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特征与鉴定
釉里红的制作从彩料的配制到烧窑时火焰的性质,温度的高低,还原气氛的用时,甚至窑位的选择等种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制品能否呈现纯正的红色产生影响。
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也有与青花相结合进行装饰的,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是青花的高雅中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也是我国瓷器中的珍贵品种。
青花釉里红由于烧制时釉里红发色不如青花发色稳定,所以其本身制作难度较青花大许多,历朝能成功制作出理想釉里红器的并不是很多,而各个时代的釉里红发色特征又都比较明显,所以凭借釉里红发色这一特点,对与釉里红关联器的断代与鉴别都非常有帮助。比如,清乾隆时期釉里红色彩艳丽,并且红色色块不小。估计不仅是以氧化铜作为釉料,此外还有氧化铁红、硒红等矿物颜料作为釉料。洪武时候的釉里红发色很多类似黑色,又称其为釉里黑。
釉里红的装饰有两种,一种是单一的装饰,另一种是将青花和釉里红相结合,青花和釉里红相结合的装饰器物就被成为青花釉里红,这种装饰的效果既有釉里红的壮丽浑厚,同时还拥有青花瓷器的精致淡雅和安闲的幽蓝神韵,两者结合在一起浓淡相宜,和谐悦目,其装饰效果精致文雅丰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美感。
雍正时期青花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工艺技巧达到中国制瓷上的最 高水平。绘画风格也发生极大的变化具有着其独有的特点。
釉里红始于元代,制作工序和青花相似,最 大的特点就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以氧化铜作着色剂,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1350℃以上的高温中烧成。因红花纹在釉下,所以称为釉里红。釉里红的出现,使中国绘画技术与工艺制造结合的日趋成熟,将彩瓷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89年,一件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以2035万港元的价格创下世界纪录,迄今为止,明代釉里红在国际拍卖市场一直位居高价。
青花釉里红,起于元,明前中期均有烧制,后期几乎消失,兴于雍乾 。釉里红以铜着色,温度控制要求较高,温度过高,颜色烧没;过低,颜色发黑。既要兼顾釉里红,又要兼顾青花,青花釉里红烧造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十窑九不成”、“百里挑一”、“红发青冠”对它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