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志》:苏轼也有阴暗面吗?

苏东坡夜游赤壁图

《斑斓志》是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先生讲述苏东坡的最新力作。作为“过来人”,先给打算看这本书的朋友们两点个人建议。

第一,走进这本书,脚步请尽量慢一点。作者并未按苏东坡的生平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如果太快的话,你会感觉内容枯燥无味、结构凌乱涣散,甚至中途弃书。只有慢慢沉浸到作者的叙述中去,你才会看见那些闪着光芒的思想。

第二,不要期待作者讲述苏东坡的逸闻趣事。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本传记,它是作者的讲座稿件(网上没找到讲座视频,感觉配合视频可能更佳),分七个专题讲述苏东坡的“风雨六十年”,并阐发作者的思考,颇有些借东坡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意思。

张炜《斑斓志》丨人民文学出版社

全书的从“源与流”开始说起,到“大河入海”临近尾声,带领读者全方位领略东坡这条“大河”:既称许河面的水光潋滟,又不避河底的暗流涌动;既见波澜壮阔处,又有风平浪静时。

很多作品都把苏东坡当神吹,这本书把苏东坡当人写。

苏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在是太负盛名了,以至于他的光芒掩盖了一切,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他乐观豁达的性情,是他全面开挂的事业,是他豪放不羁的文笔。

独独忘记了,东坡也只是个凡人。

这本书中,张炜先生对东坡的喜爱毋庸置疑,但他也很理性地指出了东坡作为一个凡人的局限性,甚至——阴暗面。

比如,在肯定东坡政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东坡在密州修建超然台、在杭州造迎宾官船、在徐州筑黄楼,以及莺歌燕舞的生活,这都是“作为一个大权在握者的任性,还有奢侈”。

作者更从体制上更深刻地揭示了苏东坡不得不随波逐流的原因:在“家天下”的政治制度下,“所有进入者都会分一杯羹,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仕的个体,不是想不想的问题,也不是能否洁身自好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回避的体制性结构,是必然的归宿和结果”。

最为突出的,是对东坡与章惇之间恩怨的分析。

长久以来,章惇一直都以阴狠恶毒的形象存在于东坡的故事中,仿佛东坡所遭受的一切苦难,祸首就是章惇。

章惇书法丨乾隆刻《三希堂法帖》

作者却说,在乌台诗案发生后,“后来对苏东坡施以最大恶手的章惇,在当时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搭救”。

对于两人的恩怨,作者提出了一个基于人性的视角:章惇对苏东坡出手之狠之恶,已经超出了能够理解的范畴,其中肯定有更大的因果在。

并告诫我们,“结论很容易做出,一吐为快也很爽,但历史和人的真实却不一定在这种简单和快意的抒发中得到还原”。

而对于人们一直称道的东坡对章惇沦落后的“宽容”,作者认为这其实依然是“冷酷对决的继续”,“对苏东坡而言,这也是给予对手一次最直接的迎面痛击。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站上不可企及的道德和人性的高度”。

让人读来遍体生寒的是这一句:“苏东坡愈是如此,就愈是令对手费解和伤绝。这如果是故意的,那就有些可怕了。”

虽然作者的观点缺乏有力的证据(这样的心理,即便在当时,应该也没有证据可言吧),虽然我们都不情愿自己所热爱的东坡先生是这样一个人,但从人性的角度去看,也并非完全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别忘了,所有的“英雄”,一样是血肉之躯。

苏轼致章惇(字子厚)《归安丘园》手札

很多作品都只从低处仰视苏东坡,这本书则从高处俯视苏东坡。

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苏东坡屡屡遭难,南北奔突,为何不于流放中途逃离?在信息闭塞、交通欠发达的古代,这是完全可行的一个方案。尤其,东坡还是那么挚爱自由的一个人。作者对这一假设进行了详尽分析后认为,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最为重要的,是“为仕之惯性”,“作为耕读传家的苏氏家族来说,所能达到的至境就是入仕为官,这条道路一旦踏上,也就成了不归路”。

最让人折服的,是作者对苏东坡在新旧党中处境的分析。

在第五讲“世间恩怨”第一个专题“搬动一张桌子”里,作者先从人的惰性与冲动说起,对改革的发生以及必然会遇到的阻力从本质上进行了精辟讲解。在此基础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北宋新党和旧党对峙的真实状况:由一场变革引起,开始出于对国家的忧虑,后来则附加了权力争夺、意气用事、党派利益等诸多复杂因素。

至此,本来对国家改革态度比较积极的苏东坡为何站到了王安石对立面的原因便很清楚了:

“在苏东坡眼里,那些变法者不是为了维护体制,也不仅是忽略了天下百姓的安宁休息,而是冒险急进、不惜以牺牲朝廷和国家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政治野心的人;更有甚者,他们集合宵小,将一些不良之徒招于麾下,形成了朝中政治的一股灾殃”。

当旧党得势之后,基于同样的原因,他又成了自己人中的“反对党”。

《斑斓志》读者实拍图

很多作品都止步于苏东坡那个时代,这本书却把目光从千年前拉回,直视当下。他写东坡与子由、妻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感慨如今再也找不到古人的那种依恋和陪伴:“数字时代的加速度生活,在某些方面提高了人类的生存品质,在另一些方面又留下了隐忧。它既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让人变得薄情寡义”。

他写北宋的文人为官,一些话语很值得当今的官员们深思:“一个地区如果交到这样一群人手里,倒也放心一些,起码会少一些令人惊愕的粗野和蛮横。有那样的情怀和雅致,大概不会粗暴地对待黎民。柔细的心肠,婉转周密的思绪,会容纳得更多,安置得更多,关怀得更多。”

他写东坡一生辗转奔波,却活得诗意盎然,反观速度至上的当下,既有忧思,更是警醒:

“今天的人恨不得发明一种魔法,把两地之间的所有实在都抽个干净,让其变为真空,然后可以心到身到。好像一切真实的存在与过程都是多余的,只有起点与终点对接的那一瞬才有意义,才和生活发生关系。

“人类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和演变,关于缓慢的享受以及需求已经消失,好像所谓的进步只意味着提速,再无其他。”

太快了,我们都太快了。

我们终日忙忙碌碌,不断追逐着几个数字组成的指标、业绩……可曾有过那么一瞬,怀念那个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从前?

匆匆赶路的行人,请在东坡这样的生命大河旁驻足片刻吧,仔细审视一番之后,也许,你也会高歌——何妨吟啸且徐行!

文章来源:保山日报

原文作者:东篱

原文链接:【读万卷书】苏东坡:生命就像,一条大河|读《斑斓志》

- End -

编辑丨心愿

张炜《古船》土耳其语译本读者反响强烈,本月再版上市!

张炜丨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苏东坡的通俗故事

张炜新作《我的原野盛宴》网络研讨会成功举行 | 一个人的成长史和心灵史

张炜 | 苏东坡的勇气

张炜《古船》手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船》是著名作家张炜的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小说,获得庄重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古船》描写了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那块土地的变化。以一个古老的城镇映射了整个中国,以一条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个家庭的沧桑抒写灵魂的困境与挣扎。

张炜 《斑斓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炜以十数年深研之功,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力避俗见直面文本,每言必得凿实,质朴求真,还诗性与生存实境,直抵人性深处。全书分七章并一百二十余题,每题必有独见,每见必得服人,呈显出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

张炜 《从热烈到温煦》|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是张炜近年阅读笔记的精选,是他阅读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的心得笔记。辑入的文章各有角度和特点,展示出一位文学创作者对历史与现实、对文学与人生的独特领悟与见地。文笔简约洗练,极具洞见,融入了他对经典作家与作品的分析及思考。

张炜 《独药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正经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基督教登陆东部半岛,教会学校及西医院初步兴起。半岛地区首富和养生世家的季府面临空前挑战。与此同时,因与北方革命党统领的密切关系,季府被卷入一场场起义的鏖战之中。季府主人、“独药师”第六代传人季昨非陷入与养生前辈的对峙纠缠、与西医丽人的缠绵悱恻、与兄长至亲的生死诀别……爱力与暴力的传奇变调,养生与革命的神奇交响,人性与神性的痛切呼应,异史与信史的绝美融合,《独药师》堪称可以照亮灵魂的立命之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