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钩沉:满洲制麻株式会社】
在沈阳铁西区建设东路30号,有一个叫宏伟茗都的现代化楼盘,101年前,这里是满蒙纤维工业株式会社,1921年改名为满洲制麻株式会社,1946年改名为沈阳麻袋厂,后改业为沈阳第二纺织机械厂。
奉天制麻株式会社,为二战前日本四大财阀之一安田财阀旗下直属企业,于1919年2月在沈阳建立,厂址位于沈阳铁路局沈阳机务段西侧,即今“宏伟茗都”住宅小区范围。原名“满蒙纤维工业”,名义上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制造麻绳、麻袋以及相关麻纤维制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原材料的采购和销售,但实际上主要业务是生产包装用麻袋,因为当时东北产大豆的出口逐年提高,1917年从印度进口的麻袋就达到了两千三百万个,所以在东北就地生产麻袋可以满足大豆出口需求,还可以减少进口。
1919年3月工厂竣工并开始生产,同年8月完成厂区二期工程,但是二期工程完成后,因为满铁与东北地方当局的纠纷,导致满铁无法向工厂提供充足的电力,致使工厂无法完全开工,同时因为辽河流域只能种植收获青麻,产量也无法满足所需,还需要从印度进口黄麻原料,两者相加导致业绩难看。直到1921年2月满铁向工厂正常送电后,为了填补之前的经营亏空,日方制定了新的生产计划,却又因为工厂失火导致无法实施,于是在1921年10月注册资金从三百万日元缩减为一百五十万日元,并将企业名称改为“奉天制麻株式会社”开始重建工作。在修缮厂房更换机器后,于1922年3月开始部分恢复投产,到1922年年中便扭亏为盈将开始向股东分红,但这背后与帝国制麻作为母公司的背景,以及安田财阀所属各银行的金融便利密切相连,没有这两个背景,即便当时麻袋制造盈利巨大,工厂也无法完成火灾后的重建。
奉天制麻的母公司为帝国制麻株式会社,起源于1903年,由多家麻纺企业合并设立的日本制麻株式会社。1907年与北海道制麻合并后成立帝国制麻株式会社,之后又多次合并吸收其他企业,于1941年更名为帝国纤维株式会社并沿用至今,现在主营业务为消防水龙带、消防设备、消防车以及纤维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有些资料里,记载1918年该厂位于“奉天附属地未广町”,导致在寻找该厂位置时产生误解,以为是在今胜利大街以东区域。这个误解产生的原因对“满铁奉天附属地”的范围产生了误解,因为“满铁附属地”是包括了铁路沿线两侧铁路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狭义地只将胜利大街东侧“满铁奉天附属地”的居住区域认为是满铁利用不平等条约强占的土地,却不知道当时沈阳站西侧满铁将今兴工街以东区域均强占为“满铁奉天附属地”的事情。
1932年出版的奉天附属地地图,在原沈阳机务段的扇形机车库西侧就是奉天制麻。
1936年出版的奉天铁西工业地图局部,此图与今沈阳工业博物馆所藏地图相比时间靠前半年至一年,可见除了今振工街以东的原厂区外,西侧今百万星光商业体的部分也是属于该厂,同时厂名已经更改为满洲制麻株式会社。
百度地图标注厂区范围。
昭和拾壹年(1936年)满洲制麻株式会社株券。
带有“奉天制麻”字样的铝碗。
东京市役所在昭和八年出版的《满蒙经济调查书》等资料。
奉天制麻株式会社是当时奉天比较大的工厂之一,由于日本资本家残酷压榨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们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于1924年和1927年举行了两次大罢工。
1924年5月19日,工厂的工人在郭玉书、金广山、吴永和、杜林江等的宣传和组织下举行大罢工,并向日本资本家提出了增加工资,废除解衣搜身制度和不准打骂工人等斗争要求。在广大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日本资本家被迫答应了工人提出来的全部复工条件。
1927年5月2日,奉天制麻株式会社发起了以反对日本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因物价上涨、奉票贬值而进行的罢工斗争。在工人齐长祥的号召下,全厂职工600多人参加了罢工。中共奉天特别支部立即派杨志云前去指导工人们的斗争。经工友介绍,杨志云多次在火车站以南的壕坝上与工人代表接头,详细了解罢工情况。杨志云以自己在大连领导罢工斗争的实际经验,为制麻株式会社罢工斗争出谋划策,推动罢工斗争的顺利进行。任国祯和杨志云还指导工人们组织经互会,妥善安排困难职工和单身职工的生活,从而使罢工斗争坚持了27天,取得了胜利。从此,奉天的工人运动,便从自发的经济斗争走向自觉的政治斗争。
如今,奉天制麻株式会社旧址是沈阳确定的53处革命遗址之一。遗憾的是,旧址并未有留下老建筑的只砖片瓦……
有资料称:该厂1922年4月失火,全部烧毁,1924年重建开工。当时公称资本300万日元,实缴资本120万日元。1946年3月,国民党接管后改称奉天麻袋厂,后来旧址改为沈阳第二纺织机械厂。
下图是建国初期麻袋厂的奖模表彰大会。
下面一组图片摄于2020年9月14日,均为原址新貌。
本文得到了弋声先生的友情支持,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