通辅币的收藏, 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收藏系列。同时也是一个版别丰富的收藏主题, 坐洋10 分、20 分辅币的铸造也极为精美, 绝不逊于主币,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即自由女神的脸型, 早期和中后期的稍有不同, 这也为这个系列的收藏增添了一点小花絮。
有关坐洋图形和暗记的几个疑点的说明: 坐洋人像一面左下角的法文barre, 就是法国著名钱币设计师的名字, 其全名Jean-Auguste Barre。坐洋正面的自由女神右手所执的圆柱状物体, 其英文名是fasces, 指的是用皮带捆扎的棍棒束, 上露战斧, 原古罗马法官的标志, 意指权利之斧。坐洋背面中部下方的正中有一“A” 字, 意思是版别, “A” 字的左边的小图形是“丰饶角”, 这是巴黎造币厂的标志。右边的小图形早期是“权斧”, 后期是“火炬”。
(本文1887 年20 分、1909 年20 分高银版两张图片引自泉友肖海华。)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