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美国科学家称生酮饮食是「灾难」,这是真的吗?丨野兽生活

前几天,一篇题为《美国科学家:生酮饮食是一种促进疾病的“灾难”!》的文章火了。

文章标题非常耸人听闻,不仅挂着「美国科学家」的名头,还引用了一篇科研论文,看起来更唬人了。

今天,我们就将这篇文章中的种种误解逐一掰开、揉碎。

“灾难”一文中引用的多项研究,研究原作者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Eric Westman。

Eric Westman教授发现,这篇文章在引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时,并没有尊重研究中的真实数据和论文原意。

翻译如下:

「请注意,这些作者对低碳水饮食、生酮饮食没有做过任何研究,并且在我看来他们没有做出科学的总结。他们曲解Yancy 博士和我的研究成果。在过去,我曾与Nael Barnard 和 Dean Ornish 博士共同列席研讨会,他们原本是要探讨素食饮食,但在演讲中没有深入的讲到他们的研究。却对低碳饮食(我的演讲题目)做出批评。他们并没有给出充足、更具科学性的信息支撑,这样糟糕的表现真是让我没齿难忘。

我是《营养学杂志》的客座编辑,曾发表过一些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文章。正如 Gary Taubes 在他最新书籍《支持生酮的理由》中说的那样,许多医生现在在使用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也从中获益匪浅。」

01

文章观点不靠谱

在理论逻辑、事实证据层面,这篇文章至少存在12个错误之处。

错误1:生酮饮食导致蛋白质缺乏

文章认为,生酮饮食使身体将尽可能多的蛋白质分配给糖异生,仅将最少的必要量用于组织修复。

实际上,正确生酮低碳水,并不会导致蛋白质缺乏,也不会尽可能多的蛋白质分配给糖异生,更不会影响组织修复。

  • 首先,生酮饮食推荐吃足够的肉类、鱼类、蛋类、动物内脏、优质脂肪、低糖蔬菜水果和坚果,并不会缺乏蛋白质。

  • 其次,人体对糖异生的需求是有限的,身体只有少数组织必须使用葡萄糖供能,绝大多数组织器官可以使用脂肪酸、酮体、乳酸等物质提供能量。因此,人体对葡萄糖的绝对需求本就不大。

  • 最后,除了蛋白质,身体还可以利用甘油、乳酸、丙酮酸等底物进行糖异生,即使完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也不会影响组织修复。

错误2:生酮饮食导致营养不良

论文认为,生酮饮食可能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和在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中发现的植物化学物质。

实际上,正确执行的话,生酮饮食不仅不会缺乏任何维生素、矿物质,反而是真正的高营养密度饮食方案。

这是因为,生酮不限制大多数蔬菜和低糖水果,生酮饮食要求戒除或限制的是糖、面、米等富含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此外,维生素、矿物质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是肉类、鱼类、蛋类、动物内脏、优质脂肪等,而不止有蔬菜水果。

从「营养密度」的角度来看,正确执行的生酮、低碳水饮食,富含高营养密度食物。

图片来源:Dr. Paul Saladino: the Carnivore Code

与文章相反,不少科学研究证实了生酮饮食不会缺营养。例如,2020年10月发表的一篇高质量研究,对长达2年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二度分析。

结果表明,低碳水饮食并未导致任何营养缺乏。

文章还认为,生酮、低碳水饮食缺乏植物化学物质,如黄酮和花青素。

实际上,生酮、低碳水饮食并不一定缺乏植物化学物质。

首先,生酮、低碳水饮食通常推荐食用天然低糖蔬菜、水果,富含这些植物营养素。

其次,黄酮和花青素等「植物化学物质」的真实健康益处仍存在争议,它们并非人体必需营养,也并非不可被其他营养成分取代。

这些成分在某些初步研究中显示出健康益处,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物质,以及植物中存在的其他成分,可能对人体有害。

错误3:生酮饮食损害肠道健康

论文认为,生酮饮食纤维含量也低,不利于肠道微生物生产的有益健康的短链脂肪酸,因此不利于肠道功能。

实际上,正确生酮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不一定低;即使是低纤维版本的生酮饮食,也不一定缺乏短链脂肪酸。

正如上面说的,生酮饮食不限制大多数蔬菜和低糖水果,所以不会影响膳食纤维的摄入。

此外,生酮饮食中产生的酮体,本身可以作为肠道细胞的燃料,可以有效滋养肠道。

而且,正确生酮饮食中,推荐食用天然草饲的黄油、酥油等,本身就富含短链脂肪酸。

总之,无论是否有膳食纤维的摄入,生酮饮食都可以为肠道提供优质的能量。

错误4:生酮、低碳水饮食难以坚持

文章认为,长期坚持生酮饮食是一个挑战,因为食物的选择有限,但不良反应却很常见。

实际上,正确执行的生酮饮食中,可选食材非常丰富,长期不良反应较少。

文中提及的「食物选择有限,但不良反应常见」的情况,只在儿童癫痫治疗的相关研究中出现。治疗癫痫中,患者有着不同的生理情况,同时使用这多种癫痫药物,与一般人群中不同。

而在其他人群中,研究显示,生酮、低碳水饮食具有更高的依从性。

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前期糖尿病患者群体中,从「可操作性、可持续性」性来看,生酮饮食远远优于传统的「低脂低卡、少吃多动」饮食方案。

在传统干预方案中,仅有13%的患者可以坚持一年;而生酮饮食方案中,有高达80%的患者可以持续一年,高达75%可以持续两年。

2020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大多数遵循生酮低碳水饮食的人会继续这种生活方式,因为这种饮食不仅十分简单易行,而且受试者看见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益处。

错误5:生酮饮食减肥无长期优势

文章认为,生酮、低碳水饮食可有效减肥,但只在短期有优势,长期并不比其他饮食效果更好。

实际上,文章中引用的研究,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定义为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小于40%,这种定义并不符合「生酮饮食」标准,甚至不符合「温和低碳水饮食」标准。

发表在国际顶刊 NEJM 的研究显示,低碳水减肥效果比地中海、低脂饮食更好。

在该试验中,低碳水饮食不需要挨饿,最初是极低碳水生酮饮食,逐渐过渡到温和低碳水饮食;而低脂饮食、地中海饮食都被要求刻意挨饿少吃。

请注意:试验期长达2年的饮食对照试验,非常罕见。而在这项研究中, 2年的试验期内都是生酮、低碳水饮食效果更好。

总之,长达2年的对照研究显示,不挨饿的生酮低碳水饮食,比需要挨饿的地中海饮食、低脂饮食效果更好。

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对比低碳水、低脂肪饮食减肥效果的对照试验共有67项。

67项试验中,58项显示低碳水减肥效果更好,36项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也就是低碳水减肥效果显著更好。

那有没有对照试验研究显示「低脂肪饮食比低碳水减肥效果更好」,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呢?

没有,一项也没有。

错误6:控制糖尿病,生酮没有优势

论文认为,在改善糖尿病方面,生酮、低碳水饮食并不比其他饮食策略更有效。

实际上,生酮、低碳水饮食更有利于血糖的改善,通常比其他饮食策略更有效。

2021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发表的高质量研究显示,生酮低碳水饮食可以在短期内改善2型糖尿病症状。

2019年发表的一项对照研究已经表明,极低碳水生酮饮食疗法,可以逆转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效果远优于主流标准疗法。

传统疗法中,只有10.5%的患者出现大幅缓解,减少用药;而在生酮饮食组中,高达54.7%的患者出现大幅缓解,减少用药。

换句话说,在改善血糖方面,生酮饮食的效果比传统方法好5倍。

南非医学科学家Prof. Tim Noakes 曾将不同的研究做过一个对比,结果发现,只有低碳水饮食可能明显改善或缓解糖尿病,效果远优于高纤维素食或纯素食饮食。

2021年8月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覆盖了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有648名受试者参与。

结果显示,在肥胖、糖尿病患者中,与主流推荐饮食相比,在减重、降低血糖方面,生酮饮食至少在6个月内效果明显更好。

而在改善血脂(降低甘油三酯、提高「高胆固醇」HDL-C)、减少血糖药物使用方面,生酮饮食至少在12个月内效果明显更好。

文章作者自己也承认,至少在短期试验内,生酮饮食可抑制食欲,促进体重减轻,降低血糖值,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对整体健康指标几乎没有负面影响。

错误7:生酮饮食增加脂肪肝风险

论文认为,生酮饮食富含肉类、饱和脂肪,膳食纤维摄入较低,会大幅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

实际上,正确执行的生酮、低碳水饮食不仅不会导致脂肪肝,反而有助于改善甚至逆转脂肪肝。

人们曾经认为,增加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会导致脂肪肝,但这个观点并不正确。虽然直觉上看,吃更多的脂肪会让肝脏「变胖」,但我们的身体比这复杂得多。

清华大学的研究发现,实际上,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才会让肝脏「变胖」、发炎。

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钊课题组发表的最新综述文章,通过从近7000篇科研文献中的临床数据分析,发现碳水化合物与炎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并会恶化肝脏脂肪堆积。

2021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显示,与低脂低卡饮食相比,低碳水饮食、5:2轻断食让患者发生了更显著的改善。

从脂肪变性减少来看,低碳水饮食组减少了9.3%,5:2轻断食组减少了6.1%,而低脂低卡组仅仅减少了3.6%。

相关文章:
10项研究证实生酮、低碳水,保护肝脏

错误8:生酮饮食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论文认为,生酮饮食可以在短期内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但饮食的营养状况可能在长期内增加健康个体的风险。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酮、低碳水饮食对预防、改善和逆转阿兹海默病具有一定的效果或潜力。

2021年发表了一项迄今为止最严格的生酮饮食治疗阿兹海默病的临床试验。

26名被诊断为轻度阿兹海默病的患者,参与了一项随机交叉试验。一组吃生酮饮食,另一组吃低脂饮食,6周后两组互换饮食模式。

结果表明,生酮饮食组受试者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测试有显著改善。

我们曾采访过神经内科专家夏萌医生,夏萌医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营养科主任医师。

夏萌主任告诉我们:正确执行的低碳水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科疾病的防治都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点击图片阅读专访👆

错误9:生酮饮食提高心脏病风险

论文认为,生酮饮食会使部分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从而增加心脏病风险。因为,在作者看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坏胆固醇」。

实际上,正确生酮、低碳水饮食,不仅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可能改善心脏健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不一定是「坏胆固醇」。

研究表明,正确执行的生酮、低碳水饮食,可以预防、改善甚至逆转以下几乎所有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因素。

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生酮、低碳水饮食改善了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指标,效果比低脂肪饮食更好。

此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不一定是「坏胆固醇」。

研究表明,低碳水饮食导致运动员的胆固醇变化,可能是一个「功能性」的目的。

因为,低碳水运动员训练量很大,身体需要用更高速率运送脂肪等营养物质。胆固醇、脂蛋白的升高,是为更好地运送脂肪等营养物质而出现的。

2021年,JAMA Cardiology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才是心脏病的最强危险因素。

该研究显示:

2型糖尿病,也就是严重胰岛素抵抗,让冠心病风险提高 971%;

脂蛋白胰岛素抵抗,让冠心病风险提高 540%;

相比之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仅让风险提高 38%。

已知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LDL-C让心脏病风险提高 38%」,本质上可能也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的。

所以,LDL-C本身并不一定是「坏胆固醇」,真正应该解决的是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而不是仅仅降低胆固醇。

对于生酮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问题,前不久,我们专门采访了心血管专家郗瑞席医生,郗医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西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在专访中,郗瑞席医生从中西医结合低碳医学的视角,告诉我们,在低碳水饮食之后,血压和血糖可以改善得很快,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指标也大大改善。

在低碳水饮食后,部分患者出现胆固醇暂时升高,实际上是一个正常代谢状态。

点击图片阅读专访👆

错误10 :生酮饮食恶化肾脏健康

论文认为,生酮饮食会对肾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正确生酮不伤肾,反而保护肾脏。

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合现有科研文献综述,结合长达7年的临床实践数据,结果表明:至少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改善肾功能。

关于生酮、低碳水饮食是否「伤肾」的话题,我们专门采访过肾科医学专家王彤医生,王彤医生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王彤主任告诉我们:正确执行的生酮、低碳水饮食不但不会伤肾,反而对肾脏疾病有改善、甚至逆转作用。

点击图片阅读专访👆

来找到王彤主任的病人,往往都是病情最严重、甚至终末期的病人。在对这些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生酮饮食效果极好,并且没有发现不良后果。

错误11:生酮饮食不利于怀孕、备孕

论文认为,生酮饮食对孕妇和备孕人士是危险的。

实际上,正确生酮、低碳水,不仅可以提升男性性腺功能、提高睾酮水平,还可以防治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些都有利于怀孕、备孕。

对于此问题,我们专门采访过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主任白文佩教授,白教授也是中国多部生酮饮食专家共识的共同作者之一。

白文佩教授告诉我们:正确执行的生酮饮食不仅可以有效减肥,更可以用于治疗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大大提高受孕几率。

点击图片阅读专访👆

文章作者还认为,低碳水饮食与婴儿神经管缺陷的高风险有关。

但实际上,作者引用的研究中,受试者遵循的根本不是真正的「低碳水饮食」。

作者引用的研究中,使用的是食物频率问卷数据,靠问卷调查确认怀孕前碳水化合物和叶酸的摄入量。这种数据并不可靠,受试者遵循的也不是真正的低碳水饮食。

错误12:生酮饮食推荐吃「加工肉类」

论文认为,生酮饮食大量摄入红肉、加工肉类和饱和脂肪,会增加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而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可以降低这些疾病的风险,在生酮饮食中摄入量降低。

实际上,正确的生酮饮食不推荐大量食用「超加工肉类」,而优先推荐吃天然优质食材。

高质量的红肉、饱和脂肪是健康食材,可以作为生酮饮食的可选食材。但「加工肉类」一般并不在生酮饮食的推荐食谱中。

但是,即使是素食主义者,也可以搭配出适合自己的素食生酮饮食方案。

参考阅读:素食者如何低碳水饮食?看着一篇就够了

02

证据不靠谱

1· 概念混淆

文章中,存在多处概念混淆。其中最严重的,是作者将生酮、低碳水饮食定义混淆。

在科学文献中,生酮饮食每日碳水应在50g以下(碳水供能比<10%),低碳水饮食每日碳水应在150g以下(碳水供能比<30%)。

然而,在文章中引用的文献中,存在大量概念混用的情况,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相对较低的饮食」被误认为是「低碳水饮食」,两者可能存在天然之别。

例如,文中声称「低碳水化合物、高动物蛋白和脂肪饮食的男性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这种饮食方式得分最低的人高37%。」

实际上,该研究中,受试者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均超过总能量摄入的30%,总量也超过150g,不符合「低碳水饮食」的定义,更远远达不到生酮饮食的标准。

2· 引用研究质量不高

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低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信度不高。

一方面,是「流行病学研究」引用的数据质量不高,主要表现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使用「调查问卷」评估食物摄入量,使得数据不可能精准。

这样的方法,无法囊括全部食物,没有测量食物的克重,全凭个人记忆回想,不排除有的受试者可能懒得回答,随意填写。

例如,作者引用的一项研究中,使用的是食物频率问卷数据,估算怀孕前碳水化合物和叶酸的摄入量。

然后,对这样本就不精准的数据,进行数学计算,会产生更多的误差。

例如,文章认为,生酮饮食中的主要食物包括浓缩脂肪、肉类、家禽、鱼、蛋和奶酪,所有这些都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但实际上,优质脂肪、肉类、家禽、鱼、蛋和奶酪等食物并不是糖尿病的原因。

相反,大量研究显示,正确执行的生酮、低碳水饮食,可以吃这些食物的同时,降低体重、血糖等指标,降低糖尿病风险。

曲解文献

文章中,还存在对科研文献进行歪曲解读的行为。

论文中引用的多项研究,研究原作者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Eric Westman。

但Eric Westman教授发现,文章在引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时,并没有尊重研究中的真实数据和论文原意。

翻译如下:

「请注意,这些作者对低碳水饮食、生酮饮食没有做过任何研究,并且在我看来他们没有做出科学的总结。他们曲解Yancy 博士和我的研究成果。在过去,我曾与Nael Barnard 和 Dean Ornish 博士共同列席研讨会,他们原本是要探讨素食饮食,但在演讲中没有深入的讲到他们的研究。却对低碳饮食(我的演讲题目)做出批评。他们并没有给出充足、更具科学性的信息支撑,这样糟糕的表现真是让我没齿难忘。

我是《营养学杂志》的客座编辑,曾发表过一些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文章。正如 Gary Taubes 在他最新书籍《支持生酮的理由》中说的那样,许多医生现在在使用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也从中获益匪浅。」

Eric  Westman , Duke University

短期试验≠长期效果

文章引用的对照试验,多为短期研究。短期研究无法证明某一种饮食的长期效果。

例如,文中多次引用在Hall等人于2021年进行的一项试验,持续时间仅为4周,遵循生酮饮食的时间仅为2周。

众所周知,生酮、低碳水饮食有一个2.5周左右的适应期。

还没过适应期,就得出「生酮、低碳水饮食」效果不佳,显然是有偏见的。

5· 忽视了大量结论相反证据

文章忽视了大量与自己结论相反的证据。

例如,2021年发表在Nutrients杂志的综述研究显示,生酮饮食不仅可以减肥,还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改善肠道微生物组和表观遗传等方面具有潜在益处。

再比如,2020年,哈佛大学教授David Ludwig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根据现有证据,正确执行的生酮饮食似乎对普通公众没有重大安全问题,可被视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一线方法。

此前,我们也撰写了一些列科普文章,每一篇都是基于大量科学研究文献,欢迎大家查阅:

25项研究证实:正确生酮减肥,不伤身体

哈佛研究:生酮、低碳水,降低尿酸

9项研究证实生酮、低碳水,有益心血管

15项研究证实生酮、低碳水,有益大脑

10项研究证实生酮、低碳水,保护肝脏

14项研究证实生酮、低碳水,保护肠道

31项研究证实,生酮、低碳水饮食有效减肥

超20家三甲医院发布:生酮饮食治疗肥胖、糖尿病、多囊《指南》

专家访谈:

专访郗瑞席医生:

生酮、低碳水,防治糖尿病

专访白文佩教授:

生酮、低碳水,防治女性多囊

专访李枫医生:

生酮、低碳水,防治代谢疾病

专访殷峻教授:

生酮饮食,是颠覆性的正确饮食

专访夏萌主任:

正确生酮低碳水,真的很健康

专访成长博士:

生酮、低碳水饮食让人更健康

专访王彤主任:

正确生酮、低碳水改善肾功能

最后的话

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酮饮食有很多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进行生酮饮食,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执行生酮饮食。

生酮、低碳水饮食,只是一种追求健康的「可选方案」,而非唯一真理。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的饮食,你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今日互动

低碳生酮之后的你有哪些变化?

参考文献:

[1] Crosby L, Davis B, Joshi S, et al. Ketogenic Diets and Chronic Disease: Weighing the Benefits Against the Risks[J]. Frontiers in Nutrition, 2021: 403.

[2] de Koning L, Fung T T, Liao X, et al. Low-carbohydrate diet score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me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1, 93(4): 844-850.

[3] Ludwig D S. The ketogenic diet: evidence for optimism but high-quality research needed[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20, 150(6): 1354-1359.

[4] Tay J, Thompson C H, Luscombe-Marsh N D, et al. Nutritional adequacy of very low-and high-carbohydrate, low saturated fat diets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2-yea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20, 170: 108501.

[5] Dowis K, Banga S. The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 of the Ketogenic Diet: A Narrative Review[J]. Nutrients, 2021, 13(5): 1654.

[6] Hall K D, Guo J, Courville A B, et al. Effect of a plant-based, low-fat diet versus an animal-based, ketogenic diet on ad libitum energy intake[J]. Nature Medicine, 2021, 27(2): 344-353.

[7] 白栎然, 李健, 牛犁天, 等. 生酮饮食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单中心临床研究的初期报告[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7).

[8] Unwin D, Unwin J, Crocombe D, et al.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following a low carbohydrate diet for type 2 diabet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nalysis of routine clinical data from a primary care service over 7 years[J]. Current Opinion in Endocrinology, Diabetes and Obesity, 2021.

[9] Dugani S B, Moorthy M V, Li C, et al. Association of lipid, inflammatory, and metabolic biomarkers with age at onset for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J]. JAMA cardiology, 2021, 6(4): 437-447.

[10] Creighton B C, Hyde P N, Maresh C M, et al. Paradox of hypercholesterolaemia in highly trained, keto-adapted athletes[J]. BMJ open sport & exercise medicine, 2018, 4(1): e000429.

[11] Phillips M C L, Deprez L M, Mortimer G M N, et al.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of a modified ketogenic diet in Alzheimer’s disease[J].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 2021, 13(1): 1-12.

[12] Gao Y, Hua R, Hu K, et al. Carbohydrates deteriorate fatty liver by activat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J]. Nutrition Research Reviews, 2021: 1-48.

[13] Suyoto P S T. Effect of low‐carbohydrate diet on markers of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J]. 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 2018, 34(7): e3032.

[14] Goldenberg J Z, Day A, Brinkworth G D,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 and very low carbohydrate diets for type 2 diabetes remis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randomized trial data[J]. bmj, 2021, 372.

[15] Public Health Collaboration UK.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Comparing Low-Carb Diets Of Less Than 130g Carbohydrate Per Day To Low-Fat Diets Of Less Than 35% Fat Of Total Calories. https://phcuk.org/rcts/

[16] Shai I, Schwarzfuchs D, Henkin Y, et al. Weight loss with a low-carbohydrate, Mediterranean, or low-fat diet[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 359(3): 229-241.

The End

本文✏️作者

本文 🖥️ 设计

718

(0)

相关推荐